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了印尼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及其原因。我们发现汉语中大多数离合词的意义在印尼语中是用单纯词表示的。受母语的影响,低年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往往把离合词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出现了“该离不离”的偏误;而高年级的学生又常把“离”的规则泛化,把一些不能分开使用的复合词当作离合词使用,从而出现“该合不合”的现象。此外,教材编写时的生词对译法也是部分原因。本文还讨论了针对印尼学生的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彬 《铜仁学院学报》2006,8(5):21-22,34
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中,有一些似词非词的语言现象,这类词被称为“离合词”.离合说是指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点的一种语法分析理论.但笔者认为事实上无离合词.笔者将从扩展法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3.
复合词内语素意义是指语素在构成词时所显示的意义。对于复合词来说,成词时的语素义和词义关系密切。但在词汇发展的过程中,也常导致复合词内部语素意义发生变化,尤其是传承复合词。传承复合词语素意义的变化包括语素意义改变和语素意义脱落两种方式。影响语素意义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词义对语素意义的影响;语素的语义地位对语素意义的影响;语素的类推造词能力对语素意义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潜在动力,则是复合词的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类型复合词相比,联合型复合词的语素序列受语法关系直接制约的程度要低一些,而其他制约因素却要多一些,复杂一些.从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和词义类型等角度可以观察到此类复合词语素序列制约因素的多元性及其作用的灵活性.这类复合词的语素序列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共时的状态下,它的制约性会通过各种渠道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序列面貌,又可以通过语素意义在词化过程中的演变轨迹所提供的线索,去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联合型复合词.  相似文献   

5.
离合词的特点是:被分离的前后两个语素之间大多数是一种支配关系(“离合词”的分离运用)。造成词离舍运用的原因是汉语自身特点,语言的类推作用以及语言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动宾离合词是离合词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帮忙"和"见面"是留学生偏误率较高的两个动宾离合词,其句法功能主要为作主语、作谓语、作宾语和作定语,离析形式主要为插入助词、插入定语、插入补语、重叠、倒装和混合。基于暨南大学中介语料库中"帮忙"和"见面"的语料整理分析,将其偏误分为插入助词、带宾语类、插入补语、插入定语和重叠类,研究发现印尼留学生前三类偏误率较高。习得偏误原因总结为:"教"的方面有训练不科学及词典、教材标注不当,"学"的方面有母语负迁移、插入成分未习得及回避策略。教学方面,应树立正确的离合词观,先"合"后"离"并重"离",重语素义讲解、逐个讲解,足量输入和反复操练。  相似文献   

7.
崔竹朝 《文教资料》2009,(33):25-26
复合词的词义与构成该词的语素义有关.同时也与复合词的语法结构有关。但复合词的词义。并不都是词素所表示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的简单反映,有部分复合词的词义是在原有语素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或者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社会运用中约定俗成的各种情况。获得的新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离合词"的认识人们并不统一,其实,"离合词"是扩展法留给我们的难题,在扩展法的指挥棒下,词可离可合的形式阻碍了我们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的认识.事实上,离合现象并非词独有,而是词汇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词汇单位的历时态为词汇单位的离合提供了可能性,在共时平面,这种可能性在语境中得以实现.语言中的词汇单位是抽象的、概括的,以各种具体形式存在于言语中,包括凝固形式和分离形式.表面形式被分离的词汇单位是语言中的词汇单位在言语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变异形式.因此,离合词是词汇单位动态性的一种体现,而不是一种特殊的词.  相似文献   

9.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类别,其构成语素表现出可分可离的特性,具有词法和句法的双重属性特征。从功能语言学所主张的典型名词“引进话语参与者”的话语功能及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的角度能够对离合词的分合现象进行较好的解释,相较于形式语言学所“特设”的规则,这种功能角度的解释也更为贴近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0.
"词"的界定是形态学里一个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汉语语言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对"词"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分别从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汉语中的"词"以及复合词中的动结式类型。着重从形态和句法视角下分析总结了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素成分和论元结构,说明了动结式复合词有其特有的构词过程,并证明了汉语词库中存在大量的同形异义的不同语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进行离合词的学习时往往困难重重,然而汉语教学界目前尚未提出科学、系统的离合词教学法.针对这一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Packard的形类描写法对彝语复合词构词的结构和形类进行描写。还借鉴了其语素的四分法:功能词(自由的、功能的),根词(自由的、实义的),粘着词(粘着的、实义的),词缀(粘着的、功能的)。彝语复合词构词法类型丰富,其中名词有5种;形容词有4种;动词构词法比较单一,主要有2种;还存在一定量的多音节复合词。从构词语素的自由程度来看,无论哪种词类,主要呈根词+根词、根词语素+粘着词根语素、粘着词根语素+根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离合词是一种"可离可合"的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离合词频繁使用于口语交际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教材中离合词的编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离合词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广泛应用的《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系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离合词的呈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提出教材中关于离合词的几点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词是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但在使用过程中有规律可循,通过大量语言实例对离合词的离合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必须拆分使用、不能拆分使用、离合两可等三种离合情况,又在每一种情况下认真分析了"离"与"和"的限定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离合词的离合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词的拆用将语素临时当作词来使用,是语言表达的有效机制之一。构词语素在意义上的独立性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拆用式对原式的正偏离满足了语义表达的现实需要,并列式复合词的构词语素由于语法和语义上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最容易发生拆用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复合词的词义与其构成语素义具有两重性: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一致性的是透明词,具有差异性的是半透明词或不透明词。影响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的除语言内部的字形、字(语素)义、语义/语法结构因素外,还有来自语言外部的文化因素、人的认知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和复合词的词化程度有相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语料库统计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以下简称为《等级划分》)中高级"附录"词汇部分的离合词(抽取40个)的离析频率、离析形式,进而探讨了离合词在不同离析形式下的语义,提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离合词教学建议。统计发现,离合词更常合用,不同离合词适用不同的离析形式;这40个离合词主要有11种离析形式,中间插入"了/了+其他成分""过/过+其他成分"是最常用的离析形式,可以适用的离合词最多;其后论文探讨了这40个离合词在不同的离析形式下的语义。最后,论文结合研究结果,对高级"附录"部分的离合词教学提出了三条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语,具有可"离"可"合"的特殊性质,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流氓"是由上古汉语单音节词"氓(meng)"语素化而来的,并描写了"流氓"的语义结构,分析了构词理据。分析汉语中理据性较强的复合词时,需要考虑汉语"不依赖于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一基本特征,从意义着手,得到形式上的验证,将意义与形式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宋词中的离合艺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词家对之语焉不详,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纵观离合法各种辩析,提出离合法在宋词运用的两种类型:一是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写作技巧;二是宋人咏物词中遗貌取神、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清人以"离合与不犯本位"对宋词不自觉的创作现象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从而推进清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