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作业为例,分别从单元作业的设计思想、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以及作业设计反思等维度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有助学生系统建构知识,促进学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从整体角度检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以“氯及其化合物”为例,将HPS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单元教学实践。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厘清史实脉络,分析教学中的哲学思想。以“氯及其化合物的发现史和应用史”为明线设计教学情境,以“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暗线融汇学科知识实施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课前制定的《课堂活动表现评价表》对整个单元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易产生两个感受:(1)知识零碎、易懂;(2)解决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有关的冋题时易出现错误。在高二备考复习中运用单元分类教学法,通过对单元知识进行再加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以分类为基础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就能有效提升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或复习效率,本文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对高中化学单元分类教学目标的整合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4.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众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给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困扰。应用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发展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二维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铁系双吸剂”为情境素材,针对铁系双吸剂的保鲜原理、转化及再利用等实际问题展开系列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基于实际问题情境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含铁物质的类别、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是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2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中的一节内容,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对元素化合物主要学习其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内容及教学问题1.教学内容从地位与作用来看,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为后续内容“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以及“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学习做铺垫,承上启下。从主要内容来看,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应用,合作讨论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以“价-类”二维图展开预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以Fe(OH)3为核心物质,通过其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活动,设计了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主题教学实践课。结合价类二维图帮助学生建立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网,在高一阶段形成认识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角度与思路,进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梁军灵  孙萍 《甘肃教育》2021,(6):130-131
文章以“铁的转化”为例,介绍基于价-类-耦合反应的思维方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中的应用。在元素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建立价-类二维认识模型的转化观,以耦合作用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热力学理论理解复杂化学反应中的耦合反应,帮助学生建立分析复杂反应的热力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铁及其化合物”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内容,本节涉及的知识有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等,对硫酸亚铁的性质只是从Fe2+的氧化还原角度进行分析,没有深入探讨FeSO4的分解问题。铁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难点知识。该部分内容特点是元素价态多、物质多、相互转化复杂,但该部分的知识系统性强,如果学生能理清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本任务主要是探寻物质转化规律,本文用“类”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能更有效的体现“元素现”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盛颖 《化学教与学》2023,(2):64-67+63
针对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以元素和物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能力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通性和转化关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稳定的认识方式。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一必修阶段“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内容,以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及二价铁氧化程度的测定为真实情境,设计单元复习教学案例。完成两组实验,将部分实验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基于实验发展学生实验设计与评价、数据收集与处理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并对高一必修阶段的教学设计提出策略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以化学1“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提出了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考框架,分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层次及其关键所在,强调要以元素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基本思路,以此增进对物质性质及物质间转化与元素关系的理解.并就如何组织相应的单元教学及课堂教学内容主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 设计意图(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 ,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 ,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 :铁的位置、结构、性质→铁化合物的性质、转化、用途→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主线 :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维方法 )→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 (思维形式 )→科学地探索未知世界(思维态度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局面。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 ,…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铁和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两种金属,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教版专题3第二单元安排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身边的物质,进一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铁、铜元素及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设计是确保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依据逆向设计思路,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单元设计的“奖杯”模型,并以小学科学“发光礼物”单元设计为例,阐述其运用策略:依据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设计单元目标和制定单元评价;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任务,将单元任务转化为单元驱动问题后,再把单元驱动问题拆分为若干子问题;依据要解决的子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形成单元框架。该模型有助于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育分”走向“育人”,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大单元教学是当前一线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而学科主题大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锚点。以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内容为对象,据内容框架情况,抽提出“同类物质有通性,价态转化有规律”这一主题大概念。以问题、情境、活动为线索进行教学框架设计,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后测成绩,实证该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热敷蒸汽眼罩使用前后成分探究”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基于高阶思维的元素化合物复习课,阐述了高阶思维的内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从精选化学学习情境,构建教学单元内容;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创设核心学习任务,开展高阶思维活动;实施日常学习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基于高阶思维的元素化合物复习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铁的重要化合物存在普遍,应用广泛,是学习的重点.本节课内容简单介绍涉及到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的两种氢氧化物及其制备、铁离子的检验、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转化关系.与氧化还原有关的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内容丰富,教学容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