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0日晴今天,徐老师给我们讲了"他、她、它"的用法。男生用单人旁的"他",女生用女字旁的"她",动物用宝盖头的"它"。徐老师又继续问大家:"如果又有男生,又有女生,应该用哪个呢?"只听见有一个同学答到:"用双人旁的他。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2007,(1X):35-35
Q:冬天到了,奶奶又要让4岁的孙子在家里"猫冬"了,可孩子总吵着要去幼儿园,我们真担心他去幼儿园会生病。因为,我的孩子从小就身体瘦弱爱生病,到了冬天,我们更是不敢带他外出活动,有时在家里蹦蹦跳跳出汗了,我们也不敢给他脱衣服。马上就放寒假了,我想知道有什么办法能使孩子在冬天增强体质,少生病,在家中我们应采取哪些办法呢?  相似文献   

3.
小娜 《新作文》2014,(9):3-3
<正>他,笑容像棒棒糖一样甜美,说话也像棒棒糖一样甜蜜,他就是能甜到同学们心窝里的"棒棒糖老师"。让我们掌声欢迎最甜美老师闪亮登场!当新来的数学老师拿着一支棒棒糖走进教室时,我们都乐了。老师的脸上挂满了甜美的笑容,那笑容就像他手里拿着的棒棒糖,又像是一阵暖暖的春风吹进我们心田。他说:"谁的笑容最甜最美,我就把这支棒棒糖送给谁。"于是,我们便开始称呼他"棒棒糖老师"。  相似文献   

4.
嘿,老乔     
老乔是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戴着一副眼镜,印象中,他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穿着西装。老乔这个名字可有来头啦!话说老乔某堂课看吾等昏昏欲睡,顿时起教育之意,由几何学说到当今社会,言当今社会需要知识,不知起了什么兴又说到了"三国",说到了诸葛亮,思维之跳跃让我们大呼"非人类",接着又说到了大乔、小乔、周瑜什么的。这下好了,我班的那个调皮分子把"老乔"扣到了他头上,因为他姓乔,要说他与大乔小乔有点亲缘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老乔虽然已快到不惑之年,但保养甚好,皮肤光滑,头发每天都竖着,很是精神。老乔并不反感我们这样称呼他,但班主任有意见,说我们这样不成体统。老乔却  相似文献   

5.
<正>"地中海"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另兼管家,他什么都管,小到吃零食、乱扔垃圾,大到迟到早退、逃课,等等。我们讨厌他,再加上他头发稀疏,我们就给他取了"地中海"这个外号。一一次,江右又在课上玩手机,我用笔戳了戳他,压低声音说:"这是‘地中海’的课,你吃了熊心豹子胆啦?"江右没有反应。"地中海"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曹刿论战》,谁知讲着讲着,"地中海"突然说:"江右,‘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你来翻译一下。"我一下抬高了头。  相似文献   

6.
在孩子需要学招式的时候,我们给他讲道理太多,结果他"烦"了;需要具体描述事实的时候,我们说的话太大,结果他"懵"了;在本该庄重虔诚的场合我们又虚又秀,结果他"浮"了。一个不能说出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语言的孩子已经误入歧途,他的思想在这条不"自然"的道路上僵化了。这种"思想的早熟"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饺子的故事     
杨格是个恃才自负的人, 他去应聘了19次、失败了19 次,但他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一样的傲慢自负。这天,他又到一家公司去应聘,他说:"我要见你们老总。"部门经理说:"你一个应聘者,凭什么一开口就要见我们的老总?"杨格说:"凭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我们班的"辣"组长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组的小组长——陆野。瞧,他来了。一对浓眉大眼,对同学"又凶又狠",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说起话来既快又辣,所以我们送给他一个绰号——"辣"组长。陆野对组员可"辣"啦。一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核心人物,一直以来,他是无数导演、演员试图理解还原或重新架构的角色。我们读"哈姆雷特"、演"哈姆雷特"、消费"哈姆雷特",他已然成为一类人、一种文化或一种精神的象征,且从不过时,人们在他身上看到共性,又发掘到一些不同。那么,"哈姆雷特"之于21世纪,他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诠释?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熊大伯请客     
过生日那天,熊大伯设宴请客,来了不少客 人。到了快吃午饭的时间了,他一看鹿大婶还没 来,就站在客厅门口自言自语:"怎么该来的还 没来呢?" 在座的客人们一听,心头凉了一大截:"他 这么说,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有三分 之二的人扬长而去。 熊大伯感到莫名其妙,着急地说:"哎呀, 不该走的又走了。"剩下的客人听了心里很生 气:"他这么说,明明是说我们是该走的了,看 来我们也该走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客人 打道回府。  相似文献   

