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患者女性,37岁,主因阵发性呕吐伴颈部疼痛1周,胸骨下段疼痛伴恶心3d于2006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阵发性疼痛,呈胀痛,以活动时为著,未行任何诊治。3d前出现胸骨后中下段疼痛,呈闷痛,加重1d,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ECG示:“窦性心率,Ⅱ、Ⅲ、AVF、V1~V3ST段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与冠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对照分析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及Ⅴ1、V3导联ST段抬高和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61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Ⅲ相等Ⅱ,分别为59、4例。Ⅴ3导联抬高58例,压低3例。Ⅰ导联ST段下移57例,等电位线4例(P〈0.05)。左旋支(LCX)闭塞所致22例ST段抬高Ⅲ、Ⅱ相等与Ⅲ〈Ⅱ分别为20、2例,Ⅴ3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19例,等电位线3例(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血管以RCA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ST段抬高Ⅲ〉Ⅱ合并伴有STⅤ3〉Ⅲ和Ⅰ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Ⅲ/Ⅱ相等合并STⅤ3〉Ⅲ判定急左旋支性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不典型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因为症状不典型 ,易被误诊 ,现将 2 0 0 2 .1~ 12月我科收治的 3例此病病人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以共同道参考。1病例摘要例 1:以双侧乳突痛为首发症状。患者男 ,70岁 ,因持续性双侧乳突痛 3h来院 ,于 3h前突发双侧乳突疼痛 ,持续不缓解 ,无其他特殊不适 ,既往体健。查体 :一般情况好 ,乳突无红肿 ,初步诊断为乳突炎 ,经抗炎治疗无缓解 ,后辅查心电图 ,Ⅱ、Ⅲ、av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0 .1~ 0 .2mv ,且Ⅲ导联幅度大于Ⅱ导联。v1,v2 导联 ,ST段出现不协调现象 ,(v1导联 ,ST段抬高v2 导联 ,ST段压低 ) ,…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STⅡ/Ⅲ比值)的比较分析,来预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指标STⅡ/Ⅲ与IRA关系的统计分析表明,STⅡ/Ⅲ在右冠状动脉(RCA)组绝大多数小于1而左旋支(LCX)组多大于等于1(P〈0.011,排除RCA和LCX皆有显著病变的病例后仍然P〈0.01。结论心电图STⅡ/Ⅲ比值是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的较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80岁,胸部憋痛7d,每天疼痛发作时觉左心前区压榨感且心慌、出汗疼痛发作后缓解,近3天加重于94年5月23日18点30分来我院就诊。常规心电图示:1.P波无异常,2.QRS波群:Ⅰr_s、Ⅲr_s,V_1Q~r、V_(2-3)QS、V_4q~rs、V_(5-6)qRs、qV_4>qV_5、q时限<0.04s,q振幅<同导1/4R;3.ST段:V_1弓背上抬0.1mv,V_(2-a)无弓背形改变,Ⅱ、Ⅲ、anF水平下移达0.05mv,T波:无异常,V_(1-6)直立,从图上看似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与临床表现不符,故结合V_1表现加作V_(3R)至V_(6R),右胸导联QRS波群为V_(sR)、Q~r、V_(4R-6R)rS~rST段V_(3R-4R)弓背上抬0.1mv,V_(5R-6R)弓背上抬0.05mv,与当日上午院外常规心电图比较发现电压均降低0.3至0.4mv。根据病人疼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例一:某女、48岁,主因:胸闷,发憋。心前区不适1小时入院。查体:T37℃,P80次/分,血压测不到。心律不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于入院后仍感胸闷,频频呕吐。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发凉。心率很快下降至59次/分左右,心律不齐。GOT65u,LDH90u/LCPK58u/L(附本院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GOT小于100u。LDH40~96u/L,CPk0~80u/L)。经积极治疗,血压于入院后3小时稳定于90/70mmHg。当天晚上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重要进展。我院对近3年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AMI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岁)。均为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心电图相邻两个或多个导联ST段拉高>0.2mV,无溶栓禁忌症,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为1~12h。 1.2 方法 入院立即嚼服阿司匹林0.000000日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开始,我院用大剂量的基因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病24小时内)进行溶栓疗法,溶栓后的观察,护理显的非常重要,其观察、护理特点: 1 观察、询问病人胸痛情况,以掌握胸痛减轻时间及缓解时间,并给硝酸甘油静点,必要时肌注镇静剂。 2 连续心电监护三天,溶栓后3小时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以后每天记录一次,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ST-T的改变。间断或维持静点利多卡因液体。 3 发病后急查心肌酶谱,溶栓后每2小时化验心肌酶谱至24小时,以后每天化验一次,连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4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0年,加重2h入院.既往患糖尿病15年.查体:BP:75/45mmHg,神志恍惚,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心率30~40次/min,不齐,心前区Ⅱ-Ⅲ/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A2>P2,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规服用盐酸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后,安置临时起搏器,行PTCA+支架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STEMI的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和研究组(瑞替普酶).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的溶栓冠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期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痛症状缓解及再通率比较:治疗组开始溶栓后2h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的比较:溶栓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轻度出血4例(5.0%);对照组出现轻度出血7例(7.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过敏反应.两组溶栓后60、90、120 min血管再通率比较,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AMI的理想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系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而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带状疱疹位于胸部者,皮损未出现时,其疼痛与心绞痛较难鉴别,易延误诊断,笔者收集了3例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的病例。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52岁、55岁。均因左侧胸痛来诊。心电图:1例为Ⅰ、Ⅲ、avF浅倒,2例大致正常,入院后初诊为胸痛原因待查:冠心病?心绞痛?给予常规扩  相似文献   

