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训练包括理解、积累和运用等方面的训练。理解是为了积累,积累是为了运用。语言训练是融听、说、读、写之中的,听、说、读中的语言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说写的能力。其落脚点都在一个“写”字上,所以说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唐勇(甘肃家长) 我孩子正读五年级,为了让他写好作文,我给他买了不少作文书,可作文成绩还是上不去,我很着急呀! 您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走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误区,认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提高作文成绩,其实不然。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要从长远着手,要让孩子广泛地涉猎,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长期的语言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素材,注重"读""写"相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一、缺少积极语言的积累 作文语言贫乏系语言积累少,要重视积累语言.积累语言,主要是多读、多背.学生读一篇篇与其各方面水平大致相当,内含多种多样词语、句式的文章,一般能理解.如果这个判断正确的话,那么由此推论学生头脑里积累的语言应是相当丰富的.因心理语言学告知,阅读与写作一样,也需凭借头脑中积累的语言.既然学生头脑里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为何作文却又语言贫乏?或曰这积累的语言为何能迁移于阅读,不能迁移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随笔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重要价值,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通过分析统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案例,立足以读带写、随文批注、审美鉴赏三环节,深入研究随笔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在随笔写作引导中落实教学目标,发挥随笔在锻炼语言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方面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作文起步阶段,让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习作,分享成功,增强自信心,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如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执教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积累、实践、创新"这三个方面。一、积累是基础,必须强调多读、多记、多看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运用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阅读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是一个重要因素。吕叔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  相似文献   

7.
背诵是学习语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很重视背诵。元朝程端礼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说要下苦功夫读书,书读多了,书中的语言就会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平时说话、作文中就能应用自如。宋朝的欧阳修,小时候给自己订过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诵三百字。过了几年,他把《论语》、《孟子》、《大学》等书全部背熟了。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了好多名著,年轻时就成为现代著名作家。欧阳修和巴金的学习经验证明,背诵对于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汉语一样需要学生们多读、多看、多学习,这样英语能力才能提高。而提高小学英语中的阅读能力,一直都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是我们英语老师需要不断思考和琢磨的。一、积累词汇提升阅读速度现在学生普遍不喜欢读英语课文或者文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读不懂,文章中的单词不认识,看不懂书里面的内容,慢慢地就丧失了读英语课文或文章的兴趣。因此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学生们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些什么,脑子里没有素材。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写作文有所提高,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文的方法呢?在学生课余的时间练习作文,用什么方法练习才最有效呢?的确在语文听、说、读、写、书这五种基本的训练中,以写作的能力训练难度最大。因为写作是小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观察生活、抒发感情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语文的第一怕。语文成绩不好,主要是作文不好。有的同学因为不喜欢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学生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际上是谈积累与作文的关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字组织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强化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积累。1.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  相似文献   

11.
何琼 《四川教育》2001,(10):32-32
教学中,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讨论中发掘了很多可写的材料,我满心欢喜,以为这次作文肯定成功。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很多学生的作文寥寥数语,而且语言干巴巴的,一点也不生动。有了丰富的材料,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答案是学生语言贫乏。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除了积累材料,还要积累语言。 一、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 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语言生动、形象,文笔很美的范文。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要体现新大纲的基本精神,强调多读,以读取代繁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恰当地利用语言、组织语言,但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甚至对作文产生惧怕的心理和厌倦情绪,通过对作文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一、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在引导学生积极感知生活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书读得多了必然会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已为很多人所信服。那么,为什么有些同学读了不少书作文能力还是提高不上来呢?这与读书的方法不对有一定关系。正确的读书方法很多,因人而宜。但是共性的东西还是有的。一是读书不要“偏食”。只要是看得懂的内容都爱读;二是读书要用心。有人甚至废寝忘食,常常为书所迷;三是读书重意会,书中的人物、情节常常浮现在眼前;四是读书求效果。读后要知道什么是美与丑,学会怎样分辨善与恶,书像一扇知识宝库的窗户,展示了另一个美好的天地。为什么读了不少书作文能力还提高不…  相似文献   

14.
教语文,本质上就是教写作;所有的阅读课,骨子里都必须是写作课。为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既开阔思路,又丰富了词汇,日积月累,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时把作品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知不觉地涌上笔端,为作文教学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创新植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多赏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有情可发,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作文是教学和考试的重中之重,但我班学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较多:有的学生语言表述不完整,文章条理性差;有的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语文知识面狭窄,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有的学生由于方言导致思路混乱。作文内容很空洞,不是过于简略,就是过于啰唆,语言很刻板。针对以上现象,我就开始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文学情趣;三、注重作文选材;四、强调修改;五、经常给学生读优秀的作文。后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相似文献   

17.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读了那么多的书,积累了那么多的材料,为什么写出来的作文还是不精彩?看看他们写的作文,文章结构、遣词造句、选择材料都不错,但一读,却如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没有一点波澜。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想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作文中运用想象,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想象是石,能击出学生的智慧之火;想象是火,能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灯;想象是灯,能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8.
晋欢 《小读者》2013,(7):37-38
暑假即将开始,想到老师布置的暑假作文,你是不是觉得无从下手呢?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梳理,写好暑假生活作文。读书心得论述一个中心,语言简洁,切忌复述书的内容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这个暑假你一定读了几本好书吧。想一想,你从书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哪些章节让你感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只要仔细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但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应该挑选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新颖、自己写来也很顺手的一个方面,作为读后感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基本方式。读,可以益智;读,可以冶情;读,可以发展语言,认识世界,发展身心。学生通过读书,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听觉符号,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一转换,学生与课文的关系就不只是人与书的关系,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所以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走进课外阅读,珍藏点滴积累,应用积累,搭建读和写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