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正>中学语文"五情"阅读教学通过反复研究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通过创设有效激发中学生情感的情境,将情感教育的开发培养渗透到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之中,并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具体实践。笔者在此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力求找出比较具体可行的策略,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一、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五情"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二十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因"趣"利导,巧妙寻找文中的矛盾冲突点、童趣写真处,让学生体验感悟;同时,教师要坚守儿童立场,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将信息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思想情感的驱动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学会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在掌握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非概念思维的学科,注重的是情感的体验、感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连接教师、文本、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催化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注重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连接教师、文本、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怎样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呢?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学生真实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是一个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个体感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感悟教学应是理想语文课堂的应然选择.感悟教学是指在教学场域内,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体验,积极激发学生的情感联想,促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取语文知识与间接经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一种整体性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引导学生感悟学习的措施:涵泳品味,以读促悟;创设情境,激发感悟;联想想象,深化感悟;鉴赏点评,升华感悟.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呢?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探讨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习惯,归纳出以下方法。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0.
过渡语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超链接",链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链接教学各个环节。巧妙使用"超链接"对课堂教学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言新颖、启发得当、机智灵活、情感丰富的过渡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对话与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编者之间总带有情感因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为纽带,学生才能启动思维,展开想象,才能有所积累、感悟、理解,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一、创设情境,融入情感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创设情境,可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讲课激情,并透过文字启发和引导学生触摸作者感情的脉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教师可以从情景引入、朗读感悟、情境创设等方面培养、激发学生情感,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生成一种获取新知的欲望,并将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细读寻味,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之情趣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因为学生学习每篇课文都是与智者灵魂的对话,学生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碰撞,所以池田大作说,"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由此可见,语文是多有情味啊.  相似文献   

15.
毛幸运 《考试周刊》2013,(63):45-46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引导和生成,使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抒发、升华情感的阵地。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文本,正确地引导学生感悟与体验,提高教学效益。一、注重体验与感悟,提高教学效益回想我在过去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动的进行学习,总是等待着教师的灌输,没有多少自主锻炼的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汉字看似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实则潜藏着趣味盎然的生活体验与耐人寻味的情感体验。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指导为学生架起了连接生活体验中的"趣"与语言文字内的"情"之间的桥梁。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走进文本寻"情趣""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8.
现行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重帮助学生学习自然知识,又注重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既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注重对当代社会风貌的展示。无论何种体裁的课文,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亲人丰富而强烈的感情,有的课文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把这些情感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抓住情感的激发点去"以情激情""以情带情""以情悟情",学生才能"动之以情""悟之以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透过文字能领悟其深处的喜怒哀乐。阅读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儿童因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与成人大不相同,因此阅读的思维角度与感悟就不同。一、踏"文本路"1.会预习语文学科的学习,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预习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基于对文本的熟悉,在他们反复诵读、对文本形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