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发现:有的父母自己不读书,却十分重视孩子的读书;有的家长见书就买,却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孩子读书.孩子的成长与读书是分不开的,但选择性的阅读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理学家也渐渐地认识到散漫式的、没有选择性的阅读会使学生养成散漫式的思维方式.社会上的一些课外读物没有教育意义,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缺乏辨别力,容易受到影响.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指导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读书不只是为了读书本身,更应当引导学生走入所读之书,再从中走出来并进而走向自己,用自己的思考去品味书中的观点,用自己的思维去加工书中的材料,在思考中寻求手中的书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笔者的一位师兄,当年中文系的四大文人之一,近日忽然弃语文而教生物。理由竟然是:语文教师很多,读书同道太少。这貌似奇怪的改行理由,细思先让人一怔:能读书、善读书不正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吗?再想却让人一惊:我们有多少语文教师一直坚守读书的本分呢?很多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却除了教材、教辅根本不读其他书,更别说经典了!教师自己都不读书,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读书?教师自己的语文素养缺少源头活水,仅凭自己学生时代的一点知识积累与成人经验,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能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学会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主体必须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提高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讲语文,而是要引导孩子读书,是要抓好引读这个环节,让孩子自己主动去读书,自愿去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才会成为一种必然。所谓引导读书就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5.
教师如何在阅读、写作教学中实现"高效精品课堂",这需要教师不断去研究、反思、实践,激励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书、去思考。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敏给他们点拨和启发。从不断地尝试中汲取有效、实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老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引路人,要经常变换方法加以引导,让他们产生好奇感、新鲜感,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体味读书的快乐。"高效精品课堂的精神体验是教师上得舒服,学生学得舒服。"只有教师引导有效,学生学得有效,教学才能体现高效。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通过阅读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并能在阅读中享受快乐。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自己说话,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到"上不封顶,下要包底",让学生拥有自己快乐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7.
南昌二中潘凤湘老师集三十余年之经验,深切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讲解多少课文,批改多少作文,传授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读书,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为读书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基于这种认识,潘凤湘老师探索出一套在初中阶段教学生读书的教学法,命名为“教读法”。 潘凤湘老师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确立了教读法的基本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读书练习。读书能力的实质是思维能力。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必须运用判断、推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自学”。“引导自学”,既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求得课本中的知识,又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从事事物物中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最根本的是“练成自己发现问题和求得解决的能力”;既是引导学生在校时主动学习,又是引导他们将来终身自学。活用叶老的“自学”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贾雪梅 《学周刊C版》2014,(3):187-187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落实,主体的能力只要在活动中才能生成。具体说来,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习目标自主确定;二是阅读体验自主生成;三是学习方法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0.
理解地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投入地去读书,通过读理解内容,领会深刻含义,体会思想感情。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阅渎教学中,始终把学生读书活动放在首位,变老师“讲”为学生“读”,变老师“灌”为学生“悟”,有助于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形成自觉读书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理解地读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地读书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落实,主体的能力只要在活动中才能生成。具体说来,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习目标自主确定;二是阅读体验自主生成;三是学习方法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途径之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突破口。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弱,学生很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时,也很少自己去解决。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为什么在实际阅读中问题意识不强呢?从学生方面可以归纳为:阅读不用心、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等。他们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而这些原因与教师的阅读教学不  相似文献   

13.
<正>一、激励和激励的教育功能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促进者,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观察分析思考,去理解和掌握规律。教师所能做的是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六让”,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书本让学生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读懂的或借助工具书也能读懂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不要代替。不提倡教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读书机会的做法。书本让  相似文献   

15.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走的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言内化之路.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完美的言语"范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要靠自己去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  相似文献   

16.
教语文,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只从术的方面去研究教学,而不从学的方面去积淀自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要教学生读,你自己首先要会读、多读,要有深刻的读书体会;要教学生写,你自己首先要能写、多写,要有独到的写作体验;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要求学生去读书,实际上,读书不只是简单地浏览文字,阅读是有法可依的。曾国藩一生勤奋好读,他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教师在布置读书任务时,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以便帮助学生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为本,以升学竞争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束缚在课本上,面临着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没有时间多读书,不可能自由自在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甚至失去了读书的兴趣,看书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讲不是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已成为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学生远离名著经典,缺乏人类文化精华的滋补,不可避免地出现知识视野狭窄、人文精神萎缩的现象,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联想、想象和创新。为此,推广"儿童阅读"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1.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生活化问题情景设置.对学生不善于提问或不善于仔细读书的班级,可采取先提出问题,再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回头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说:“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语文教学的自主学习是强调让学生去自由自主地创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以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的目的。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试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