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课外书风波     
“又在看闲书!作业做完了吗?老师给你的那本书你怎么就不读呢?”
  “谁说我不读了?我不是读完了吗?再说闲书怎么啦?你不也是每天都看闲书吗?”  相似文献   

2.
所谓闲书就是黑色七月之后才能阅读并且终身受益的书,所谓不闲的书就是黑色七月之后就可以永远抛开的书。——韩寒同学和老师对读“闲书”的看法唐达:男,初中学生:不是我不喜欢读一些闲书,而是没有时间喜欢,没有权利喜欢,没有心境喜欢,在学校的时间由老师支配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回家以后的时间由父母支配,他们希望我高中以后就出国留学,因此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请了家教给我补习英语,偶尔也想看一点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幽默笑话什么的,但是被父母逮到就会被训导一通。李菱:女,高三学生:读闲书?那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我平时的课外读物大都是与文化课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习题集、作文精品选等。其他同学也大都和我一样了,周六周日除了补习英语就是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爸爸妈妈都用一双监视特务的眼光盯着你,因此,读“闲书”,呵呵,想说爱你不容易哦。  相似文献   

3.
傅红娟 《师道》2010,(2):16-17
坐在汽车上,我听到两个中学生在议论他们的老师,一个说:“我最不喜欢我们的李老师了,上课老是讲错,错了还不敢承认。”另一个说:“就是,就是,一讲错了就说是故意考我们的。唉!可不可能呀?当我们是三岁小孩。”  相似文献   

4.
李江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聪明,人也热情,同学们很喜欢与他交往。但他心直口快。有一次,老师上课有个地方讲错了,他就站起来,直率地向老师指了出来。但李江的母亲知道后,却把他臭骂了一顿:“你以为你是谁,就你聪明,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以后上课不要再逞能!听见了没有?”不知,李江也是个心气高  相似文献   

5.
佟亚东 《下一代》2011,(2):24-24
一日,到朋友家,他的儿子正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书,见我来,打了一声招呼,又埋进了书里。我好奇地问:“看什么好书呢?”孩子的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闲书、闲书。”我们落座后,孩子的妈妈皱着眉头说:“你也看到了吧,这孩子就爱读这些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书,一点教育性都没有,我给他买了多少名著经典,他翻两眼就撂那了,你是老师,你说这些书读多了,是不是对孩子没什么好处呀?”  相似文献   

6.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一位任教我班的老师把一本课外书交到了我手里,称是我班某同学上课时拿出来的,有趣的是,这位同学是个平日里极其不爱学习的同学,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是一个爱看书的学生。于是回想起这样的现象在班级中时有发生,又想到作为老师,也常常在教育他们看课外书不要影响学习云云。在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讨论了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现在学习太忙根本没空看书,也有的嫌校图书馆符合他们阅读兴趣的书不多,压根不想看,当然更多的学生都表示自己还是很喜欢看书,但爱看的常常是老师家长眼中的"闲书"。于是我  相似文献   

8.
窃读记     
我喜欢读书,尤其闲书。一有时间就看。不过——也许有的时间不允许看闲书呢!做作业窃读姐姐终于要去遛狗了!我瞟了一眼作业,快写完了。于是眼睛又在书架上搜索起来。“我出去的时候不许看书!”姐姐说着,“砰”地关上了门。等脚步声在走廊尽头消失,我连忙拿出《青鸟》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10.
<正>1912年,李叔同担任杭州师范学校的老师,教音乐和图画课。虽然不是主科,但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也很听他的话,因为这个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音乐、绘画课通常安排在下午一二节,年轻人的心情不免松懈些。李叔同通常很早就坐在教室里,面前放着点名簿、讲义和粉笔,他会先在讲台上说明单元要点,讲述歌词,然后再进行范奏。在上课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有一次,李叔同正在给台下的学生范奏,一个学生勾着头,在看闲书。琴声未停,他以  相似文献   