13.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以A型和B型多见,C型非常少见,近十年来我院仅遇此一例。患者朱某,男性,58岁,有心动过速史、近日胸憋前来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6次/分,P—R间期0.11秒,QRS0.13秒,其起始部有“△”波,ST—T有继发性改变。I呈Qrs、Q=:0.08秒、q>r,avL呈QS,V_1呈R,预激波向上,V_5,V_6呈Qr或Qr,预激波均向下。Qv_60.07秒,Q>r,心电图诊断为C型预激综合征。 C型预激部位在左室侧壁,激动从左窒的前侧壁进入心室。从心电向量图分析,水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32岁,工人,主因发作性四肢无力一年,加重12h于1994-10-1日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无异常,甲状腺无肿大,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0级,两侧肱二、三头反射,膝腱反射均减弱。化验血钾为1.6mmol/L,心电图示1、ⅢavR、avF、VST彼低平,有μ波出现、诊断周期性麻痹经补钾次日症状消失,血钾恢复正常。为排除甲亢查甲六项FT_3 10.70,FT_4 4.14 T_3 4.48,T_4249.8均升高,TSH1.47,RT_30.51,经服用他巴唑后,症状消失。 例2,男性,45岁,主因心悸,多汗多食,大便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卓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停用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静点地尔硫卓100~300μg/min持续镐h,观察血压、心率、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开始后48h内,41例患者未再发作心绞痛,22例明显改善,8例有所改善,5例无效.治疗开始后48h较24h NST和∑ST有进一步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HR减慢,SBP和DBP均有下降,SBP下降幅度大于DBP.5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例低BP,将地尔硫卓减量后均好转.结论 静脉滴注地尔硫卓能使心绞痛短时间内明显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地尔硫卓还使心电图ST变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副作用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是可供临床采用的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 ,探讨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策略。方法 :入选 2 0 0 1.6 .2 3~ 2 0 0 2 .5 .10日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 ,发病时间在 12h内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PCI。结果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男 34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1± 11.3岁 )。行急诊PCI的有 4 3例 ,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为 90 .9%。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 2 2 .7%、2 9.8%、4 0 .9% ,左主干三支病变占 6 .8%。其中左主干 +三支病变组死亡一例 ,其余 4 2例均放入支架无IRA的急性或亚急性再闭塞 ,住院期间无心肌缺血再发 ,无复流现象 4例 ,约占 9.1%。结论 :急性PCI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最佳方法 ,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45岁,主因患慢性再障并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一年入院接受治疗。入院时查体:神清,中度贫血貌,测血压 14.7/9.33kPa。入院后第二天给胸腺肽20mg入生理盐水250ml静点,静点5min后病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立即将本组液体换掉,用生理盐水维持,同时给予吸氧,氟美松5mg静脉入壶,盐酸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15min后上述症状缓解。2 讨论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咳嗽、咯血、胸痛半月入院。体检:体温37.4℃,体质消瘦,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均等,叩清音,左肺呼吸音稍低。X线示;结核性胸膜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0×10~9/L,痰抗酸染色阴性。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入院后,给0.9%生理盐水500毫升,青霉素800万单位,静点1/日,异烟肼0.31/日,利福平0.61/日,乙胺丁醇1.0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 1995年以来 ,用碘伏治疗褥疮 ,经多年来的临床观察 ,对Ⅰ、Ⅱ期褥疮的治疗效果显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 4 8例褥疮病人中 ,Ⅰ期 31例 ,Ⅱ期 16例 ,Ⅲ期 1例 ,其中入院时带来者 8例 ,病人年龄在 15~ 84岁之间。我们对 4 8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碘伏观察组 2 6例人 ,龙胆紫对照组 2 2人。1.2 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 ,用 0 .5 %碘伏涂创面 ,每日涂创面 4~ 5次 ,有渗出者加烤灯照射。1.3 疗效判断标准[1]  显效 :治疗后 12h见效 ,2~3d治愈 ,局部皮肤干燥、光滑、无痂皮。有效 :治疗后创面逐渐缩小 ,6~ 8d治…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及其对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NSTEMI)患者不同的预测价值。创新要点:证实了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预后价值,对早期再灌注治疗有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碎裂QRS波发生及持续时间的详细记录(见图1、2),评价出现碎裂QRS波的STEMI及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泵功能衰竭及住院死亡的风险(见图3;表3–5),并观察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不同影响(见表6)。重要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EMI)患者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短期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不全及死亡;2.对出现碎裂QRS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再灌注治疗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