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目答问>(以下简称<答问>)是一部在学术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可是其撰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多少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归纳,关于<答问>的著者,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依据书坊旧本说.此说出自伦明的<答同>批校本,称依江阴某君记录旧本而成.后在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亦称:"张之洞<书目答问>,乃先生(案即缪荃孙)代作,据年谱(案即<艺风老人年谱>)则作于二十四岁时也.颇疑先生早岁从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师承,何能博识若此?陈慈首云:‘是书盖江阴一老贡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与张之洞共参酌成者.'慈首尝令江阴,所言或有据."从此遂成一说.  相似文献   

2.
略论缪荃孙在目录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卒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缪氏研究目录之学,创办过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平生博览群书,广收典籍,擅长文史,精于考订,著述颇多。他代张之洞撰《书目答问》,辑刊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荛圃刻书题识》,撰《艺风  相似文献   

3.
《书目答问》是一部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目录图书。它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为了解决“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问题,而为诸生专门开列的图书书目,分门别类,再按时代先后排列,于其重要处,加按语评点。张之洞在书中强调的不是科举考试的“时文”,他认为读有用书“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这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基于此,张之洞要求诸生突破科举考试对图书内容的限制,注重经世致用。《书目答问》所开列书目,以当时通行版本为主…  相似文献   

4.
范希曾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撰写出《书目答问补正》一书.范希曾采取补正的方法,保持原书体例,有所侧重,开展不少纠误补阙的工作,蕴含了丰富的编目思想,对于研究古籍的目录版本以及编写古籍举要目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六书故检字》一书,其撰者本名为归曾祁,而非杏书氏,故该馆馆目及相关的古籍总目应该进行重新著录。此书所依之底本应该是翻刻明本,故可能为《六书故》一书提供一个新的版本;同时,通过此书前所附的缪荃孙跋,又可以为《书目答问》一书的撰者提供一个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常有学生提出“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用了二年多时间,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筛选了2200种常见的重要古籍,分门别类,编成一部为初学者指导读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6年)刊行问世。这部书一同世,就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极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后来的蔡元培先生干脆把它作为简明、实用的购书目录。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首创目录之学以来,目录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各学科、各门类的目录学著作数不胜数。在众多的目录学著作中,《书目答问》所以备受重视,备受欢迎,是因为它贯彻并体现了方便、实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近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书法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同治元年(1876)举人。曾协助张之洞编《书目答问》。光绪二年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著录、分类、小注等书目因素可知,《书目答问》在列举书目清单的同时,也提出了迎合洋务运动诉求的新型知识标准和人才标准。《书目答问》从“宜读古书”和“今胜于古”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突出了“实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才观:恪守“中体”的同时,培养兼及中西二学之“用”的经世人才,从而也改变了“士志于道”而耻于技艺的传统人才定位。这一文化战略体现了张之洞对国家前途的选择,即在坚守古典的前提下,激活被经史子集体系所框定的可能义蕴及其细节,并适度引进西学之用,以期扭转乾坤,实现国家富强的宏愿。讨论《书目答问》的知识观和人才观,既能超越目录学学科视域揭示《书目答问》的学术价值,也为探勘洋务派的知识观和人才观提供了基于书目的观察视角。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所撰《书目答问》,问世至今,流传已逾百年。这部名著,一开始就吸引着当时的童生和士于,读书人对它非常推崇,奉为标准。今天,张之洞《书目答问》对我门研读中国的古籍。研究图书的目录和学术的渊流,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选旁证》,清梁章钜著。这是清代比较重要的《文选》研究著作。我知道《文选旁证》,要追溯到解放初期。当时,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有一天,出去逛旧书店,在夫子庙旧书店里买了一本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的《国学基本丛书》。买到之后,随意翻阅了一下,其《书目答问略例》云。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无疑是一本很有影响的古籍举要目录,这本问世于一百余年前(1876年)的书,自从它问世起,就一直作为指导人们读书治学门径的重要工具而被使用,由于它确实孕育滋培了许多近现代学者,它的价值从来就没有被人贬低否认过,并且有些出于善意的先生在劝导现在的青年后辈治学之时,仍将此书推荐出来,并说这就是门径(至少作者就曾亲炙过)……不过,在肯定《答问》的价值的同时,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张之洞作此书的目的及当时的环境,我们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时的环境是近代复杂的社会,新旧学说交替,作书的目的是“告语生童而设,非是著述”(《书目答问略例》),即是给一般程度很浅很浅的学生而开的书单,使他们能够较为正确、较为简捷地学到当时所需的知识,成为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2.
林雪  邓明斌 《大观周刊》2012,(43):266-266
前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在四川提督学政任上,撰有《书目答问》一书,编写目的是教导当时的举人秀才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受到《书目答问》的启发,后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告诉现代的读书人,他们在课外应该读什么书?要不要给他们提供一份课外必读书目?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读各自专业的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般知识,也就必须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以外的书。书是人类的益友,善读,得以医愚。  相似文献   

