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内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从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用DHS治疗3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析。35例平均随访13个月,优良率88.6%。结论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PFNA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万载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和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二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损伤小、恢复时间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损伤,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48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材一、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左23例,右25例。伤后就诊最短半小时,最长12d。二、骨折分型:本组分两类两型:(见下插图)Ⅰ型:骨折线自粗隆间外上方至内下方(44例)。Ⅱ:骨折线自粗隆同外下方至内上方(4例)。其中Ⅰ型1°3例、2°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结果:全部病例5-12周基本愈合,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均无髋内翻、患者短缩、外旋畸形、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优15例,良11例,优良率92.86%。结论:DHS是治疗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多由于长期卧床引起。骨折多见于股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多伤及气血,况老年人体质虚弱,卧床期间心理、生理机能下降,防御机能减退及恢复力差,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加快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谦  刘琨  李颂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37-137,183
目的:缩短术中伤口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风险。方法: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导针闭合插入动力髋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少;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83.3%。结论:导针闭合插入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股骨干骨折中,有5例通过手术内固定后骨折愈合,在取出内固定物手术后发生再骨折。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年龄43-69岁,女1例,26岁。首次骨折部位;股骨粗隆下3例;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