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认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孙中山大胆的引进和利用外国的资金、人才为中国发展实业服务。在对外开放中,他又强调首要保障国家主权完整,同时利用外资的方式必须科学合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对把握中国近代以来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轨迹,搞好今天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在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几十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观逐步形成。作为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事业的奠基者,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创立者,江泽民、胡锦涛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伟大事业的继续推进者。  相似文献   

3.
邓演达是杰出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孙中山逝世后,他高举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伟大旗帜,继续从事民主主义革命,并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对外开放问题作出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包括对外开放的原因、原则以及具体举措在内的可贵的对外开放思想。邓演达对外开放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和推进对外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即确定了对外开放战略。暂缓收复香港,留作新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打开了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向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长处学习,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还不十分成熟,实践活动历经坎坷,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如今天的对外开放,但他毕竟为后人开辟了对外开放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5.
齐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49-150
建国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从努力开放逐步走向封闭,对外开放是在低层次上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并不断深化和扩大,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从努力开放逐步走向封闭,对外开放是在低层次上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并不断深化和扩大,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闭关自守并不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特点,对外开放的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长期存在.从明正德年间到鸦片战争期间,闭关自守才成为国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近代以来即使是被动的“门户开放“,从中国社会发展来看,也是进步的.反思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思想和实践,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反抗外国入侵与实行对外开放的关系;对外开放必须从本国情况出发;对外开放必须与对内改革相结合;历史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从努力开放逐步走向封闭,对外开放是在低层次上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并不断深化和扩大,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一科学理论的形成,既有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又有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而思考的理论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任何国家,正是因为内部改革,总会面临强大的来自既得利益的阻力,所以通过外在因素的体制创新变得极其重要,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内部改革——对外开放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向其他国家开放,而应当理解为对所有体制外的利益开放。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外开放始终是中国内部改革的一个重要来源。具体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至少缓解甚至解决了如下三个重要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关乎国家核心利益,是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历来重视对外开放的经济建设工作,始终把发展对外开放和夯实国家经济基础作为头等大事。本文从探析中国实行经济对外开放的发展动因入手,对百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探究,以对外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通过梳理经济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工作重心、取得的成效等,从中概括其特征,总结其经验。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我国在经济领域,以“高质量”和“大规模”的姿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前后 ,毛泽东在对中国经济建设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思想 ,但由于国际国内原因 ,这一思想没有进一步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  相似文献   

13.
对外开放既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强大动力,又是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党的领导集体和中央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积极落实各项开放政策措施,对在新时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中国经济建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很早就主张对外开放,并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孙中山提出对外开放的目的在于“以图中国富强也”,其开放的范围十分广泛,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丰富了近代革命建设的思想宝库,对于我们当代经济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提出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把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由于中国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国策 ,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观。在总结历史教训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形成了坚定不移的开放态度;在总结各国对外开放的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开放原则;在继承发展毛泽东对外开放观的前提下,形成了灵活全面的开放策略。邓小平对外开放观,具有坚定自主灵活的特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初探荣瑞和,田玉森1毛泽东虽没有直接使用过“对外开放”这个概念,但其对“对外开放”理论的阐述却是相当深刻的。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就其理论根源来说,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又批判地吸取了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对外开放理论的合理...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现代化和服务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关重要。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寻求共同发展。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并坚持对外资进行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中国同国际同主义双方的矛盾同一性是由据主导地位的,我们应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着眼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以有利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对外开放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积极深化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我们应以开放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又应在开放中保持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