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第一册,第19—20页。 教学目的: 1.会数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5。 2.能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 3.掌握5的组成。 4.进一步理解5个和第5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数字5的含义,熟练5的组成。 教具准备:主题画、绒板、贴绒图、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9个。小圆点子15个(包括学生)、10朵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总复习“20以内的数”。教学目的: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20以内数的读写,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序,会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②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具:1~20数字卡片、计数器、小黑板。学具:1~20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读数、写数  相似文献   

3.
本册书按四个部分进行复习:(一)20以内的数;(二)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三)认识图形;(四)应用题。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第一学期结束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种方法:(1)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2)让学生自己动手,品尝快乐;(3)利用多种教具,促使学生乐学;(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5)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找到快乐;(6)引导学生探求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道把几个相等的数合起来可以用乘法计算,把合起来的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计算;(2)理解等分除法应用题的意义,会列式计算,正确书写答案,并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完成。 1.认识“合”与“分”的含义。教师出示教具(或投影片映出),让学生观察、想象,加上一个大集合圈,怎样算出合起来有多少只苹果?学生答:3×4=12(只)。教师又布置学生摆学具,每堆4个,摆3堆,算一算三堆合起来有几个?(4×3=12)然后,教师说:“把几个同样多的数合起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把合起来的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接着,教师出示教具,如下图,并按以下几个层次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1至2页,练习册第1页。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了解计数单位“百”。 (2)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百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教具学具:磁性板,100根小棒,小棒图。  相似文献   

7.
林静华 《小学生》2013,(10):32-3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摆弄教具中学习知识。现以三例说明。一、让学生用8个红三角形与5个黄三角形学具演示8+5,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合并过程:(1)将两种三角形先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地去数,从1数到13;(2)将红三角形逐个放入黄三角形的行列中,边放边数,从6数到13;(3)将黄三角形逐个放到红三角形行列中,从9数到13;(4)从红三角形里拿出5个与黄三角形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红三角形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5)从黄三角形里拿出2个与红三角形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黄三角形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学生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几种方法的比较,就会领悟到第一种方法最慢且容易数错,第五种方法最快且不易错。这时,让全班学生再用第五种方法重新操作一遍,就能容易地概括出凑十法的思路,而且能自觉地接受用大数凑十来进位加的方法,既培养了计算能力,又初步训练了思维能力。二、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五年制数学第一册(统编教材第24页,义务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了解8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数字8,熟记8的组成。 教具准备:主题画(图中的人物可移动),一张长方形餐桌、8个小孩、8套餐具、8瓶饮料的示意图,磁性软件,尺子图,计数器。  相似文献   

9.
“9的认识”教学设计芜湖市育红小学李益英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0—4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9。2.使学生了解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掌握9的组成。教具准备:...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算法多样化的案例中 ,学生反馈的算法大致分为四类 :(1)凑十法 (生1、2、6) ;(2)看整减差 (生5) ;(3)试算 (生3) ;(4)借助教具算 (生4)。这些多样化算法是由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产生迁移而形成的 :(1)十和几的加法 ;(2)十几和几的加减法 ;(3)20以内的记数。这种个体差异不是他们的知识构成造成的 ,而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内化程度不同造成的。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核心算理在于“凑十” ,“凑十”的目的是为了进位 ,这六种算法都是在为进位服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不在于算法最优化 ,而是让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 ,能自…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制教具能弥补教具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自制教具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自制教具可从(1)仿制或设计代用教具;(2)对原有教具加以改进;(3)研制新教具,开发新实验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一、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墓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十亿”、“百亿”、“千亿”;(2)在掌握千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排列顺序和相应关系的基础上,掌握十进制计数法;(3)能够熟练、迅速地看出一个数是几位数和说出这个数各数位的名称;(4)会按我国传统的四位一级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2.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00以内各数就在我们身边。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具学具准备:花生、棋子、小方块、糖块、小棒等各100个…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 大组(大班年龄):9的邻数。小组(小班年龄):4的形成。二、教学要求: 大组:知道9的邻数是8和10(9比8多1,9比10少1)。小组:知道3添上1是4,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4的实物。三、教学准备: 大组:1.每人一套10以内数字卡片;2.每人一只塑料袋,内装10个三角形、9个正方形、8个长方形。小组:1.桌面磁铁教具(熊、猴各4只),山洞模型;2.一张带锁的有四个门的兔笼的图片,四把钥匙图片上分别标为1-4个图点。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 大组(大班年龄):9的邻数。小组(小班年龄):4的形成。二、教学要求: 大组:知道9的邻数是8和10(9比8多1,9比10少1)。小组:知道3添上1是4,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4的实物。三、教学准备: 大组:1.每人一套10以内数字卡片;2.每人一只塑料袋,内装10个三角形、9个正方形、8个长方形。小组:1.桌面磁铁教具(熊、猴各4只),山洞模型;2.一张带锁的有四个门的兔笼的图片,四把钥匙图片上分别标为1—4个图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7页第六、七题。教学要求通过直观演示,学生能认识在整体数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挂图,游戏卡片,红、蓝色贴绒花各5朵。学具准备学具每人一袋。教学程序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口算10以内数的加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按照教材上的情境图做好3个圈及各种小动物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套圈游戏。(教师马上在讲台前摆好教具)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和老师比一比,每人套3个小动物,看谁得的分数高,就是谁赢。进行游…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体验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2.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与引导。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花生、糖果、小棒、幸运星等实物。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估算班级人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数。你知道我…  相似文献   

19.
初小算术第五册(暂用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千以内的数和千以内数的笔算全册教材有以下几部分: 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千以内的计数、数的组成和分解、数位、数的写法和读法,为学习千以内数的口算和笔算四则做好准备。开始先用小棒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明确10个百是一千。接着通过例2、例3学会一千以内的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基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六点。1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基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为退位减法的计n要凭借Zn以内的进位加法来思考。即“想加勇减”。因此,要突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例如,“十几减9”分三个层次教学。()通过教具的演示,形象地展示把9个苹果与2个苹果合并起来的过程,列出算式“9+2”。再次演示,直观地展现出从11个苹果里面去掉9个的过程,列出算式“11-9—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两种不同的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