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组织上尚不够成熟,虽然各家媒体都竭尽所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暴露了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薄弱和落后。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会给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代化的各种新媒体而言,在信息传播公信力以及信息获取资源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电视媒体方面,对相关的内容报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质量。本文对电视媒体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应该做到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先人一步,从而形成首发效应,强化对舆论的引导力.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广播的有利条件以及广播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媒体逐渐重视启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因此,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及报道方法,对于媒体和记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阮怡 《东南传播》2014,(1):90-91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生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更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形成“首发效应”.本文探讨了广播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要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报道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采编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都受到媒体的积极报道。各媒体对这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有些报道缺乏基本的新闻规范,甚至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媒体在组织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突发事件报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朋进 《视听界》2008,(4):40-42
当突发事件报道成为媒体经常性的任务时,怎样才能保证高效.有力、负责任地完成任务,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媒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策略作分析之后,提出了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俞霆 《新闻世界》2009,(8):104-105
近些年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加大。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3·14”藏独事件、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这些对媒体提出了严峻考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其引起的社会舆论具有巨大的威力,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媒体报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问题不仅是政府处理危机公关的首要议题,也是新闻传播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电视在突发事件报道方式上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有关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报道越来越透明。笔者对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电视媒体应如何发挥优势做好突发事件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迭起。特别是伊拉克战事、SARS疫情,更是震惊寰宇,举世瞩目。这些重大突发事件与新闻传播有着极其密切和复杂的关系。为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于5月20日下午召开了“重大突发事件与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新闻学院副院长孟建教授主持,新闻学院40多位教师与会。与会教师就媒体的职责与功能、我国新闻报道机制、我国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得失、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刻反思。大家一致认为,重大突发事件给我国新闻传播业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反思自我、引发改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生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更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形成"首发效应"。本文探讨了广播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要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报道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采编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韩怀军  黄璜 《视听界》2013,(2):74-75
一、国内重大突发事件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一)西方媒体的偏见 在中国重大突发事件的跨文化传播中,国外媒体是重要的传播者。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要通讯社以及英国的BBC、美国的CNN等知名广播电视机构,以其雄厚的传播实力,在全球拥有便捷、完善的信息传播网络。“有研究专家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目前国际新闻尤其是国际突发事件报道的首发和后续报道,大约90%来自于西方媒体。”面对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西方媒体总是快速反应,抢夺报道的首发权,并加强后续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国外受众了解我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还是一个禁区,突发事件爆发了,媒体往往畏畏缩缩,或是不报或是推迟报道。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态度和做法是不正确的。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域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快,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想捂是捂不住的。事情发生了,即使我们的媒体不报道,大道不通小  相似文献   

14.
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舆论工具,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媒体要在依托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笔者着重论述创新电视报道形式,以立体报道为主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规定,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工具,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如何做好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报道,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最近或与发生事件有关联的地方媒体,既要把握好报道时机,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认同感,又要注意舆论引导、把握传播方向,与各个方面协同作战、密切沟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报道尺度。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生动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秀凤 《新闻世界》2014,(9):245-246
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报道的信息来源系统发生大的改变。在全世界范围内.“草根记者”在重大突发现场发布的新闻一次次产生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新的传播环境对我国现有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浩  苏静 《新闻前哨》2008,(7):21-22
重大突发事件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牵动了全球媒体的神经。在对这场空前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之高、互动性之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参与度之深,均超过任何传统媒体,凸现出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玉梅 《新闻世界》2012,(11):148-149
在社会转型时期,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突发事件的报道离不开新闻媒体。国外民众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因此,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和传播对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形象与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谈谈媒体应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发生了胶州路公寓火灾。这是一起极其惨烈的火灾,也是一起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在火灾刚刚发生时,几乎没有媒体会料想到一起火灾竟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如此大的影响。而对于媒体而言,则考验出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应变、协调、整合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