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最早记载开始缠足,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的时候开始的。在他的宫中有位名叫窗娘的妃嫔,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为她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但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她便将脚用白绸裹起来.呈新月形.使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显得婀娜多姿。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由于李煜的喜爱.这种缠足之风在宫中流传开来,慢慢地从后官流传到社会上。  相似文献   

2.
陈少敏(1902~1977),山东寿光县人。原名孙进修,陈少敏这一名字,是参加革命后为秘密工作需要而起的。不凡的革命经历陈少敏有着非凡的生活经历。少年时,她便敢于向封建主义旧习惯挑战,在乡下打破旧习俗,坚持不缠足,被人嘲笑为“陈大脚”,乡里人还称其“傻气”,但她全然不理会。1921年大灾荒时,全家难以活命,母亲要她嫁给有钱人,她坚决不肯,宁可到纱厂当女工,那时的工厂主十分残酷,女工一天要干12小时的活,但陈少敏为了逃离被别人摆布的命运,就是不在乎。像许多献身革命的早期共产党人一样,陈少敏也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丈夫…  相似文献   

3.
母亲     
肖正 《今日科苑》2003,(12):40-41
阵阵寒风,落叶如雨。多像母亲曾哺育我的乳汁,多似母亲滋润我的汗水,又如同母亲那日渐脱落的发丝。踩着悉悉簌簌的落叶,耳边仿佛传来母亲那不尽的叮咛……前两天,母亲从甘井子老宅打来电话,千叮万嘱待她渍完嫂子愿吃的酸菜后就回来,要我一心忙工作,把家里活儿留给她。我终于狠狠心攒了一些活儿,为的是让母亲开心。  相似文献   

4.
正母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十分怀念她。心中也很愧疚,因为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能在她身边照顾和陪伴她。每当想起母亲,她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母亲祖籍云南大理,于1921年1月15日出生于上海。母亲的童年及小学是在北京度过的,然后全家搬到上海,母亲在那里读的中学、大学以及医学院,直到出国留  相似文献   

5.
缠足的由来     
《百科知识》2009,(1):46-46
缠足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陋习,是对女性的一种摧残。据说这种陋习大约是从后蜀开始。相传南唐李后主曾造七尺高莲台,令宫嫔睿娘以帛缠足,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从此,开创了后世缠足之风。宋朝时期,缠足之风愈来愈盛,女子的脚越小越受赞赏,小脚已成为美人的标志。清朝时期,康熙曾下诏禁止女子缠足,  相似文献   

6.
鞋杯,又称金莲杯、双凫杯,是因缠足时代女子的绣鞋也称金莲、双凫之谓也。将一杯酒置于缠足妇女之绣鞋内,载以行酒,即为鞋杯。中国古代社会的缠足风俗大致产生于公元11世纪。自缠足成为一种风俗始,女子之金莲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性的意味,用金莲载酒杯行酒也成了部分文人的雅事,  相似文献   

7.
刘强 《知识窗》2006,(7):1-1
英国剑桥大学的“双胞胎姊妹花”霍普金斯姐妹的母亲多罗茜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她16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身为长女的多罗茜和母亲一起,咬着牙支撑着那个有4个兄弟姐妹的家,直到弟妹们渐渐成人。  相似文献   

8.
李耿源 《知识窗》2011,(6):39-39
十来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就在母亲的悉心栽培下。培养出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顿17岁的一天.正当她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做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今天不能唱了。”听到母亲的话后,休斯顿很着急地说:“我总不能一个人上台去唱啊!”她的母亲却对她说:“你完全能够一个人唱。因为你很棒!”  相似文献   

9.
儿时,母亲因为子女众多,疾病、劳累、贫困和对生活的抱怨,让她的情绪无端烦躁。记得她常常用粗粗的荆条拍打我的双腿。我疼痛得大哭。本想用哭声引起她的怜悯,进而得到安慰,可是母亲锁上门出去了,我一个人被关在屋内。不知过了多久,哭声停止了,因为我发现泪水是咸的。我被泪水中的盐份吸引住了,开始用舌头舔嘴边的咸,舔干了嘴边,渐渐地,  相似文献   

