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练习见本刊八五年第一期) 一、勤出成果。|马克思写……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概莫能外. 二、这段话分三层。第一层,从“天气愈冷了”到“收到了没有?……”。表现了作者对柔石的殷切惦念.第二层,从“但”到“中了十弹”。表现了作者对革命青年惨遭屠杀的震惊和对反动派的残忍卑劣的愤怒.“原来如此!……”是第三层.反  相似文献   

2.
千年名作,魅力持久,原因何在?在于它内容的丰富性,在于它解读的多元性。正是这种多元性,使得每一遍阅读都能给我们新的感悟。《醉翁亭记》正是这样的名篇。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把它读懂了,看透了,因为作者明明白白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嘛!而笔者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亦不在山水”。《醉翁亭记》的第一层内容是“醉”,是因酒而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醉翁亭记》的第二层内容;第三层是“与民同乐”,这一层的意思在文中有很明确的表现。但是,很少有人看到作者秘而不宣的第四层内容。当然,作者秘而不宣,读者却…  相似文献   

3.
《林海》这篇课文,先总说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接着,在分述部分,作者对大兴安岭进行了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生动描写,以及由表及里的丰富联想,一层深于一层地“证实”了兴安岭的确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描写部分分三层:岭的温柔;林海的壮观;野花的多彩。联想部分分二层:由眼前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是一个由词章层、意象层、意蕴层构筑而成的艺术整体.从作者方面看,这三者是水乳交融、不可离析的;而对读者来说.三者则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他只有在读“通”词章、读“懂”意象之后,才能把握作品的意蕴,从而读“完”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还只是白纸上星星点点的黑色符号,是读者将它们构筑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相似文献   

5.
岗位+专业+公司“三层双轨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重要的改革举措,受到了学生与企业的欢迎,得到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同仁的认可。“三层双轨制”中的“三层”指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层、方法能力层、社会能力层构成;“双轨”指实现“三层”能力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与渠道。  相似文献   

6.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社会杂观”栏,后由作者编入《二心集》,现选进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这里只就教材中提出的三个思考和练习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思考和练习一,要求“熟读课文,划分层次”。关于本文的论证层次,诸家看法不一,有的分作三层(一段为一层,二、三段为一层,四、五段为一层;或一段为一层,二段为一层,三、四、五段为一层),有的分作四层(一段为一层,二段为一层,三段为一层,四、五段为一层)。我认为,就整个文章的布局来看,以划为两大部分为宜。第一部分(一段)叙述论战原由,引出梁实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1 圆环是板书核心.由内而外完成.象征词人被愁绪层层包裹的心。圆环分三层:中心是“愁”;第二层是愁时所做之事.即喝酒,伤雁、叹菊、守窗、听雨;第三层是外部自然环境。而这三层圆环由外到内也正好对应了“冷冷清清”的环境.“寻寻觅觅”的行为和“凄凄惨惨戚戚”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高鹗写贾家“沐皇恩”、“延世泽”等情节,并非“纯属糟粕”,而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一、有些破落户由于种种原因后又“家道复兴”是当时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二、给作品添上一层保护色,以假乱真,可使作品免遭查禁;三、这是强化贾宝玉性格的重要一笔;四、这是历史局限性和作者世界观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围城》进行“拆解,”认为它是由外至里的三个层面构成的艺术世界:以喜剧语言构筑的语言“外城”、以悲剧故事构筑的意义“内城”和以正剧严肃疑问构筑的哲学核心;与此相应,传达出三层文本意义:对知识精英性格缺陷的讽刺与批判、对身陷“围城”的知识精英的理解与同情、作者“忧世伤生”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0.
一、分层法。即背书时要弄清文章的行文层次、来龙去脉,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板块记诵。如《过秦论》第三自然段,第一层写统一中国,第二层写开拓疆土,先南后北;第三层写暴政手段,有三个并列分句,包括焚书、毁城、毁兵器;第四层写防卫措施;最后写如意打算。作者用了“乃”、“于是”、“然后”等关联词语,层层推进,写出了秦始皇盛极之势。这样,在理解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分层熟读,边想边背,就可以一气呵成。二、诵听法。将“听人读”与“自己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多种感官,获得背诵效果。其程序一般是:一组同学朗读,其余三组同学静听,朗读时尽量不看书,颇似电视台播音员。这样轮回几次,绝大多数同学能收到预期效果。这因为:一是学生朗读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不像连续朗读神经活动的兴奋性低,容易产生抑制;二是利用听觉参与记忆,使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说过,文学作品大多是“半透明的双层结构”。一层是显性的文本信息,一层是隐性的文本内蕴。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描写了故都北平清秋的风物景致,“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落寞和悲凉感”。这也许是文本层面上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需要“知人论世”,去解读文本信息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裴多芬有“若为自由故”,生命、爱情皆可抛的境界。而郁达夫可谓“若为秋之故”,二者皆可抛了。应…  相似文献   