11.
正明人杨慎有名词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寄语历史无情,声声慨叹;又隐喻历史明鉴,呼唤世人在叹息声中寻觅生命永恒的价值。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衷情纪念孙中山,就在于景仰他的生命价值,在于他还"活"于当下。他"在世"的理由很简单,他开创了共和伟业,留下了不朽精神。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他戴着一副小眼镜,背着书包晃晃荡荡东张西望地走来了。由于他整天迷迷糊糊、丢三落四的,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小迷糊"。从他的绰号中就知道在他身上闹了不少笑话。瞧,他来了。今天,他又忘了带语文课本。妈妈给他送来了,放到门口的值班室。老师让他到值班室去拿。老师还没有说完,只听他大喊一声:"好。"就像风一般地冲了出去。  相似文献   

13.
尹小华 《生活教育》2013,(10):123-124
罗恩·克拉克,美国当代著名优秀教师,其教学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曾经是他最不想从事的职业,但一次迫于父母压力而"误入歧途"成为了一名教师。从此以后,他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究竟有什么魔力呢?他究竟用了什么"邪门怪招"呢?带着这种疑问,我阅读了他的著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从开始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到最后对这位"降魔高手"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奇思妙招,而是因为很多我们感到似曾相识的"工夫"被他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我们好像总差那么一  相似文献   

14.
自相矛盾     
正成语小故事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路人问:"坚固到什么程度呢?"他答:"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他又夸赞起自己的矛:"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路人问:"锋利到什么程度呢?"他答:"它能刺穿一切物品。"路人质问他:"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听,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回答了。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自相抵触。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个又瘦又高的白胡子老头出现在他们眼前,米沙和玛莎使劲眨了眨眼睛,他是怎么来的?就像空气样瞬间在你眼前成像了。他足有两米高,而且胡子超长,长到落在了脚面上。"这儿的人怎么这么喜欢蓄毛发。"米沙心里犯着咕。"您好!您定是查理?"米沙说。"我们是来向您取经的,我们来自卡特罗市"汽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身旁,似乎不乏类似于这样的忠肝义胆的好朋友:不管背后听闻到什么风吹草动,流言蜚语,他总要告诉你.公司的某某又悄悄地到领导那儿"揭发"你啦;小区里的谁谁又在花园里胡说你什么啦;同学里的何许人又用你的名字招摇撞骗啦……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家有个胖儿子,出生于香港回归的前三天。本来我是想憋到香港回归之日再让他出来,可他实在是迫不及待了。胖儿子小时候还偏瘦,让我老怀疑他营养不良。没想到等他长到五六岁,没有任何征兆,"嗖嗖嗖"地就变胖了,让我又为他是否应该减肥而头疼。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的"双十一"是我们的购物狂欢节,淘宝"天猫"的各种优惠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加入到"剁手大军"队伍中。我爸也不例外,今年他"剁手"的力度更大,金额超过了五位数,收获的物品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妈说他"败家",但我喜欢爸爸的"败家",因为他帮我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礼物——"天猫"精灵。  相似文献   

19.
樊晓薇 《江西教育》2016,(Z1):63-65
(一)任教高三的一个傍晚,我刚下班不久,手机QQ传来消息:"老师您好,请您管好你们班的小A同学,他去年经常来我们班,还说要追我们班的S同学。后来寒假里就和S告白了。后来听说他和高三文科班的一名学姐纠缠不清,S问他也没否认,就和他分手了。可是最近小A又来骚扰S,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有一次,他在我们班门  相似文献   

20.
学着蹲下     
"听说我们班又要换班主任了." "管他是谁呢,如果那个人能制服我们班,算他有本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