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双碧、王宏志二位同志所写《吴晗传》初稿这部分分析了吴晗同志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的作品和治学道路。吴晗同志的治学道路和方法,现在也有可资借鉴的地方。吴晗同志这时作品中反映了他正直、爱国的思想品德。这说明后来他奋不顾身积极参加反蒋、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以至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中国共产党都不是偶然的。吴晗同志走过的道路,对今天的知识分子是有教益的。现选登《吴晗传》(初稿)这一部分,以缨读者,并供征求意见之用。  相似文献   

2.
吴晗同志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谨严、正直不阿、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至1966年,他共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戏剧、知识性文章六百余篇(部);已出版的著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投枪集》、《灯  相似文献   

3.
经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的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谈骨气》,是吴晗同志的一篇杂文,发表于一九六一年,后收入《吴晗杂文选》。  相似文献   

4.
吴晗同志的杂文《谈骨气》,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精当、震撼人心、令人回肠荡气的好文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作者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俗话说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像一代画师徐悲鸿就能说出这样的话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同学们看 ,有骨气的人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的。只有有骨气的人才能重视骨气 ,才能谈好骨气。吴晗就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 ,就与闻一多等人一起 ,为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 ,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文…  相似文献   

5.
《爱国学者顾炎武》是吴晗同志根据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记述顾炎武饱经忧患、致力抗清、严谨治学的一生,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赞扬了他一丝不苟、虚心勤勉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讲授本文,教学目的可确定为:1、了解顾炎武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学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邓拓是我国卓有成就的宣传家、政治家,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耿直不阿,正大光明,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聂荣臻语).他博学多才,睿智聪慧,勤于治学,在史学、哲学、新闻学、美学、文学以及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的杂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显著的位置.邓拓杂文,大多写于六十年代初期,结集为《燕山夜话》(152篇)和《三家村札  相似文献   

7.
一陈子展在所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说过一句话:“如果要写现代文学史,从《新青年》开始提倡的杂感文不能不写;如果论述《新青年》以后杂感文的发展,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又不能不写,这才说得清历史。”而《自由谈》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尤其是杂文史上,所以能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鲁迅作为杂文历史的开创者的卓越贡献之外,陈子展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有大功绩的。两年多时间,他在《自由谈》上发表130多篇杂文,可以与鲁迅发表的数量齐观。加上他在二十年代其他杂文阵地如《芒种》、《太白》《新语林》、《…  相似文献   

8.
卡片笔记法     
卡片笔记法卡片是一种广泛适用而又灵活机动的笔记形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多张;姚雪垠写《李自成》,阅读大量史籍,摘录卡片20000多张;明史专家吴晗一生中做的卡片难以计数,其中仅有关《明史》的...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初期,由邓拓的《燕山夜话》和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合作的《三家村札记》,掀起了建国后杂文创作的第二次高潮。邓拓等人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创作了大量富有现实意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文笔清新的杂文,三家村杂文独树一帜,不仅显示了杂文创作的实绩,而且充分证明了杂文这种文体顽强的生命力。邓拓从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邓拓、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过一个惹人注意的现象:著名的作家几乎都有一支杂文的笔。杂文,不仅文学理论家写(如冯雪峰、胡风),小说家写(如茅盾、巴金)、翻译家写(如穆木天、李健吾),诗人也写(如郭沫若、臧克家),戏剧家也写(如田汉、夏衍),画家亦有“以文代画”的杂感(如丰子恺、黄苗子);这些从事理论、创作、翻译的名家,同时又是杂文的好手。单就杂文而论,鲁迅、瞿秋白无疑是双峰插云的一代文宗。诚如瞿秋自在所译《高尔基选集》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是由对吴晗所编《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描开序幕的。 1959年4月,在中央上海会议总结“大跃进”教训时,许多同志都提出了要讲真话的主张。毛泽东同志便讲了明朝官员海瑞“直言敢谏”的故事,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于6月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9月写了《论海瑞》一文,1960年又写成了京剧《海瑞罢官》。但自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直言批评“大跃讲的”错误后,政治气氛已逐渐变化,毛泽  相似文献   

12.
《谈骨气》是吴晗同志六十年代初期的一篇杂文。六十年代初,正是我国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如何教育和帮助人民挺起腰杆、战胜困难,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作家责无旁贷的义务。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作者曾在该杂文集的“序言”中写道:“这两年我把主要力量放在写历史人物上,原因是……希望通过历史人物的介绍,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的祖国的历史,学习我们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精神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3.
吴晗 ( 1 90 9— 1 96 9年 )字辰伯 ,浙江义乌人 ,现代著名史学家。他在清华读书时 ,就已经对明史有深入的研究。《朱元璋传》是吴晗后来在明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他的论文集有《历史的镜子》、《投枪集》、《灯下集》、《春天集》、《学习集》以及《吴晗史学论文集》、《吴晗史论集》等。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常识》、《地理小丛书》、《语文小丛书》、《自然科学小丛书》等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吴晗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力从事普及历史知识的史学家和教育家 ,白寿彝先生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 ,认为“吴…  相似文献   

14.
1948年和1954年,毛泽东两次看了吴晗写的《朱元璋传》,都批评吴晗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1954年,毛泽东直接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肯定,晚年应该写得好一点。1946年,吴晗着手写《朱元璋传》时,想借朱元璋骂蒋介石,所以对朱元璋的评价很难说都是客观的。1954年,吴晗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修改了含沙射影骂蒋介石的话。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精神》节选自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这篇《序言》第一次正确、深刻、全面地分析评价了鲁迅先生的思想道路及其杂文创作,它无论是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础的初步树立上。还是在瞿秋白与鲁迅的战斗友谊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初中第一册语文课本新选入吴晗同志的《谈骨气》。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杂文、属议论文的范围。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通俗易懂,很适合刚开始接触议论文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题目“谈骨气”,即指明了所要议论的问題。开  相似文献   

17.
最近,许多报刊发表文章,揭露和批判吴晗同志的资产阶级历史观。这是史学领域的一场兴无灭资的斗争。本刊一九六一年九月号,曾发表过吴晗同志的《历史教材和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吴晗同志宣扬了不少资产阶级历史观点。为了使  相似文献   

18.
聂绀弩的《韩康的药店》是中国杂文史上的经典名篇,立足于该杂文的历史背景,认为它具有“古为今用”、“影射”这两个显著特点,并以小说故事形式折射出杂文的理趣美,师承和发展了鲁迅先生战斗性杂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明史讲座     
前北京市付市长、杰出的历史学家吴晗同志生前曾任我院历史系名誉教授,对我院和我院历史系的工作十分关怀,并经常来院讲学。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曾在中央高级党校讲授明史,他把这个讲稿交给我院谢承仁、张海瀛同志请他们帮助整理。文化大革命中,这两位同志把吴晗同志的遗稿妥善地保存了下来。吴晗同志是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含冤而死的。他的去世,是我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为了悼念吴晗同志,现将吴晗同志遗稿照原文分期发表。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前,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的时候,我和许多同志一样,虽然尚不能洞悉“四人帮”的阴谋,却都怀有一种不祥之感和不平之气。人们意识到,一贯以打棍子著称的姚文元,这次却是抡起嗜血的刀斧向思想文化界扑杀过来了。他自诩“从政治上提出问题”,生拉硬扯,无中生有,极尽罗织、构陷之能事,诬指吴晗同志主观上自觉反党反社会主义,配合阶级敌人进攻,竭力置吴晗同志于死地。人们担心,他的这一套评文论人的逻辑和方法如果推而广之,将不知会造出多少冤狱!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反对这种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