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书目控制”是西方现代目录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其核心思想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已认可的编目、标引和分类标准,发展和维护一个描述所有文献的系统,以便能够识别、检索和利用各种文献”。目前在档案界还没有“书目控制”这一提法。对于档案馆的馆藏来说,主要是档案目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书目”,故本文所指的“书目控制”亦可称为“目录控制”,两者涵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论影响书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雁 《编辑之友》1995,(3):47-49
论影响书目徐雁【南京】“影响书目”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历史长河里存在的这样一个客观不易的事实,即图书是人类进步的见证,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人的认识与探求,人的思想与情感,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在书卷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因此,“书卷对于整个人类的关...  相似文献   

3.
过去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年必读书目”,今天又在一些高校实行了。抛开鲁迅、胡适、梁启超他们争论的“语境”,在今天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对今天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当下世界“机器人”与“人机器”的交替运作中,“重理工,轻人文”已经积重难返,“人有病,天知否?”这已不是危言耸听的新闻了。  相似文献   

4.
书单的误导     
书单的误导黄波看来,读书已真的不再是一件寂寞的事了,证据之一就是“导读书单”的兴起。不知为什么,面对报刊上形形色色的“推荐书目”、“必读书目”,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本世纪二十年代由鲁迅引起的那场论战来。1925年2月,在许多名人为青年“义务”开出“必...  相似文献   

5.
在提出以上种种“抽象”理论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抽象”思潮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如,《管理》一书提出:“书目情报理论是传统书目工作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新思想,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目录学理论的彻底革命,结束了国外目录学以具体书目成果为核心的历史。它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了书目情报这一术语。更重要的是寻找目录学新的基点,动摇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1经济类文献的检索途径 查找经济文献首先要通过“全国新书目”和馆藏图书目录,检索出版和人藏的相关图书,这是读者和图书馆员比较熟悉的,这里重点介绍报刊文献的检索。  相似文献   

7.
《译书事略》以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刊的西学书籍为对象,基于西方学科化原则进行分类,是我国西书独立编目的前驱,也是我国近代书目分类的创始之作。而姚名达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近代书目史书写,掩盖了其导夫先路的历史地位。《译书事略》所收西书包括中国人的汉文西学文献,并非蔡元培所云“译书之目”;该目据实而录,形成客观的书目清单,亦不具备蔡元培所云“ 导读” 的性质。《西学书目表》以降的西学书目虽承绪《译书事略》,但又因秉持中国传统书目的导读旨趣而另有精进。表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8.
文化知识基本书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5月24日作者:张岱年《中华读书报》提出“跨世纪中国人该读什么书”希望人们参加讨论,编者要我发表意见,开一书目。我是研究哲学的,“三句话不离本行”,难免偏重哲学书。姑且开列,聊供参考。这里只开列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9.
“家本”与“建本”,本来是版本学上使用频率较高,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两个版本名称,但从近年出版的版本论著来看,有些论者对其含义以及在特定历史时代之所指,是不完全明确的,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有补充解释之必要。自宋代以降,世言“家本”均指未代刻本或抄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宋人所言“宋本”则另有所指,今人有不明此者,也错误地把它解释成“宋朝本”或“宋代本”。来新夏先生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四章中,谈南来尤袤《遂初堂书目》时,认为此书目在著录版本上有科学的标准,其中第五条云:“以国别分,有来本…  相似文献   

10.
《全国总书目》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连续性、综合性书目。本文通过“‘性质’的演变”、“分类、著录的演变”、“出版时间的演变”,对它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建设国家书目的“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员们对“书目”这一术语的使用最为频繁。一般来说,书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分析和描述性书目一一把图书作为资料对象进行研究和详细描述;第二类:列举式书目,即体系书目一一对图书进行著录,并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成目录。本文所讲的亦即列举式书目。“书目”并不只与图书有关,实际上它涉及到  相似文献   

