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耿梅琴 《教师》2010,(29):81-81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会激发起学生们要向老师学习的愿望,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产生感眭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每当范读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相似文献   

2.
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聋生虽然不能口语进朗读,但是他们以手代口,手为心声,依然能读出语文味儿。当然这需要老师的耐心培养,不仅要加强基本阅读能力培养;老师也要认真范读,给学生做样子;更要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有效训练,激发阅读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沈秀娟 《安徽教育》2012,(12):34-34
<正>一、范读激趣在学生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崇拜老师,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针对此情况,老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在老师的情感带动下,文中那  相似文献   

4.
一、课堂范读现状 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很少听到老师自己亲自范读课文,有的老师用录音磁带范读,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范读,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该指导朗读了,总会这样引导:这段话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该读出什么样的语调呢?  相似文献   

5.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会激发起学生们要向老师学习的愿望,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产生感性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每当范读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老师,从自身做起,自觉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能力,给学生起示范和引导作用,是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一种责任,让范读在课堂上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7.
范读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读,能使学生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从而使他们对文本的领悟更加准确,有利于他们朗读能力的提高.范读须紧扣语文课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范读要适度并把范读纳入备课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范读现状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很少听到老师自己亲自范读课文,有的老师用录音磁带范读,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范读,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在  相似文献   

9.
范读(或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在教授新课时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设教学氛围。但仔细想来,这似乎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范读的得失利弊。“范”是模范、榜样的意思。顾名思义,范读就是示范之读,是供学生效仿取法的朗读范本。课堂教学中,教师范读常常是以规范和标准的面目出现在尚未接触文本材料的学生面前的。面对范读,有着天然向师性的学生们往往会在第一次朗读实践中模仿老师的腔调和语气,即使有所变化,也不会偏离老师已然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主旋律。这…  相似文献   

10.
范读是引导学生朗读的第一步。教师范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显著效果。声情并茂的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鲜明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上好一堂朗读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语言的训练,还有美的熏陶。记得在上高一的一节语文课时,我正充满感情地范读《雨中登泰山》,听到了学生们吃吃的笑声,我感到纳闷:是不是我的发音有问题,还是读错了什么字?课后与学生交谈才知道,原来是他们从来没听过老师这样读课文,觉得我像在演戏。我感到很惋惜,如果老师们没有让学生们感受到朗诵时那种抑扬顿挫的韵律,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和我一起走进朗读的世界。以后的语文课,几乎每篇课文我都坚持范读,哪怕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久而久之,笑的人少了,跟读的人多了,两…  相似文献   

12.
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四种怪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笔者在调研中,尤其在观摩一些多媒体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怪现象,在此提出,以待方家指正。一、教师不范读了以前没推广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课文一般都是由教师先作范读,然后再指导学生诵读,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声情并茂,文学气氛非常浓郁。也有老师用录音机事先录好范读磁带,到上课时放给学生听,但只是偶一为之,并不经常。但近两年来笔者却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形:应该范读课文了,教师一躬身,轻点鼠标,从网上下载的名家就开始给学生“范读”起来……笔者并不反对播放名家的诵读录音,他们读得确实很好,在音…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14.
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课文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适时的范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适度示弱     
前不久,应邀到某地语文优质课比赛现场做评委。对其中一节课的奖次评定,评委们有了些许争议。有评委认为,上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堪称一流,只是学生表现不佳,但仅凭老师的出色表现(极富文采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端庄优美的课堂板书)也应该获得一等奖。另一种意见认为。评定一节课的优劣应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要指标,学生反应一般,  相似文献   

16.
杜孔三 《中学教育》2006,(10):38-38
杨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初一语教师,提起他老师都说他有点怪怪的,可以说他是一位“另类”老师。 第一,这人特“懒”。 刚开学就对学生讲,不要期望我给你们讲多少,不会先思考,再不懂可以讨论,讨论还不懂再问我。别的老师整日忙于上课,批改作业,而他却大胆放手,作业让学生帮助改,让校长最不能放心的是他还让差生帮着改;每节课的课堂测试的批改也让小组长给“代劳”了;别的老师给学生讲解生词,范读课,  相似文献   

17.
范读(或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在教授新课时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设教学氛围。但仔细想来,这似乎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范读的得失利弊。  相似文献   

18.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我在学校时,什么时候最吃香?备作文课时最吃香。这时,老师们不请自来——请教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一次写“踏青”,可是杨老师的班里有两个学生没参加,他们写什么呢?我眉头一皱说:“我给他们二人出个题:《那天,家里只有我自己》。”结果这两个人写得还真好!  相似文献   

19.
每课必范读     
鲍卫红 《教育文汇》2013,(12):42-43
我在20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上新课,必作范读,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的课,也无论短文、长文,都会在孩子们朗读之前、之中和之后来点必要的范读。我之所以重视范读,是基于以下认识:一是我国语文教学一直强调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师叫学生熟读,自然要首先范读。二是不少文学大师、语文名师在范读方面为我们作了表率。  相似文献   

20.
学期初,一位老师进行学部公开教学,评课时,一位领导问:“你为什么一上课就范读?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自己会读,老师就不要读。另外,你给你的范读打几分?要读就要读出100分。”之后的几次教研课上,语文老师再也不敢范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