13.
晋代郭璞的《尔雅注》作为研究中国训诂学开山之作(?)《尔雅》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入门书,历来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但是,《尔雅郭注》自问世以来,翻刻影抄,版本百出,自然难免鲁鱼亥豕、泥沙俱下。因此,研读《尔雅郭注》就不能不首先弄清其版本流传情况,择善而从。否则,诚如张之洞所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  相似文献   

14.
余嘉锡先生,字季豫,湖南常德人,一九五五年已成为古人,生前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中华书局编辑。余先生平生博览群书,勤于著述,所治以史学、文献学、目录学为精。余先生钻研《四库提要》五十余年,撰成《四库提要辩证》二十四卷,此著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及版本目录学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余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知名学者,而“其学问是从《书目答问》入手的”。(陈垣《余嘉锡论学杂著》序)他自己曾深有体会地说:“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四库提要辩  相似文献   

15.
《书目答问》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推荐书目,而关于中国最早的推荐书目,有人说是《经籍举要》,有人说是《唐末士子读书目》,还有人说是《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这个源头到底在哪里?在《书目答问》之前还有哪些推荐书目呢?今试做考论。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馆工作经常遇到读者来问:“老师,最近有什么好看的书吗?”“老师,请推荐给我们有益的书。”每逢此时,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百多年前张之洞所著的《书目答问》。  相似文献   

17.
刘尚恒 《图书馆杂志》2000,19(6):61-62,52
丛书作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专类图书,以其特有的汇集功能,尤其是汇集那些篇幅短小、史料价值高而从无单刻行世的笔记杂著,或者汇集过程中精择珍善本,重加校勘的丛书,向为文人学士所器重。张之洞说:“丛书最便学者”,“欲多读古书,非买丛书不可”(《书目答问》卷5《古今合刻丛书目》),最具代表。丛书刊印在我国至少有千年的历史,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8.
这十部书都是学术名著,并非浅近的入门书;而且我不敢说什么入门,自问一无所专,哪一个门也未入去。我只是确实从这十本书,窥见中国学术和文学的门径,以及欧洲艺术和文学的初步知识。尽管我自己始终止于站在门外窥望而已,但我相信比我有毅力的读者,是会从这些门径深入堂奥的。(1)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清人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就中国古籍中选择精要,指示初学门径的书,非常有用。它虽为初学而作,本身却已成了学术名著。近人范希曾此书,又是《书目答问》的补充和正误。  相似文献   

19.
陆续地读着《中国图书评论》的“名家推荐”专栏,如逢春夜喜雨,心里是无声的欣喜。大千世界,人山人海,读书求学的人何其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聆听良师教诲,那些在社会大学中徘徊的求知者只能渴望。幸有名家推荐书目的面世,这为多少人避免了左冲右突事倍功半!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间涂,方能得其而入。”确实如此,清代张之洞为初学者著述《书目答问》,梁启超结合当  相似文献   

20.
徐雁 《编辑学刊》2001,(6):95-98
<书目答问>系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在提督四川学政的任期内,为答成都尊经书院学子"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之疑而作.清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张氏撰写了<书目答问略例>,"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著名观点,就此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