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解读一向是人们所忽视的.人们尤其不太注意文本内涵的解读,以为它只不过是讲了一些一看就懂的科学知识而已,因为这里涉及不到什么复杂的形象分析与深刻的内涵寄托。所以教师往往是表面化地把文章内容再“说明”一下。比如《神奇的极光》一文,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初读的任务是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认认真真地读书,很快地感知文章内容,这是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的起码要求。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有:①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语,捕捉课文内容。如《飞夺沪定桥》要抓住“飞夺”一词;例、站)要抓住“小”;《捞铁牛》要抓住“捞”来体会课文的内容。②从课后思考题体会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把阅读课后思考题做为阅读的一个内容来研究体会。③抓课文的重点。如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总起段、中心句等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归纳段意,研究课文的…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自读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自读准备 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解说:应充分考虑自读课文学生“自得”的目的,从文章的学习重点、难易度、自读步骤上先列个纲。这个纲要简明实用,以利于教师的点拨。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解读一向是人们所忽视的,人们尤其不太注意文本内涵的解读,以为它只不过是讲了一些一看就懂的科学知识而已,因为这里涉及不到什么复杂的形象分析与深刻的内涵寄托。所以教师往往是表面化地把文章内容再“说明”一下。比如《神奇的极光》一文,用了一个完整的部分讲述了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其中有中国“附宝生黄帝”、“触龙守钟山”,还有希腊“伊欧斯”的动人形象。教师讲解此文,说到这些动人的故事,大都按照一些教学参考书作“学舌”分析,讲什么这些神话故事“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增强了文章的趣…  相似文献   

5.
文本是一个整体,因而阅读理解及鉴赏等,都要能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如何做到整体把握?可先看标题。孙犁这样说:“标题要代表一篇文章的内容,但不是一语道尽文章的内容,它要简单、有力、新鲜,助长文章的情趣。标题是一种艺术。”题好一半文,标题对内容往往有一种提示及涵盖作用,所以阅读中不仅不能忽略标题,还要有标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文思导引曹冲的《神奇的极光》属科学小品 ,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 ,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极光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奇观之一 ,自古以来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今天 ,它仍然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工作者去探究那许许多多未解开的奥秘。本文采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 ,使文章脉络显得异常清晰。“古老的神话传说” ,以优美的文笔 ,描述了极光在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有关文献中的神奇形象。“极光一瞥” ,描述了极光经现代科学技术考察之后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真实面目。“极光的来龙去脉” ,较为详细地说明了极光的成因。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7.
杨志 《阅读与鉴赏》2008,(11):23-23
语文新课标指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读懂全文,方能参透细微,解读一篇文章必须有个整体感知的过程。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犯“一叶障目”的错误。落实整体感知要把握“三个步骤”和“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朱昌元 《教学月刊》2000,(11):32-35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概括章的内容要点。概括要点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课内容,理解作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加深记忆。概括要点又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通过认真、踏实的训练,“方法”可以内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中(试验修订本·必修)的一些篇目体现出了学科渗透、文理互融的思想。齐民友《数学与文化》涉及到数学文化与哲学思想;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牵涉到生物学知识;曹冲《神奇的极光》介绍了“极光”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齐然尔曼《空间和时间旅行》和霍金《宇宙的未来》是有关宇宙的科技文,关涉到天体物理学理论;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赵鑫珊《人是什么》、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黄仁宇《孔孟》——这些是哲学论  相似文献   

10.
一、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 阅读是我们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阅读课文有以下三个步骤,即粗读、细读、精读。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会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11.
点睛之语: 社科文阅读的重点在于理解、分析和表达,无论是简答题还是选择题“分析”的份量都很重。大体上涉及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能力点。“分析”主要指如下4个方面:1.仔细阅读原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写了哪些内  相似文献   

12.
考点扫描:科技说明文阅读是中考中的必要内容。从近年来的中考试卷看.科技说明文阅读主要有以下考点:(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3)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阐释.对文章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能作点赏析;(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看,“阅读”课程目标在设计上,体现了总分结合、梯度有序的特点。“总目标”中的第7条属于“阅读”的总目标,四个学段中的阅读目标属于分目标,学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它们之间是“纲”和“目”的关系。四个学段阅读目标之间是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体现了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阅读课程目标的设计特点,必须弄清两方面的整体联系:一是各学段阅读目标内部的整体联系;二是各学段阅读目标之间的整体联系。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4月版《语文教学大纲》(高中 )中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能感受形象 ,…… ;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三两个单元分别要求 :“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只能说出一些零乱的“人物形象” ,而且显得语无伦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方法 ,发现“四步法”效果不错 ,具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 ,“是什么样的形象 ?”这一步需要在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只有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及文学形象全面地、立体地把握 ,进而准确概括出某一形象 …  相似文献   

15.
<正>任务一:了解单元内容,走进文言文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六单元的《文言文二则》,先看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是什么?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故事”。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本单元课文介绍了不同年代少年的成长故事,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为了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相似文献   

16.
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阅读能力一般是指通过阅读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技能。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的一种策路。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的指导。1.框架式阅读。把握整体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提高理解水平。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管阅读什么文章,都要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去思考,这三个方面依次是内容、形式和鉴赏,这三个方面也就是阅读的“框架”。在阅读中。要理解文体特征和掌握阅读方法。读诗歌主要应该抓住情感、意境和语言,读小说主要应该抓住人物、情节和结构,读散文应抓住散文的表象(形散)和实质(神不散),读戏剧应抓住对话和冲突。这些阅读的方法就是一个个阅读的框架。例如收学《给我的孩子们》一文,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框架式阅读思考:谁给我的孩子们?给孩子们什么?给我的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要给孩子?这四个问题的思考把握.能一下子抓住课文内容和思想,也清晰了学习环节和思路。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实践表明,框架式阅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一、观其大略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  相似文献   

18.
阅读记叙文。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弄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题。切忌零打碎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阅读《雨中登泰山》中描写虎山水库壮丽景色的一段文字,第一步先标出“才过岱宗坊……吸引到虎山水库大坝前……绕过虎山,站到坝桥……”几处,理清游踪;第二步再看作者写了什么景物,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了什么方法,叙写中透露出什么感情。经过整体把握,我们大体上能吃透内容,知道这段文字重点写了虎山水库的水势,作者选了两个观察点,先在大坝前面远看七股大水跃出的气势,再绕过虎山,站在坝桥上看两边不同景象,作者将水库里的“平静的湖水”与跃出桥孔的“暗呜叱咤”的大水对照着写,动静相衬,更显出大水声威气势,并暗示出人对大自然的控制伟力。形象的比喻和神奇的传说更有助于表现水库壮丽奇瑰的景色。  相似文献   

19.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同学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阅读是基础,应该依据不同文体特点,抓重点整体阅读。下面仅就人物传记类记叙文答题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遵路”,也就是指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思路清晰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不言而喻,“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对那一行行文字的含义一目了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所寄托的思想一览无余。那么,应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呢?我认为有四法可循。一、抓文章体裁特点法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规律,因此我们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