12.
190 4年 ,慈溪孝廉、绍兴府学堂总教习冯一梅 ,应邀为古越藏书楼再编了一个书目 ,改编为 2 0卷 ,装为 8册 ,由上海崇实书局印行。冯氏书目 ,吸收了徐氏书目的优点 ,彻底冲破四库分类的樊篱 ,将藏书分为政、学两部 ,以适应新旧书籍的类分 ,并将新学之书与“经”并列 ,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在编目方法上著录详明 ,有分析、互著、参见 ,充分揭示了馆藏。姚名达先生对此书目评价颇高 ,说 :“谈最早改革中国分类法 ,以容纳新兴之学科者 ,要不得不推《古越藏书楼书目》为最早也。”又说 :此书目“规模完备” ,“分类精当” ,“系统分明” ,…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征订书目使用排行榜”中,排在前三名的征订书目,即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书目、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书目、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书目,从可供性、预告率、可供时间跨度、字段完整性、字段准确性、书目发布重复性、数据全面性7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以此来促进征订书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疗愈书目被认为是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环节。大多数疗愈书目建设采用一般书目描述和组织方法,但在将读者内心及行为同图书建立有效联系方面有所欠缺。“情感图书馆”项目探索和实施基于“情感”来对图书进行描述、组织和推荐的方式,为疗愈书目建设和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疗愈作用发挥的非自助类图书描述、组织、推荐和支持的相关建议,为疗愈书目建设和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曾珊 《出版参考》2007,(8X):20-20
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近百万种,报刊10余万种,因而要想进行版权贸易,不是无书可引进和输出,而是书太多无从挑选。信息是关键,掌握最新书目和出版信息,才能够找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门路。通过出版名录、国家贸易杂志与期刊了解书目和出版信息,是传统的搜集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出版社网站了解最新书目信息,在网上进行交易也成为一个可行途径。但是,在笔者看来,最不应该忽视的渠道就是国际大型图书博览会,这是一个耗资最大的渠道,但如果应用得当,也是收效最大的渠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 尽管书目被人们喻为“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茫茫书海的导航仪”……然而书目的利用率却不尽人意,甚至有些书目长期放在书架上未被人使用过。据笔者对一所高校读者的调查表明,经常利用书目(包括索引)的读者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7.3%;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书目的读者占22.4%;大部分读者则很少使用书目。事实上这种状况并不是某一所高校的特殊现象,书目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是目前大部分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问题还在于书目资源的开发利用迄今为止未引起图书馆界应有的重视。许多图书馆一方面呼喊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低下,但另一方面却不注意对书目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档案资源书目控制:原理、内容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目控制理论与方法是西方现代目录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其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与世界图书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尽管目前尚未有人将其引入档案管理领域,但档案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吸收借鉴了这一理念,如区域档案目录中心、国家级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书目控制思想。有学者还提出了“国家档案全宗控制系统论”这一新观点,可见对国家档案资源的控制、开放与利用问题是可以运用书目控制思想来加以解决的。探讨国家档案资源书目控制的原理、内容与意义,对于开发国家档案资源、实施国家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书目情报系统理论研究》多次涉厦到“知识”和“知识管理”。论文对谊书中的书目情报的知识属性、文献信息交流活动和知识管理过程、未来的书目情报系统和知识管理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书目情报系统理论研究》一书不仅拓展了目录学的研究领域,也为研究知识管理打下了基础。从柯平先生近年采“知识管理”和“文献目录学”的研究成果。得知从书目情报到知识管理研究的连续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6,(9S):I0003-I0003
9月2日,《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教育部授权举办的“《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06年度评审工作”正式宣布启动。图书征集工作及相关的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最终的“推荐书目”将在年内发布。  相似文献   

20.
陆续地读着《中国图书评论》的“名家推荐”专栏,如逢春夜喜雨,心里是无声的欣喜。大千世界,人山人海,读书求学的人何其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聆听良师教诲,那些在社会大学中徘徊的求知者只能渴望。幸有名家推荐书目的面世,这为多少人避免了左冲右突事倍功半!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间涂,方能得其而入。”确实如此,清代张之洞为初学者著述《书目答问》,梁启超结合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