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把经济报道搞活,使之更有可读性,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在这方面逐渐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这就是经济报道必须与群众靠得近些,再近些。与群众近一些,就是经济报道要反映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凡对群众有利的事,坚  相似文献   

2.
这里说的“热点”:通常是指群众十分关注的集中议论的问题。议论的问题大到涉及国家大事,国际事件;小的方面则能触及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人们在议论中评头品足,有褒有贬,有的欢喜,有的有意见甚至说三道四、有气有怨,等等。 市地报纸处在基层,有与群众接近的优势,应离生活近些再近些。当记者既要知道当地群众当前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毫无置疑经济宣传是报纸宣传的重点。如何把新时期的经济宣传搞得有声有色,使其“同中央精神贴得更近些,同实际工作贴得更近些,同群众脉搏贴得更近些”,这是新闻媒介的一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新闻界的同行们孜孜以求,开辟新路。在此,我们邯郸日报经济生活周刊对“寻求领导群众都满意”的最佳点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一口气读完了《新闻战线》第六期上范荣康同志的文章《靠读者近些,再近些》,真解渴!全说到我们这些当记者的心眼儿里去啦!不过,“靠读者近些,再近些”这一新闻界的指导思想问题,似乎不是我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编辑记者所能左右、并付诸实践的。作为编采人员来说,谁不想靠生活近些再近些,靠读者近些再近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一口气读完了《新闻战线》第六期上范荣康同志的文章《靠读者近些,再近些》,真解渴!全说到我们这些当记者的心眼儿里去啦! 不过,“靠读者近些,再近些”这一新闻界的指导思想问题,似乎不是我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编辑记者所能左右、并付诸实践的。作为编采人员来说,谁不想靠生活近些再近些,靠读者近些再近些,以使自己的读者多些更多些呢?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6.
我从小就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着无限神往,总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今,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基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后,才深切体会到自己肩上的一种社会责任。翻开我国的新闻史,在新闻战线上,曾涌现过无数风云人物,远些的有范长江、邵飘萍,近些的有穆青、范敬宜等,尽管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他们都忠实地践行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誓言,客观、公正、及时地把新闻事件传递给人民群众。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个别记者玷污“记者”这个光荣的职业,以稿谋私,敲诈勒索,歪曲事实,招致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些报纸的领导,在宣传报道上强调“贴近些,再贴近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我们部队,历来倡导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做基层的贴心人,战士的贴心人。作为部队记者,当然也不例外。5月6日至15日,记者杨扬在军报连载的系列报道《关于军人“看病难”的调查与思考》,就是很生动的一次与部队官兵贴近心声的报道。记言紧紧把握住“看病难”这个部队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倾注了极大热情与精力,体验了这中间的百般感受,发出了与广大官兵』已贴心的呼唤。呼唤爱心记者的访谈录,向读者展现军人‘’…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因为太高远,所以不靠谱;要靠谱,就要贴近现实、贴近真实,贴近些,再贴近些,贴得更近些。这次地震最经典一刻的镜头,是秘鲁游客在青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2007,(8):7-7
本刊讯由华商报业管委会策划的华商报业两本图书《能走多远由你决定》、《近些再近些》今年6月正式出版。这两本图书集纳整合了华商报业旗下《华商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军队的新闻媒体,就要坚持“基层第一”、“士兵利益至上”的办报原则,使我们的新闻宣传离基层官兵近些再近些.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  相似文献   

12.
王珲 《今传媒》2007,(7):36-36
由华商报业管委会策划的华商报业系列图书《能走多远由你决定》《近些再近些》已于6月面世。  相似文献   

13.
《经济日报》近年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改革,认识和掌握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提高宣传艺术,在舆论调控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济日报》诞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之中,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它坚持“同中央精神贴得更近些,同实际工作贴得更近些,同群众脉搏贴得更近些”的方针,努力在三个贴近的交叉点上捕捉重大主题,刊登了大量具有影响的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  相似文献   

14.
办青年报刊的同志提出“和党中央靠得紧些再紧些,与青年离得近些再近些”,事实上,青年读物的出版工作也离不开这一原则。然而,遇到青年读物不太景气的形势,一些同志产生了这样的模糊认识:“紧些”和“近些”,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要“紧些”,就难免“远些”,要“近些”,就势必要“松些”。产生这样的模糊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能正确理解,对青年特点的不能正确认识上,如凶杀、武侠、传奇、言情作品几十万、上百万地发行,泛滥于市场,而一般青年读物却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近些再近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打造日益亲民的公共档案馆 ,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再近些 ,本文从所开放档案的形成时间、档案网络利用、档案馆建筑建设、时间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将待销档案藏档于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论文缩微     
近些近些再近些 刘斌在《新闻记者》杂志2003年第12期上撰文说,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与水平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三贴近”应该落实到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上,只有先做到了采访上的“三贴近”,才有可能做到写作上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的纷纷抢滩,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本土特色”的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近些近些再近些”。由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谈三点认识。一、新闻选取的地域贴近性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特别关心和关注。湖州晚报在扩充新闻版面时,尤其重视增加地方新闻版,将更多的地方新闻作为“当家产品”。近两年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和传播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是企业的品牌传播还是产品宣传都渴望能够距离消费者近些,近些,再近些!近得让消费者对品牌能够气息扑面,对产品能够触手可及,最终以亲身感受和切实体验来达成对品牌的认知和对产品的认识。而如此重担也只有活动营销可以承担,或是说缺之不可。  相似文献   

19.
著名记者郭梅尼曾经说过,记者"心中有杆时代的秤"。当前,在媒介形态多样化和信息传播分众化的现实条件下,受众对信息接触、接受与解释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新闻传播者需要应时而变,紧贴受众需求、尊重受众需求,与受众近些、再近些。  相似文献   

20.
因为“太高远”,所以“不靠谱”;要“靠谱”,就要贴近现实、贴近真实,贴近些,再贴近些,贴得更近些。这次地震最“经典一刻”的镜头,是秘鲁游客在青城山用DV拍下的,被许多电视台反复播放,那可是不惧危险、与地震“贴近”至“零距离”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