11.
独生儿子四岁了,能说会道,十分可爱。可渐渐地我发现这孩子不知怎么总喜欢做重复的事,比如喜欢看看过的图书,其实他早已熟悉了书中的画面,看了上页便知下页;喜欢问问过的问题,其实你不说他也知道答案;喜欢看看过的动画片,一部《宝莲灯》看得连台词都会背了;喜欢听听过的故事,缠着你一遍遍讲,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当我们情绪不佳或精疲力尽时,就想蒙混过关,跳过几个情节,对付过去算了,没想到孩子很快就发现,叫到:“讲错了!”真是令你哭笑不得。发现孩子的这一“毛病”,我有些着急,开始思考如何纠正孩子的这一“毛病”,有几次还为此跟孩子发了…  相似文献   

12.
一日,到朋友家,他的儿子正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书,见我来,打了一声招呼,又埋进了书里。我好奇地问:"看什么好书呢?"孩子的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闲书、闲书。"我们落座后,孩子的妈妈皱着眉头说:"你也看到了吧,这孩子就爱读这些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  相似文献   

13.
教英语的王老师讲课很幽默,他鼓励大家在课堂上多讲英语,即使讲错也没关系,于是同学们都很积极地讲着中式英语,闹出好多笑话来。这一天又上英语课了。“Moneyorlife?”王老师说,“就是‘要钱要命?’的意思。”“Wantmoneyno!Wantlifeone!”小明跟着说。王老师疑惑地看着他。“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意思。”小明说。“哦!”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可是老师……”小红提出了疑问,“英语中是这么讲的吗?”王老师微笑着说:“这要看遇上什么样的贼了。中国的贼就可以听懂,如果是美国的贼就听不懂了。”“哦!”大家都点了点头。小军悄悄地…  相似文献   

14.
女生:他为什么总是盯着我看?我是不是遇到了"色狼"?老师:他这么小就喜欢看女孩,没得救了!  相似文献   

15.
楼上邻居家的那个男孩挺聪明,还只读小学三年级,已经能看厚厚的大部头著作了,且爱不释手。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我的那位邻居却不认为是好事,说,我的这个小赤佬什么都好,就是太要看“闲书”。原来,他是反对儿子看课外书的,他把课外书叫做“闲书”,认为多看“闲书”就会影响“正书”(教科书)的学习,多次劝说、干涉甚至动粗都收效甚微,邻居就想出了一个自以为挺高明的办法。今年春节前,他从新华书店购了一大包“书”回来,作为送给儿子的新年礼物。小家伙高兴得直跳,以为爸爸“解除”了他看课外书的禁令,但打开后一看,小嘴巴立刻撅得老高,那叫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  相似文献   

17.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叫A,很普通的名字,他曾有过不普通的梦想,他说:我小的时候想当作家,长大点后想当书法家,结果两者都没当成,反倒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名语文老师. 他只是个普通人,但他过得蛮开心的.平日里他给我们上课,像其他老师一样,时不时地停下来呵斥大吵大闹的我们.上完课,就在办公室里看闲书,看到精妙处,就端起茶杯喝一口,咂吧咂吧嘴巴.  相似文献   

18.
"别样"家访     
一日上街,遇一家长,她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经常看那些闲书,却很少见他读课本.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呢?"闻此,我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9.
小小的感动     
我的班里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据说老师是经常要他罚站的,一站就是一节课。说心里话,我还是比较喜欢活跃的学生的,有生气,没有那么死气沉沉。而且作为个案来分析和研究也比较有价值。于是,他成了我的重点针对对象,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个月其实很短,转眼实习就要结束。今天是最后一天。上午,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心里还是有点点不舍。虽然,明天就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今天晚上又可以熬夜上网肆无忌惮看闲书看到半夜,不用站在讲台上说得嗓子干干的,腿生疼,但是我还是有点不舍。再也看不到一张张童真的面孔,再也没有人叽叽喳喳在你身边问这问那,再也…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适时地向学生示弱这样的想法,源于女儿初一时在数学课上指出老师讲错的一道数学题。记得那天回来后,女儿很兴奋地说:“今天老师将一道题目讲错了,一开始的思路就不对,一直讲到最后,全班没有一个人发现,老师已经准备讲下一题了,我忍不住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思路。老师就将此题又按我的思路重新讲解了一遍,还说我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的这一次无意的“弱”让女儿乐了好些日子,从此她不仅没有小看了老师,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