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科技》2005,(7):61-61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管理不善,容易出现早衰、空秆、缺粒、倒伏等现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玉米质量和产量。如何防止这种现象呢?根据一些老农的经验,在田问管理中应抓好四条技术措施,着重做好“四防”: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升温明显,特别是西藏春季气温升高提早,物候提前。在此背景下,进行春青稞不同播期试验,结果发现,早播处理青稞生育期较长,产量比晚播的要高。在拉萨试验结果,早播的青稞均未出现青稞黄矮病,田间杂草明显较少,而晚播青稞的黄矮病等病害严重,杂草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及产量等。研究结果发现,在拉萨和日喀则等地与传统播种期相比,春青稞提早播种10~15天产量优势明显。在避免晚霜危害的前提下,高原地区青稞适时早播,最好在土壤表层解冻5~7cm,耕地下层还在结冻时顶凌播种,可以防止黄矮病的发生、控制杂草,实现青稞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3.
当前玉米空秆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并且对后期的种植工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经济效益大大下降。在实践之中不仅应当加强对玉米空秆基本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同时还应当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后期的控制方案,以更好的实现种植效益的增强。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玉米空秆基本的原因和主要的防止措施,同时对今后相关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的原则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玉米空秆防止工作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地区历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有高温伏旱,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适时早播有利于避开高温伏旱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发展秋粮秋菜生产。但早播要延长秧龄期,我们必须考虑秧田的播种密度,从而通过水稻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武胜最适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子或籽粒的现象称之为秃尖,也叫秃顶,是玉米栽培种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品种原因、气候条件、病虫害危害及栽培原因四个方面分析了玉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空秆的原因,并针对这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指导农民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科学管理,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复播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复播青贮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研究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稻田新“三熟”制使稻田真正成为农民增粮增收的“聚宝盆”。 稻田新“三熟”制是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体,搭配一熟或两熟其它粮经作物的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制度。该制度的关键是初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早播玉米早熟高产,为二季种稻提供足够的热量条件。它主要包括“蔬菜(饲料)——玉米——水稻(玉米、花生)”和“小麦——玉米——水稻(玉米、花生)”两种类型。试  相似文献   

9.
混播栽培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依据黑龙江省的自然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对黑龙江省目前推广和应用的3个青贮玉米品种清种以及和半野生栽培型大豆不同组合混种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青贮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形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探讨青贮玉米与半野生大豆混播效应,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推广种植最佳混播组合,为黑龙江省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为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推动和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发展。试验结果表明,混播可提高或促进干物质积累;混播提高了生物产量;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提高了群体粗蛋白产量,改善了饲草营养品质;混播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连续2a采用4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辽河平原中部地区米麦间套作产量与田间结构因子中的玉米播期X1、玉米株距X2、玉米幅宽X3、和小麦幅宽X4关系。结果表明:作物产量Y与试验所设田间结构因子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田间结构单因子,对产量作用大小依玉米幅宽、玉米播期、小麦幅宽对产量则呈极显著的正交互效应。玉米株距和幅宽〉玉米播期和小麦幅宽〉玉米播期和株距;利用频数分析法可分别确定米麦间套作不同产量水平田间结构的优化配置。指出了研究区域目前米麦间套作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该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一种喜温喜肥作物,繁育过程中,会需要不同的氮、磷、钾、锌、铁、镁等多种营养元素,由于种植的土壤肥力不同,施肥的不合理以及玉米常年连作,很容易造成缺素,土壤中营养元素相对不平衡或某种元素的缺乏,致使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现将玉米生产中缺氮、磷、钾、锌等主要元素的症状与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玉米成熟之后的气象服务,也是玉米全程气象保障的重要环节,确保玉米成熟后适时收获和安全储藏,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高效优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的苗国平朋友来信问,怎样防治棉花立枯病、根腐病? 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解答说,根据苗国平朋友提到棉花立枯病、根腐病的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轮作倒茬,棉花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田间菌量,减轻病害发生。第二,播前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活力,增强抗逆力。第三,适时播种。当膜内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12℃时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玉米缺素症状,提出根据玉米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把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作为科技兴农的重点,狠抓杂交玉米的推广和品种的更换,加快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通过良种选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组装,总结形成杂交玉米生产技术体系,以育苗移栽单株壮苗为突破口,以合理密植为中心,以肥水调控为关键,重基肥、早促苗、中攻穗、后补粒的栽培模式,组装综合配套各项先进成熟的栽培技术。扩大技术覆盖率,提高规范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配套技术的到位率,充分发挥技术措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玉米播前种子处理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控制病虫害,提高玉米产量。本文论述了玉米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的各种处理技术,包括精选、包衣、药剂浸种等。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玉米缺素症状,提出根据玉米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快递     
人类是何时以玉米为食? 美国科学家在秘鲁发现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4000年前安第斯山的居民就开始种植和食用玉米,这比此前的估计早了1000多年。玉米最早在墨西哥种植,考古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秋大豆生长发育及其主要经济性状与栽培技术的关系,选择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因素,布置田间试验,测定有关参数。结果表明,秋大豆生长发育历期与密度无显著关系,而与播种期存在极显著相关,并随播种期推迟而缩短,全生育期(D)与播种期(t1)的关系模型为D=98.80-0.6333t1;植株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准,而与播种期极显著相关,且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弱;产量(Y)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种植有极显著关系,且互作有显著差异,从播种期和密度两者对产量的影响来看,播种期相对占有较高权重,产量随播种期推迟而下降,其关系模型为Y=3405.03-63.334t1。秋大豆早播密植能够显著提高产能,适时早播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青饲青贮玉米的适期收获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良青贮饲料的物质基础。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除与原料的种类和品种有关外,还受收割时期的直接影响。适时收割能获得较高的收获量和优质的营养价值。从理论上讲,玉米的适宜收割期在抽穗期前后,但收割适期仍要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确定,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