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由于各项运动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身体基本动作,因此,人们也往往把它称作各项运动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田径是经常被选用的教材之一,作为教材,它一般包括跑、跳、投等三大类,如短距离跑、中距离跑、长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5):72-73
<正>跑是幼儿的一种基本的运动能力,但由于幼儿下肢力量薄弱,跑步姿势不正确,常常会出现摔倒现象。为了建立正确的跑步姿势、减少跑步产生的意外损伤,应加强幼儿的跑步姿势、奔跑能力,配合跑的团队游戏和竞赛游戏,培养幼儿的动作模式、体育精神和完善人格。笔者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根据人类动作模式发展规律,利用模仿动物的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建立该年龄段和运动水平阶段正确的跑的动作模式。本文主要以猎豹的跑步为主线,列举了不同时期猎豹应该进行的奔跑练习,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6):518-523
目的探讨32周不同模式体育教育活动对34岁幼儿大肌肉动作过程与动作绩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威廉姆斯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检查表与动作测量法,测量40名34岁幼儿大肌肉动作过程与动作绩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威廉姆斯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检查表与动作测量法,测量40名34岁幼儿走、跑、跳、投、接动作。结果与结论实验后,实验组幼儿的跑、跳、左右交换跳、单脚跳、投掷、接等动作过程问题人数比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0m直线走、20m跑、30″双脚跳、3m单脚跳、双脚交替上48级楼梯、单脚站立、双手抛球、单手投沙包成绩均高度显著优于实验前(p<0.01);实验组的各项成绩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男生30″双脚跳、单手投沙包的成绩显著优于女生(p>0.05)。以动作为主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降低了34岁幼儿走、跑、跳、投、接动作。结果与结论实验后,实验组幼儿的跑、跳、左右交换跳、单脚跳、投掷、接等动作过程问题人数比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0m直线走、20m跑、30″双脚跳、3m单脚跳、双脚交替上48级楼梯、单脚站立、双手抛球、单手投沙包成绩均高度显著优于实验前(p<0.01);实验组的各项成绩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男生30″双脚跳、单手投沙包的成绩显著优于女生(p>0.05)。以动作为主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降低了34岁幼儿大肌肉技能的问题出现率;有效提高了大肌肉动作能力。双脚跳与单手投掷能力提高的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它是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幼儿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通过体育游戏,使得幼儿的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身体基本动作活动内容不再枯燥、单一。体育游戏有规则、有结果、有角色、有情节,还带有竞赛性质,是感知觉与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包括奔跑、钻爬、攀爬、追逐等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幼儿体育活动方式。如何制订和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使游戏成为实施幼儿体育教  相似文献   

5.
在田径运动跑和跳的技术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经常用“送髋”二字来提醒或纠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田径运动教科书中,也能看见“送髋”这一术语。因此人们对送髋动作在跑和跳的技术中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对送髋动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映在教学训练中,有时采用了一些不利于送髋动作的练习,有时提出了一些不利于送髋动作的要求。当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时,普遍反映出我国跑的运动员骨盆灵活性不如外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田径作为历史最悠久、普及率最高、与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运动项目,是以走、跑、跳、投等运动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幼儿处于体育学习与运动参与的启蒙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相比,幼儿更适宜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运动教学。  相似文献   

7.
张莹  唐丹 《体育教学》2024,(3):50-52
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及基本的运动技能掌握的黄金时期,此时幼儿可以进行练习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爬、钻等内容。幼儿参与运动时,多采用游戏方式进行,因此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进行多方位的练习达到锻炼身体与提高能力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器材的投放与选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便携式器材选用与游戏案例设计进行阐述,在设计教学案例中实现一物多玩,物尽其用,让幼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正>本案例旨在通过两两合作的形式,完成燕式平衡、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侧向跑绳梯、跳小栏架、跳背山羊、Z字形跑等一系列身体动作组成的"闯关"任务,测评学生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能力,观察学生身体平衡、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表现以及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9.
