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感是交际语境潜在的前提,和当下的自己对话、和潜在的自己对话、和生活对话。书写真事,反映真情,我们的作文课才能走向真正的生活。本文以《"捕捉生活"作文技法教学》习作指导教学为例展开讨论,并指出:让儿童用双眼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用头脑去思考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得,体现童眼、童心、童言。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来写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和现象,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初步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是学,学即是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生活德育的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德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在生命成长中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体验和潜意识的价值指向,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同时也包含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5.
臧彦波 《成才之路》2012,(18):66-67
《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中这样写道:"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以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要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对社会、对生活有积极的体验,形成开朗、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乐观向上。这是自己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情。有感于此,我们应倡导以“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1.提倡生活写真。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我接纳,是指在充分认识自身优点和缺点的同时完全接受自己。研究表明,自我接纳的意识和能力是由低到高逐渐发展的,通常包括三个方面: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外部行为;接纳自己的内在品质。自我接纳的意识和能力在个体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自我接纳与家庭生活体验、学校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体验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学校生活体验对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都是有思想情感、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哲学世界、自己的道德观、自己的审美……这一切构成了儿童独特的生活世界,因而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讲述     
这是个所有人都在讲述的时代。人们在讲述中寻找自己、膨胀自己、愉悦自己、实践自己的生活欲念,构筑自己的生活未来。讲述使无趣的生活变得有味,使贫乏的生活变得津津乐道,日子在讲述中一望无际地前进,人们在讲述中长大变老。  相似文献   

10.
生活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整理自己物品、照料自己生活等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每个人应该而且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能力的形成与学习能力、自信心及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这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成长道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静 《天津教育》2011,(2):32-3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思想奠基任务。引导小学生"有创意地生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有创意地生活"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生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生活,用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愿望和向往,他们每日每时都在以各种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具体说,要强化三个“积累”。生活积累教师要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物的发展变化。去看人的动作、神态、表情;练习用自己的耳朵听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例如同学间、师生间的交往、邻里关系、成功与失败的经历、苦闷与焦虑、欢乐与忧…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己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自己独立开拓自己的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样对于孩子以后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己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育《,品德与生活》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方式研究生活。本人在使用《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滴水穿石     
《快乐阅读》2013,(5):9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  相似文献   

16.
钱娴娴 《考试周刊》2014,(85):161-162
生活是什么?观点不同,生活方式就不同。生活是面对现实微笑,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秤,在那上面衡量对与错;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理智;就是诚实不欺,表里如一;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用自己的理想之刀,在生命之树上刻下清晰的年轮;生活就是面对困惑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的灯盏。文章从生活教育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之上的,属于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儿童教育应体现生命价值,回归本源的"生活世界",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通过"基于生活"的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立自己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沟通,从而丰富和充盈自己的世界,舒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有自己的生活,让儿童脱离自己的生活而进入成人安排的不符合他生活本性的生活,就如同将鱼从原生态的水域捉往鱼缸,这对儿童的成长十分有害。如果让儿童生活在一个不符合自己本能、兴趣、需要的生活中,儿童必然十分尴尬和痛苦。因为在这样的生活里,儿童的天性受到压抑,他找不到进入自己生活世界的钥匙,于是便痛苦、挣扎、反抗……儿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之外,便是生活在异己的环境中,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审美欲望及创新冲动就会被捆缚,并逐步异化,最终背离自己的自然本性,于是鲁迅小说《故乡》中活泼、机灵、可爱的少年闰土便逐渐变成…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是适应新的形势,针对学生实际提出的新要求。何谓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呢?它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为了独立地、正确地履行日常行为准则和履行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所具有的道德实践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他们独立进行道德实践活动,承担相应道德义务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学生不具有这种能力,而要向他们提出任何其他的道德行为要求,是难于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