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学生权力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作者在梳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管理权力行使的途径,提炼出行使学生管理权力的立法模式、参与模式、组织模式、行动模式,最后总结出对我国大学生管理权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生课程权力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本质上是课程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划分。本文探讨在我国当前“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制度下,赋予学生课程权力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学生课程权力的主要构成,以及赋予学生课程权力的若干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权力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持续深入的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变迁面前,高等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隐蔽着的学生权力问题正逐渐突显出来。从“公民”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高校学生权力的内涵。而通过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建立尊重学生权力的学校管理制度,加快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等,可以系统地维护和保障学生权力。  相似文献   

4.
1960年代美国大学生既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学生权力”,也追求崇高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平等、正义等“学生权利”,这是19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权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生需要什么权力 1.学生需要学的权力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在学校里,管理者拥有权力,教师拥有权力,学生也应拥有权力,因为学生是学校里的主要成员,大学存在的理由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学”的场所。所以,学生需要学的权力。如果我们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一些毫无意义,毫无作用的知识或者晦涩难懂的知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无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感受,上课铃一响就来,下课铃一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能正确理解“权利”这个词吗?查阅辞书,对权利是这样解释的: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权利”是由权力和利益组合起来的,行使某种权力,得到某种利益。我个人认为上面提到的“六种情况”只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权力.学生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治理时代的来临,我国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相应地,对权力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复合共治理论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为学生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争取应有的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原因,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学生权力的运行出现了“权利”与“权力”概念混淆、保障制度缺乏以及权力异化等方面的问题。借鉴西方大学中学生权力发展的经验,探寻我国现存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权力在大学共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左边甲拿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惊诧地说:“我们有权批评学生了?!”右边乙闭着眼,别过脸,一个劲地摆着手说:“得罪人的权力我不要。”批评成了得罪人的权力,揭示的是如今教育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在独生子女多、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和美国现代大学中学生权力的彰显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大学中学生权力的彰显状态不同,但都体现出“有限性”和“不等性”特点.影响学生权力彰显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宏观、集体层面看,学生权力的根源在于社会的行政体制;从微观、个体层面看,不同时代下影响学生权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不同.针对我国大学中学生权力遮蔽的状况,可以从观念、机构制度、社会民主法治的视角举措.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从新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制约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依法治校”的原则得以提出,学生的实体和程序权利得到明确,高等学校的处分权和校规制定权受到规范,“高等学校权力本位”开始向“学生权利本位”转变。这一变化正是与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相契合的。然而,在高等学校的校规制定权和学生救济两个方面仍有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高校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改变传统的由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元“构成的高校权力运作方式,应当由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学生权力“三足鼎立“的高校内部权力结构所取代。为此,必须着力化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怎样成长?这种成长是如何通过主体性的学习来获得的?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学习的进步从先进的观念成为有效的操作?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必须从更多关注“教”转变到更多关注“学”,把教程转变为学程,给学生权力、给学生条件、给学生问题、给学生空间,激励学生学习心理“跃动”,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的大学书院不管按何种模式运行,对书院最普遍的理念共识是书院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随着对“以学生为中心”概念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动性”被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核心。“学生能动性”是学生为发生改变积极设定目标、进行反思、做出负责任行动的能力,“学生能动性”不是学生固有的品质,需要在“互动”的环境中培养,能动程度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度。培养“学生能动性”是信息技术时代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迫切诉求,但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学生能动性”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多。大学书院作为人才培养创新的试验田,“学生能动性”培养应成为重要着力点,大学书院应从情感氛围、师生互动、通识课程、学生自治、选择机会等方面着眼,促进学生能动发展,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切听从老师、依赖老师的“顺民”,教师也不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权力。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应该有哪些权力?  相似文献   

15.
“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精髓为:“教育博士”新概念、六大指导原则和四大改革议题.基于学生认知评价视角的“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成效调查旨在了解:变革后的教育博士项目是否符合“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新概念和基本原则,变革后的教育博士项目其教与学的方式是否符合“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改革议题,教育博士生是否视自己为“专业领域的实践者”或“应用研究型人才”,学生追求教育博士学位的动机何在.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博士项目由于“卡内基教育博士改革行动”的推动发生了新变化,改革成效得到学生普遍认可,重构的教育博士项目与学生的价值诉求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动导向教学”来源于德文Handlungsorientienes Lemen und Lehren一词,直译应为“行动导向的学与教”,更突出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的设计要服从于学的需要。在德国,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多年来一直在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要有“公心”。班主任要“公心”为上,要有公正无私的品格,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一忌空喊“口号”。班主任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规律,拿出最佳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二对学生要有“慈母”心。  相似文献   

18.
刘宇 《全球教育展望》2011,(4):33-37,43
学生参与变革决策常常遭遇现存权力关系的挑战,或者学生只能就受限制的议题表达意见;或者只有部分学生能真正参与决策过程;或者学生的决策意见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和跟进,甚至被利用等。出现上述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对学生参与背后的权力逻辑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学生参与变革决策若想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须走向基于文化综合的对话行动。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但仅学校教育而言,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剖释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 一、德育过程的偏差: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善于做表面文章、作虚假现象的学生: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表面接受,但口服心不服;有些学生在语言上是“巨人”、在行动上是“矮子”;也有学生在教师面前一套,一旦出了教师的眼界就是另一套;还有学生犯了错误也能“认错”、“检讨”,可过后…  相似文献   

20.
踏入教学楼,听到“蛙声一片”,走进教室见到“安静一派”。反思学校、教师、学生,教室、纪律、自律,教师是用“权力”还是“权利”来“控制”学生,什么是教室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