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由于各项运动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身体基本动作,因此,人们也往往把它称作各项运动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田径是经常被选用的教材之一,作为教材,它一般包括跑、跳、投等三大类,如短距离跑、中距离跑、长距离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掷沙包、投铅球等。本讲就田径教材的特性和田径教学的有关要点,与各位体育教师交换一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运动能提高学生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的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本田径大单元设计快速跑和跳跃组成教材内容,先进行快速跑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加速跑、途中跑动作要领,发展快速跑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跳跃能力的蹲踞式跳远,让学生跑得更快,跳得更远。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要求他们必须在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的同时,学会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动作,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一些运动技能,诸如跑、跳、落地、踢球、投球、接球、踮步跑,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性及手眼协调能力等,对取得优异运动成绩都非常关键.这些基础技能是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是通往运动职业生涯的垫脚石,这一点许多教练员都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18,(4):68-70
以广东省某幼儿园4-6岁(中大班级)幼儿为实验测试对象,结合瑞文智力测试表;儿童个性调查表以及幼儿"三维"动作中平衡类(闭眼单脚站立、原地单脚转圈跳)、灵敏与协调类(10米绕障碍跑、象限跳)、力量与持久力类(立定跳远、俯卧双手正撑持久)6个指标动作。对实验班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幼儿三维动作中的足球基本动作进行设计足球游戏。实验班每周进行2次足球游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最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瑞文智力测试表的前后测试结果表明,足球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智商的提高,但幼儿的自然成长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智力水平,实验结果仅作一定参考。2、通过实验前后两次《儿童个性调查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参与足球游戏的练习有助于其情商的发展,参加了实验组的幼儿比对照组幼儿更加善于与其他人交流,更加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3、通过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幼儿在幼儿"三维"动作测试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幼儿,特别是灵敏与协调能力的优势最为明显,说明足球游戏促进幼儿动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竞技运动教材化”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技运动教材化”归纳起来主要有八种方式:(1)向动作教育方向的教材化。按运动学原理将动作类别化,要素化,淡化竞争的因素,追求动作的合理性和美感。多用于小学低年级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作能力。(2)向游戏化方向教材化。主要是在单调的运动(如跑、跳、游泳等)中加进情节,强化协同和竞争的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3)向理性方向教材化。强调对运动的理解,追求懂与会的结合。主要是挖掘运动的原理和知识。适合在较高学段和年级的教学。(4)向文化方向教材化。强调竞技运动中的文化因素。常用于高中和大学的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1,(1):63-64
<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跳跃类动作锻炼时,常出现上肢摆臂不充分不协调、蹬地时下肢力量不足、身体前倾或后仰造成落地不稳或摔跤等情况。因此,对幼儿科学开展跳跃类的动作练习、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能力已成为各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常见项目。对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开展以跳跃类动作为主的体育活动,从而发展幼儿耐力与爆发力,进而为幼教从业人员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国幼儿人群游戏和体操健身活动的现状,以便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方案的制定和健身效果的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走访调研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11省13市的31所幼儿园进行了有关我国幼儿人群游戏与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游戏是幼儿园幼儿的最基本活动方式,健身活动包括幼儿体操、体育课、户外活动等,幼儿的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能力训练是活动的主要内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游戏的形式化、教学化,体操及体育动作还缺乏较为科学的活动理念,幼儿体质监测的缺位等,也影响了幼儿人群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余卿 《新体育》2022,(8):102-103
粗大动作练习作为身体运动基本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先进行练习的一项基本身体运动,它直接影响今后身体活动能力,与幼儿健康状况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的评分标准对我国5~6岁幼儿粗大动作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究5~6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征,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运动潜力,为今后动作发展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2020,(1):53-55
长期以来,幼儿园没有体育活动大纲,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指引,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与人类基本动作练习混淆不清,影响了幼儿身心的正常发育。2012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其中动作发展是健康领域的主要内容,动作发展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是其生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直接前提,3~6岁又是基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南》提出了3~6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但没有详细提出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指引,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组的特点,发展幼儿身体的最佳动作方面有待进一步细化。为了使幼儿园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健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的要求,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基于一般练习、球类练习和区域体育器材练习等不同的实践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等,本期主要探讨平衡能力的发展,下一期将重点关注灵敏性与协调能力的发展。敬请关注。同时也欢迎广大体育教师、幼儿体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研究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并积极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先理后兵"的教学方式进行后蹬跑内容教学。后蹬跑的基础理论即动作结构、动作原理、技术动作,针对后蹬跑与跨步跳两个动作形式的异同点对学生进行分析和示范讲解,让学生形成跑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上设计了若干组趣味性的组织练习形式,让学生能在课上尽情表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达到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等多项身体素质,实现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跑、跳运动中,支撑阶段的反力作用与该项目的运动特点和运动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对跑、跳支撑阶段的时空特征及动态力特征的测试和研究,为提高下肢在蹬地时的支撑效果,找出不同项目最佳着地方式及蹬伸动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径运动     
<正> 田径运动是以人最基本的走、跑、跳、投动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运动项目。如果讲田径运动的起源与人类的诞生是同步的,这一说法也许并不过分。跑、跳、投等是人类为了生存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田径运动是紧随着人们的生活发展而兴起的。近代田径运动兴起于英国。1731年在英国采用了以跑表记录径赛的成绩。用跑表记录比赛成绩的方法,是在当初跑马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