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电流输运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PD做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做发光层,制备了有机薄膜器件,测量了其电致发光特性;分析了该器件的电流输运机理,认为该有机薄膜器件在电致发光时流过器件的电流受热电子注入效应、空间电荷限制效应、隧穿效应及器件电阻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验制作了以TPBI作为电子传榆层,以不同浓度磷光染料(PPQ)2Ir(acac)掺杂聚芴作为发光层的器件,研究了电子传输层对红光磷光染料聚合物器件的发光性能影响.器件的电流密度一电压的特性,发光亮度一电压特性,器件电致发光光谱发光效率一电流密度特性表明电子传输层的引入可以显著降低器件的工作电压和提高发光效率.这些性能的提高是由于TPBI有效的空穴阻挡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作了一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薄层荧光染料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DCJTB)放在两层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间.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和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分别用作电子传输层和激子阻挡层,NPB用作空穴传输层.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DPVBi)作为蓝光发光层,quinacridone(QAD)掺杂到Alq作为绿光发光层.Bphen的厚度影响到整个器件的亮度、效率和颜色,通过调节Bphen层的厚度,可以得到相当纯正的白光,当Bphen的厚度为4nm时,其色坐标为(0.32,0.34).  相似文献   

4.
在氧化铟锡上旋涂一层磺化聚苯乙烯掺杂的聚噻吩衍生物PEDOT用作阳极缓冲层,达到增强空穴注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的目的。该文分析了开尔文探针法测试材料功函数的原理,实验研究了氧化铟锡经过修饰后功函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喹啉氮杂环类锒配合物[(PPQ)2Ir(acac)]为客体,以聚芴和2-(4-二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为主体,研究了不同发光层厚度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随着发光层厚度的增加,相同电压下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发光亮度逐步减小,表现出明显的电荷捕获机制.当厚度达到70nm时,得到了发光亮度为1792cd/m^2,发光效率为6.16cd/A的高性能红光器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热蒸镀法,以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为主体材料、发光材料为客体材料制备混合薄膜发光层,以提高蓝色荧光材料的OLED发光效率。当OLED器件结构为ITO/HAT-CN(5 nm)/TAPC(30 nm)/TCTA(10 nm)/Blue-Or:DMAC-DPS(30%,30 nm)/DPEPO(10 nm)/Bphen(30 nm)/LiF(1 nm)/Al(70 nm)时,器件的光电性能最佳。此蓝光TADF-O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为12.39%,电流效率为21.68 cd/A,功率效率为19.44 lm/W。研究发现改变TADF-OLED的掺杂主体材料和添加空穴注入层均可有效地提高器件的光电特性。实验内容与该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稳定、实验现象显著,适于引入本科实验课程。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夯实实验基础、了解研究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利用KCl/Al作为负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0/NPB/Alq/KCl/Al,KCl层的加入增强了电子注入,当其厚度为1.5nm时,器件的性能最好.与单层Al电极的同类器件相比,此时器件的开启电压由Al电极时的5V降低到了2.5V。器件的亮度在11V时由231cd/m^2提高到15070cd/m^2,器件的发光效率也增加了10倍,达到2.79cd/A.  相似文献   

8.
制备结构为ITO/Mo O3(7nm)/NPB(40nm)/MCP:Fir6(30nm:8%)/MCP:Ir(piq)acac(3nm:1%)/Bphen(40nm)/Cd S(x nm)/Li F(0.5nm)/Al(100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常温下研究了Cd S薄层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相同电压下,具有Cd S薄层结构的器件电流密度明显提高,最大电流效率为14.81 cd/A(6V),最大亮度为8947 cd/m2,对应器件效率为3.93 cd/A。  相似文献   

