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讲“爱心与教育“?我此刻面对的每一位教师都比我做得好,还用得着我去教训他们吗?讲“民主与教育“?他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谈“民主“似乎太遥远了些.讲什么“建构主义“、“对话“、“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所谓“新课程理念“?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现在首先是要有书读!要有书读!……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高尔基的《童年》是“红色经典”,那《糖醋西游》则无疑属“娱乐快餐”。现在,两种书各具“市场”、皆有“粉丝”,我的观点是:《童年》固然要读,但“糖醋”同样也要“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家有一个传统规矩:不作兴打骂孩子。我的父母就没有打过我和我的弟妹。不过我没有听说过他们有什么“理论”。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对这有一套说法——谁让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 我的“理论”是,一个先进的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充分讲民主。实行充分民主,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民主制度,而且要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0日星期四我望着图书角那一大堆书而犯愁:孩子们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画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小童谣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放在书柜中,徒为摆设。而孩子们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在我的推荐下,又买了许多新书,如果每人捐一本,那等于一下子每人拥有了50本,学生的藏书岂不大大丰富了?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每月或每半个学期一更换,更何况,“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更新图书角!那又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大堆书?发还给他们?显然这些书对他们已不会起作用;作废物处理?这一本本书承载的可都是知识!我寻思了良…  相似文献   

5.
开原市民主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步伐较快,构建并实施了“一二二”教学模式,即加强“一读”,突出“两写”,坚持“两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民主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提出,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1.量要足。他们让教师牢记: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他们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2.面要宽。他…  相似文献   

6.
抓好阶级教育 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 去年秋,我担任二乙班班主任。当时,在“四人帮”干扰下,有许多同学无心学习。特别是有两个同学,经常迟到、早退,不做作业,我虽然五次去家访,四次找他们谈话,但效果总是不大。当我第五次找小黄同学谈话,教育他不要忘记贫下中农在旧社会没有书读、受尽欺凌的苦难,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机会时,他说:“老师,你不要用过去的事来哄我,我爸爸没有书读怎么会识字?”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经过谈心,才了解到他不相信解放前穷人孩子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等故事。稍大一点,她又教我一些唐诗宋词,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立誓长大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岁月悄悄地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的我喜欢读书,读邓皓的浪漫,读鲁迅的泼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读托尔斯泰的朴实。而且,我更喜欢读名家名著,什么《红楼梦》、《茶花女》啦,什么《红与黑》、《牛虻》啦,我着实读了不少,我从他们那里寻求着来自心…  相似文献   

8.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9.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听     
妈妈问正在读书的女儿:“亲爱的,你读的是什么书?”女儿回答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是在朗读吗?你应该知道的呀!”女儿解释道:“我刚才是在朗读,可我自己没有听啊。”我没有听  相似文献   

11.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家里与父母平等吗?”要在以前,我会说:“不。”可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的!”要知道这是为什么的话,让我慢慢道来。那天,我偶然听见爸爸和妈妈在谈事,仔细一听才知道,原来我家要买房子了,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装防盗门。我立刻冲上前去,对他们发表了我的个人意见,爸爸郑重其事地推开我:“去去去!大人的事你少管。”我听了说道:“为什么我不能管? 难道我不是这个家庭的人吗?”爸爸说不过我只好  相似文献   

13.
一次课间操后,一位女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向您借本书可以吗?”“借什么书?”“《班主任之友》!”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小。“你借这书干什么?这本书不适合你们读,你们也看不懂,看这干吗?”没想到她说:“我看得懂,这本杂志很好,我们都喜欢看。”“好?怎么个好法?”“我们都喜欢里面的班主任,喜欢里面的做法,如果都是这样的班主任,那多好!”她马上意识到说漏了嘴,便不好意思地补充说,“其实,你也是很好的班主任。”我当时无语。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都喜欢《班主任之友》。他们说,我们喜爱《班主任之友》,是喜欢里面的…  相似文献   