10.
抱养的孩子     
她从来就不是漂亮的孩子.虽然她的母亲美丽端庄.父亲也仪表堂堂,但从来都没有人说她漂亮。她刁蛮、任性.在学校里是小公主兼小霸王.因为她的父亲是市政府领导.而母亲.辞掉公职后办了一家建材公司.规模虽不算很大.但资产可观.老师让她当班长.什么事都向着她。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种子     
<正>当孩子还孕育在她的腹中时,她并不似书中所写的一般有一种"做母亲的奇异的幸福",相反倒有一点惶惑。她刚刚适应妻子的角色,而今竟要做母亲了,她有些无所适从。阵痛袭来,她心中有点恼,有点怨。孩子给她的见面礼竟是这千回百转的折磨,她很痛。在那阵痛的缝隙,担  相似文献   

12.
她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普通家庭.10岁那年.父亲爱上了别的女人.母亲伤心地远走他乡.她从幸福的小公主一下子变成没人管的野孩子。不久.父亲将继母娶进家门.拂去了母亲残留的气息.也破灭了她让父母团圆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小玲发现家里没有白糖了.叫母亲给钱买白糖。母亲没有零钱,就把一张百元大钞给了小玲,叫她千万小心,不要弄丢了。小玲说:“知道了。”接过钱,高高兴兴地上街去了。  相似文献   

14.
吕迎春 《知识窗》2007,(5):12-12
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乡下的一个农民家庭,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上小学四年级时,母亲和一个相爱已久的黑人青年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为了生计,她只得辍学到一家农场当雇工。她每天5点起床,要做30多人的早饭,然后去割干草、照料牲畜、熬奶油,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上床睡觉。  相似文献   

15.
张达明 《知识窗》2008,(11):22-22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女儿卡萝尔·撒切尔在即将出版的《在金鱼碗里游泳》一书里披露:“我以为母亲永远不会老去,她是铁打的、坚不可摧。以前交待母亲的事,根本不用重复第二遍,因为她有着相当惊人的记忆力。现在与以前相比,她的记忆力衰退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干妈田秀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地下联络员、中共地下党员。今年是她逝世40周年,又让我忆起她那温馨高尚的母爱。为纪念这位英雄母亲,特写此,以慰我魂牵梦萦的思念情怀。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从一次愉快的家庭度假回来,两天后,我57岁的母亲用手枪对准她自己的左胸开了枪,子弹把她的心脏打了一个均匀而致命的洞——这一枪就像打在我们全家的心上!  相似文献   

18.
从货郎开始。周晓光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中长大。1978年,周晓光17岁,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中条件又不允许她复习再考。即便是有求学的机会,生活似乎也不允许她透彻地学点东西。读高中的时候,每到下午最后一堂课,她就开始盘算着要去哪里割捆猪草,还有牛、羊也要放。她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10口人,任凭她母亲怎样算,在那个年  相似文献   

19.
母亲灯     
第一次进城,母亲去送他.通往城里的过路车每天只有一班,他和母亲在路边等了很久.母亲一直替他扛着那个大大的背包,她把背包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再从左肩换到右肩.他对母亲说,把背包放下来歇一歇吧.母亲摇摇头说,我背着就行了.刚下过雨,路还没有干透,他知道母亲怕弄脏了他的背包.背包虽然廉价,却是新买来的.母亲想让他干干净净地进城,不想让她的儿子被城里人嘲笑.  相似文献   

20.
二加一     
长河 《知识窗》2006,(11):14-14
那一次,母亲咳嗽不止,傍晚开始发烧。我看情况不对,带她去急诊室挂号。照过X光片子,值班医生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