12.
弓蕊鸹埠1.“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概括中心思想”包含两层含义:(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2.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考查对  相似文献   

13.
《夕阳》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般的手法,描写了日落迷人的神奇之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主,层层落实,读中悟情,教活全文。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主自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最终达到阅读的四层次:我看了——观看夕阳层;我想了——思考夕阳层;我懂了——理解、欣赏夕阳层;我迁移——动笔写夕阳层。…  相似文献   

14.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背诵指导全诗四句分两层。前两句是第一层。在这一层里,作者慷慨激昂地唱出自己的心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抓住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死的态度,来体会和领悟作者的情怀就此较容易了。后两句是第二层,这是借怀念项羽来为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我们”到宁海县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象的情形。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抓住潮水到来的声势,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两段:“揭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和“观潮经过”。其中观察经过可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层,第二层是全文重点。作者根据观潮的顺序,由远及近,先声后形,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师》1985年3月号刊载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吗?》一文,作者通过对完全弹性碰撞进行分析后写道:“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做功过程并未伴随能的转化,而只发生动能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转移或传递”,我们不能同意这个结论。能的转化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正如作者在文章一开头所引用高中《物理》甲种本所说的:“在机械能不守恒的运动中,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作者在列举的第二种、第三种情况中,承认“动能转化为内能。”同意“功  相似文献   

17.
理解文章的中心;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初读:理清思路,了解大意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三个问题:1.文章着重刻画的是何时何地看到的“背影”?2.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3.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后,教师归纳: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八年前与父亲在浦口车站惜别的情景,着重刻画了父亲攀上月台时的“背影”,宇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倍加思念的感情。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篇点题,奠定情感的基凋。第二部分:回忆往事,描写“背影”。这一部分可分三层:一是写…  相似文献   

18.
余杭区塘栖镇成校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塘栖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强化“三基”“三层”培训,即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管理人员层、专业技术人员层和就业人员层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职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19.
贺孝恩 《文教资料》2006,(31):142-143
本文的结构艺术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巧极、妙极、神极。1.巧极:一巧巧在作者把小说的情节安排得无处不妥贴,无处不周到,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二巧巧在作者把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安排处理得恰到好处;三巧巧在作者在小说中合情合理地设计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矛盾冲突的地点。2.妙极:一妙妙在作者处处设悬念,吊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情感;二妙妙在作者处处用暗示和伏笔,使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三妙妙在作者用“风雪”来烘托小说的气氛,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3.神极:(1)“前关后联”见神奇。(2)“平”处见风雷,“闲”时隐杀机。(3)小说写尽了杀人之“快”。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具有“研”“学”“旅”三大基本属性,但在当前的研学实践中却存在“学”有进步、“研”仍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构建三层PBL并行模式,以期将研学旅行之“研”落到实处,即:以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构成指向知识学习的第一层理论板块;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构成指向探索研究的第二层实践板块;在游戏激励机制(Points、Badges、Leaderboards,PBL)基础上创新PBL“三板斧”评价理念,构成第三层评价板块。三层PBL并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保障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