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电化教育”易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学术命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定位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目前我国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e-Education“等九种易名说 ,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其动态。笔者认为 ,“电化教育”符合中国的教育国情 ,强调智能形态与技术的结合 ;强调科技以人为本 ,服务于教学 ,而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了使中国电化教育能与国际接轨 ,笔者就我国目前电化教育的几个“品牌”的英文译名 ,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再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争论已经历了不少年头 ,然而一种新生事物总不能由其初始状态而决定目标与走向 ,电化教育的发展也决不能因受视听教学技术的影响而不能发生质的改变与飞跃。当前中国的教育相对滞后 ,我们更应该积极扶持与发展电化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形成教育上新的生长点。本文从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产生、发展的历程入手 ,探讨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涵 ,并进一步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指出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非同等的概念 ,提出了以“教育”为主体 ,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学和学习实践,笔者鉴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管理”课程的现状,曾对教育技术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地位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应采用“教育技术管理”而不是“电化教育管理”的名称(本文中对“教育技术管理”和“电化教育管理”不加区别),且应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应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电教机构正经历着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与此相应的,在电化教育战线艰苦奋斗多年的电教专业队伍,在观念上和业务上也必须向教育技术转变和拓展。在原国家教委的帮助下,我校的电化教育也进入了教育技术的起跑线。本文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几个有关“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建设与改革”的共性问题做了探讨,意与同行切磋,以利于向教育技术的攀升。  相似文献   

5.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源于美国。人类教育技术的水平随教育的不断发展而提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教育技术各有特点。我国教育技术的前身是电化教育(笔者倾向于电化教育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易名为教育技术的说法),后改名教育技术。本文所讨论的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电化教育”名称的提出开始的,不讨论古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校在“九五”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始终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当作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自1978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以电化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基地校”。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已经27年,细想起来,其实自己有许多地方不懂。其实我不懂教育技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姓“教”而不是姓“技”(电)。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不是姓“教”与姓“技”的争论。最近,看到《中国电化教育》介绍,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根据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形成过程,并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比较,指出了“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教育领域统一规范使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已经27年,细想起来,其实自己有许多地方不懂。其实我不懂教育技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姓“教”而不是姓“技”(电)。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不是姓“教”与姓“技”的争论。最近,看到《中国电化教育》介绍,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根据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校电化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对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学校的电化教育发展到今天,资金和设备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障碍;而“无人会用”即“师资”成了最突出的问题。通过对电化教育发展的反思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理论根源在于我们忽视了三个问题:一是教育技术不等于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发展不等于教育的发展;二是教育技术不等于硬件,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物化形态,更应包括智能形态;三是虚拟世界不能取代真实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仍应是举足轻重的。“人”在电化教育中是最核心的,但“没有教师”或“教师缺乏相关素质”的问题却普遍制约着如今农村电化教育的发展。原西南师范大学正在探索的“更新工程”可以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一个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作者亲历的几件事情.通过笔者的亲历,回顾了“我国的电化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走进教育学后,又于80年代中(1985年)走出了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中国电教是一家”“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如何诞生的”等历史事件;在回顾教育技术重要历史发展事件的过程中,笔者给出对未来教育技术理论体系重构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回顾“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联想到当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讨论了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等不同概念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并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有关理论框架与实践内容提出了一些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导刊》2014,(4):F0003-F0003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总结推广应用成果,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湖北省教育学会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软件导刊·教育技术》编辑部拟联合举办“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  相似文献   

14.
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给中国电化教育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技术”的传入,在中国电化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地震”,对生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电化教育的名称、定义、学科、产业以至事业都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教育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之时,对教育技术的是非功过冷静地进行梳理思辨,正本清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技术人士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寻求对教育技术科学性认识是教育技术学科成熟的必由之路。从教育技术的历史视角来看,我们走过了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再到“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存的阶段。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虽然与技术相关,又与教育相关,但是,其本质姓“教”。因此,必须将教育技术置于教育的广阔背景中,把握其本质。我们认为,教育技术是“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控制。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但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一、在职业教育观念上要“务实”“戒虚”;二、对西学主张“体”“用”兼备;三、主张在中国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贫民教育。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些电化教育业内人士认为“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似乎一提到“现代教育技术”一词,指的就是计算机、多媒体、远程通讯、网上信息等,言必称“多媒体”,言必称“信息高速公路”,似乎不如此便不“新潮”,而绝少提到幻灯、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笔认为,如此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名称及其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电教工作,就必须对其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本文即就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发展特点谈点粗浅看法。一、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这一名称,有一个演变过程,国...  相似文献   

20.
“媒体中心”是指在各种媒体中,应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它讲的是研究对象的问题;“系统方法”指的是教育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法论,强调在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各种媒体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媒体中心”与“系统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将现代教育媒体与系统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功能,实现教育最优化。电化教育应从“媒体中心”转向“系统方法”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