9.
金属Yb兼具功函数低、透光度高和化学稳定性相对较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有机顶部发光器件(TEOLED)的透明阴极材料。计算表明:TEOLED阴极层中加入金属Yb可以有效地抑制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振荡(SPs),从而提高器件的相关性能。本文比较性地研究了两种阴极层不同(Yb/Yb:Au和Yb/Yb:Ag)、结构相同(ITO/NPB/Alq3/阴极)的TEOLED。结果表明,直接利用Yb:Au或Yb:Ag共沉积层作为透明阴极的TEOLED的透光度很高,但其电子注入能力较差、发光效率较低;而在Yb:Ag(或Yb:Au)共沉积层和Alq3层之间插入厚度适当的Yb层后,虽然透光度略有下降,但其发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喹啉氮杂环类铱配合物[(PPQ)2Ir(acac)]为客体,以聚芴和2-(4-二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为主体,研究了红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的性质.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结果表明(PPQ)2Ir(acac)和聚芴掺杂体系可以发生从主体到客体的有效Fo¨rster能量转移.然而,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与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在相同掺杂浓度下,前者更能实现纯的红光发射.这个结果表明,除了能量转移之外,客体的电荷捕获也是实现器件红色发光的原因之一.当(PPQ)2Ir(acac)掺杂浓度为1.0 wt%时,我们在10 V工作电压下得到了发光亮度为1 792 cd/m2,发光效率为6.16 cd/A的高性能红光器件.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3HT+PCBM/LiF/Al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退火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经过60 min 150℃退火处理后,器件开路电压(Vo)c为0.57 V,短路电流密度(Js)c达到6.32 mA.cm-2,填充因子(FF)达到0.55,光电转换效率(ηp)达到2.01%,器件性能明显提高。探讨了退火对电池性能影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有机溶剂提取法、酸热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于裂殖壶菌油脂的提取能力.酸热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得率高于有机溶剂提取法.当氯仿和甲醇以1:1的体积比混合时,油脂提取得率最高.当氯仿和甲醇以2:1的体积比混合时,提取所得油脂中的DHA含量最高.但总提取得率还是以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混合比为1:1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对内江市大干园、塔山公园、大洲广场、人民公园0-20cm土层中的Cu、有机质和pH值进行研究,以农耕地为对照,结果表明:(1)土壤中Cu含量塔山公园显著低于人民公园,各公园绿地与农耕地差异不显著,各公园绿地土壤Cu为国家一级标准;(2)不同坡位Cu含量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3)各绿地土壤pH值为7.4~8.33,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4)公园绿地土壤中Cu含量与有机质、pH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电池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新兴能源之一,为缓解能源危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几种太阳能电池,然后分析并总结了不同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制造成本、生产工艺、转换效率、耐用性、产品厚度等方面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新技术、新结构的不断创新,太阳电池的成本、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有机膨润土作为载体制备有机改性膨润土负载羟基氧化铁,并用制备的复合吸附剂对含铬(VI)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的质量分数为3%时,Cr(Ⅵ)废水去除效果较好。当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0g,温度为25℃,振荡时间为4h时,对含10mg/L的Cr(Ⅵ)废水去除率达98.37%。  相似文献   

17.
以D,L-丙氨酸(D,L-Alanine)和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为有机配体,与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Zn5(D,L-Alaninato)4(Terephthalate)3]n(1).在该化合物中,Zn(Ⅱ)离子与对苯二甲酸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的金属-有机配位层状框架,丙氨酸桥联Zn(II)离子形成了一维的配位链状结构.配位层与配位链之间通过氨基酸的桥联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移动反应界面理论建立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毛细管电泳富集分离体系。与传统的毛细管电泳相比,体系中引入了富集缓冲溶液(富集相)和分离缓冲溶液(分离相)。优化的条件:样品缓冲溶液为50mmol/L甲酸-甲酸钠(pH2.60),富集相为20mmol/L甲酸钠-甲酸pH8.00),分离缓冲溶液为50mmol/L~50mmol/L甲酸-甲酸钠(pH2.60);样品压力进样50mbar×40s,富集相压力进样50mbar×20s,紫外检测波长232nm,电压30kv。该方法比常规电泳灵敏度高近2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