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文来感悟生活,抒写情感,发表见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也就是说,生活离不开作文。尤其是聋哑儿童,有口不能说,所以,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改革作文的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达永梅 《甘肃教育》2011,(16):68-68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东西有所为""、写东西靠平时积累""、教师下水"等,对当今作文教学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6):51-53,58
作文不是什么特殊和神秘的东西,“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凡是有点文化和生活体验的人都可作文,都能作文。叶圣陶认为,学写作要训练思想,要培养情感。他提倡语文老师本人应经常练笔,并鼓励学生多写多改,自能作文,自能合度,力求写出既通又好的文章来。叶老还深刻 地批判了“应试偏向”,让学生走健康活泼的作文之路。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改革和作文教学仍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发出的感叹。当前,虽然课本上的作文命题已经宽松了很多,但据笔者了解,作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而大多时候,我们老师总以“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来搪塞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不去反思自己是否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是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不看做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8.
有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评价作文教学不堪回首。那么我们不妨深入地想想,当作文的"批量产出"使学生进入一个个早已准备好的精神套子之中的时候,这难道不是学生作文的创伤记忆吗?当我们思考作文教学究竟失去了多少本真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有怎样的发现呢?叶圣陶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叶圣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作文。"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教学是初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1.
冼春燕 《考试周刊》2012,(51):58-59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修改。"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在二十年来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的作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为生活而作文的训练方向、培养真实的情思、重视实用文体训练、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导改追求要有实效等方面。系统梳理叶圣陶博大精深的作文教育思想体系,目的是端正作文教育指导思想,切实搞好作文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写作的资料库"。作文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与手段,最终仍要回归到"生活"这个中心上来。只有"生活"才能成为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坚决打破"躲进课堂、闭门造车"的格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目光锁定在返朴归真的自然、日新月异的社会、丰富多彩的校园、喜怒哀乐的家庭上,让学生在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中,积累素材,把学生在课内的冥思苦想变为课外的信手拈来。那么如何实现"作文与生活"零距离接触呢?经过探究,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成才之路》2010,(9):44-4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叶圣陶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作文教学我们要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教师》2011,(7):82-83
目前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按教材规定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设计一个个"套子"引导学生往里钻,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个性被掩盖,写出来的文章或无话可说,或千人一面,或胡编滥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所以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应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打开学生习作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朱慧 《生活教育》2010,(12):66-67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积累的再现。没有一种教学像作文这样,对生活的粘连要求如此之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停。" 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情感的积累,表达当然会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宁夏教育》2011,(5):37-38
长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一直停滞在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造成教材讲了几大本,但作文教学还是存在低效的现状。为改变作文教学效低的现状,笔者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过一些尝试和探讨。一、观察积累,加强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只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观察又是感知觉的具体形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反观初中作文教学,却常常背离了认识是创作源泉的原则: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教师悉心指导,学生苦思冥想、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的教学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章定国 《学语文》2006,(3):53-53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尤其在现代社会,写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是现代人所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这就决定了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作文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却陷入了一些误区。本文试对此作些考察,并提出摆脱误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优效教学。最近,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关于《我们都有一双手》的作文教学,对于如何让作文教学从有效走向优效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有目的地选材一有效走向优效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范围就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