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后,一种新的人物形象--实用型干部--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干部为了谋取集体或个人的利益而向现实矛盾妥协,甚至放弃某些原则.他们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然而这些个体形象本身缺乏厚重感.人们期待着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塑造出有丰厚内涵、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相似文献   

2.
“人是文学的材料”。戏剧文学作品(其它文学作品也大都如此)中的艺术形象主要的是人物形象。剧作的思想意义是通过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没有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很难体现作品的思想意义。而没有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就无法挖掘作品——高尔基喻之为“青草复盖着的堡垒”——的思想意义。戏曲教学中那种“说主题”“说性格”之所以缺乏力量,正是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分析。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是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创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这一载体创作出许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令人难以忘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止具有推动文学作品情节发展、丰满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广度的作用,同时这些人物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性、时代性、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内涵等内容,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和思考意义。因此,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不止具有审美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本文通过从描写手法,事件发展和全文立意这三个方面,提出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要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要写好人必须首先熟悉人。这些都是必要的前提,但并不等于说只要有此条件,人物形象就自然而然地跃然纸上了。我们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须注意运用一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由于文学样式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不相同。就拿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两个主要文学样式——小说和剧本来说,话剧主要是靠对话;电影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鉴赏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但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鉴赏人物形象从辨证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学作品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当作首要任务。理解作品对  相似文献   

6.
考点指津1.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就是生活图画,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小说、戏剧主要是把握人物形象,诗歌重要是把握情感,散文主要是把握文中人、事、物、情这些因素。散文可以写入、写事,也可以写景、写物、写情,这些都是散文中的形象。2.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体味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味语言的水平高低,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成功与否。高考文学作品语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作者创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现实生活画面的中心。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对人物和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只有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知,可以准确领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文学作品,莫不因为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些人物形象以永久的艺术魅力使人们目夺神移,潜移默化,或喜爱他们,或憎恶他们,总的说来忘不了他们。人物形象的诞生,是作家生活思想、艺术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尽管安娜和繁漪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她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爱情历程,她们都经历了被爱囚禁——被爱唤醒——勇敢追求爱——爱情幻灭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深入人心。这些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底层人民倍受压迫的不幸生活和封建思想对人们的荼毒,又充分体现出人物的现实性、复杂性和批判性;既是"哀其不幸"的一份同情和伤心,又是"怒其不争"的一种愤怒与无奈;既有讽刺绝望,也有抨击批判;既是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映射,也饱含了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无限渴望。这也正是鲁迅文学作品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影响深远的原因所在。其文学作品创作往往将焦点放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身上,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将国人的特性一一展现出来,这些人物形象兼具普遍性和独特性,既体现了鲁迅先生高深的艺术造诣,又凝聚了深刻的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塑造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后让人一生难忘。何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欣赏和借鉴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庆 《现代语文》2006,(4):35-35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往往存在着片面性。特别是感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结合作品创造的典型环境去认识人物形象,更不能从多侧面去理解人物,而只是简单机械地把人物分为“好的”和“坏的”两大类。这样就难免会陷入肤浅、不能客观分析人物形象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性格化人物,常被用来形容某些具有类似特征的人,如伯乐、包公、林黛玉、猪八戒等常在文学作品和人民群众的口语中被引用来褒贬作品中的人物或讲话的对象,使人物形象更为活泼生动,从而达到较好的修辞效果。这些人物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学习小说就要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学习的重头戏,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习惯于用阶级的观点来评判一个人物,使人物形象标签化,使人物形象单调和缺乏生活感,导致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单一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和独特的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从生活的角度去看文学作品中的人,才能体现作品的育人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公正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要明确人物形象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具体来说,应从人物的社会身份、性格品质来明确人物形象的特点;从人物形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来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作家卫慧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被人称为“新新人类”。她以一颗真诚的心描绘他们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人生遭际和留在心中的痛,让读者在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体味其虚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井上靖在其中国西域题材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中国人物形象.虽然作者塑造的这些中国人物形象有的也许不够丰满,但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些中国人物进行的塑造始终是正面和积极的.因此,这些中国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与价值.其一,奠定了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基调.其二,丰富了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其三,颠覆了前人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人负面形象,为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学历史悠久且已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语言的局限性、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理解的差异性是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使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并贯穿于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的始终,势必为文学评论做出贡献并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印象,而以文学作品为研究材料对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阐述和引证又可加强我们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将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去探讨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并采用以段落顺序为中心的方式分析其中人物的语言,以期对语言学研究做出贡献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中共浙江省纪检委宣教室向新闻界披露:1994年——1999年间,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违纪党员干部3968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817人,地厅级干部67人。在这些领导干部经济犯罪中,存在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夫妻联手作案比例很高,许多贪官后面有一个推波助澜的“贪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