14.
前年,我但任六年级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这一班的学生天真活泼,惹人喜爱,可就是他们着课外书的事情使我非常苦恼。看课外书也成了坏事吗?可不是!他们弄到一本小人书,课间看,上课在桌缝里看,回家在路上看。有个叫陈洪生的小朋友,经常不知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小人书,自己看了又借给人看,发生在他身上的纠纷最多了,不是人向他要租书的钱,就是他向人要书,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这类事情。面对这个情况,我不能不采取措施了。我先是向他们讲了一番大道理,要他们不看小人书。这样讲了之后,好了两天。第三天,又依然如故了!怎么办呢?我在一怒之下,宣布小人书为“禁书”,申明发现了立即没收。全班没收了几十本书,堆了一堆,过不几天,同一类的书又有了,而且还增加了几本新的。我给一连串  相似文献   

15.
我很高兴     
一位老师在对学生讲使别人高兴的重要性。“现在,孩子们,”她说:“你们当中有谁让别人高兴过?”“嗯,老师,”一个小男孩说:“昨天我就使别人高兴过。”“做得好,是谁呢?”“我奶奶。”“好孩子。现在告诉我们,你是怎样使你奶奶高兴的。”“是这样的,老师。我昨天去看她,在她那儿呆了三个小时。然后我跟她说:‘奶奶,我要回家了。’她说:‘啊,我很高兴!’”Ateacherwastellingherpupilstheimportanceofmakingothersglad.“Now,children,”saidshe,“hasanyoneofyouevermadesomeoneelseglad?”“Please,teacher,”saidasmallboy,“I’vemades…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家?是本有着极其深刻教育意义的好书。它不仅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还处处表现了革命同志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的高贵品质。指导儿童阅读这本书,是向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劳动的有力措施。现在,把我校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我的一家”的作法和收获介绍如下。首先,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宣传动同工作。同学们在寒假里就从“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我的一家”的片断,他们深为书中的事迹感动。所以当我们一提出要读这本书时,同学们争着买这本书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何时起开始读小说,现在已记不太清了,大约是从小学一年级吧,因为从那时才开始识字。我的奶奶爱听评书,常常讲给我听。每年冬天农闲了,学生也放假了,我的哥哥便每晚伏在煤油灯下为奶奶读评书。间或父亲和叔叔也读。我自然是听众了,常常被书中的传奇故事吸引得入了迷,书中的英雄人物也成了我心中的偶像。自己能识字了,就找这些书来读。虽然许多字要查字典,但还是免不了将一些字读成别音。如“单雄信”的”单”字,在两年的时间里都读成“dan”,直到有一次与哥哥谈论起隋唐十杰的,才知道有姓“shan”的没有姓“dan”的。尽管这样…  相似文献   

18.
你喜欢听故事吗?如果给你讲的故事仅仅只有一句话:我今天去了公园,那里很好玩。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如果有人天天就给你讲这样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你烦不烦?你还会觉得喜欢吗?是的,当我们喜欢一个故事时,总是因为有什么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感动。我们的心,也许会快乐地舞蹈,也许涌满了同情。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一种“味道”,一种用心品味才会知道的“味道”。你体会过什么叫做“味道”吗?当你的面前摆放着好多本红领巾2005.12书,却只能选择一本书时,当老师要你向朋友推荐一本最好的书时,你能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吗?你选择的那一本,…  相似文献   

19.
“同学爸爸”?这很好玩吧?其实它是有原因的。爸爸、妈妈原来都在河南一个大学当教师,2005年他们都又重新上学了。妈妈在南京的大学,读“吃饭专业”博士(她说是食品文化,我不懂),爸爸在武汉,学习“教学生”专业博士。在河南老家没人照顾我了,我只好随爸爸来到华中师大附小借读,  相似文献   

20.
孙建锋 《湖南教育》2003,(10):32-33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 “行!” “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 “三遍!” “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 “谁敢跟我比?” “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