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雪 《文化学刊》2015,(1):165-167
义理作为日本社会文化生活中一项不言自明的准则,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情则是对别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义理与人情是日本民族心理中矛盾的典型代表,反映出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本文通过对日本民族双重性格中"义理"和"人情"的探讨和对"义理""人情"的分析,发觉日本民族性格中神秘的"美"。  相似文献   

2.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释之学,并以其谨严而创新的体例影响及南宋《诗经》集解体注疏的发展,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诗经》学散佚文献,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赠答行为,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赠答行为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义理人情和内外意识两个方面入手,并就"义理"和"人情"的概念、礼物的内容与包装、还礼的注意事项、是否当场打开礼物、送礼和收礼的寒暄语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中日赠答行为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以期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4.
论经学之训诂崔大华顾炎武在《述古》诗中咏道:“六艺之所传,训诂为之祖”(《顾亭林诗文全集》卷四)。可以说,传统经学最明显的学术特色就是训诂。就训诂的现代的语言学意义上界定来说,“训诂”是“以语言解释语言”。①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学之“训诂”,意义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5.
楚辞学研究在20世纪出现新发展,涌现一批优秀学者。其中,闻一多以深厚的朴学底蕴与新式的思维理论倾力于楚辞研究,把文字校勘列为首要课题。分析其校勘类著作的代表《楚辞校补》,可以深入阐释闻一多楚辞学研究的学术特色。他征引比较大量文献,运用传统音韵、训诂等方法,结合考古、神话、民俗等新方法综合研究楚辞,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学术态度,并提出许多重要的新观点。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但总体来说,他的楚辞学研究集继承性与超越性于一体,其学术方法与成果共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主要由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在文化方面,提出“六艺论”,认为在所有的学术中,惟有儒学真正圆满地体现和代表了人类学术和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其他学术不过儒家六艺的流失而已。故此他主张以儒家六艺赅摄一切学术,其中包括西学。在哲学方面,提出“义理名相论”,于本体论主张理气一元,心性一元,于认识论主张知行合一,性修不二。马一浮是民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一生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阐发儒学精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其新儒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杨琳 《文化学刊》2009,(6):175-177
复旦大学汪少华教授最近将他多年来训释古代诗文词义的成果汇集为《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下文简称《训释》),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训诂学在古代学术体系中是一门显学,古代学术名家无不长于此道。进入现代,西方的语言学体系传人我国,它将语言学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取代了我国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三分的体系,这使得训诂学在现代学科领域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从而被大大地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8.
一 《周易大传·文言》载:“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句话的意思十分清楚:人们自强不息,恰如追随时间不断向前发展。它揭示出世界永恒变化的本质,人们如果没有自强不息,便不能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同步。当代史学大师顾颉刚创立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这是用进化的见解来考察上古神话传说的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如此,茶文化传统的形成也正是如此。 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农业生产的活动范围狭小,乡土意识浓郁,长期的积习,便“层累地造成”希求平稳、安于和谐的心理习惯。再加上儒家观念体系的长期影响,势必促成这种追求和谐、平稳心理结构的进一步定形。所谓“茶道”,便也应运而生。“茶道”的核心是什么?是“和”。“茶道”的义理是什么?主要有七:即“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者缺一不可。这就是中国茶道的所谓“七义一心”。只要对历代饮茶法沿革略作爬梳,就可发现中国茶文化传统的形成,莫不处处体现“与时偕行”的动态特征。经历了萌芽、发展的阶段,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定格于盛唐。  相似文献   

9.
荆亚玲 《文化学刊》2012,(6):155-157
《字诂义府合按》是明末清初的一部训诂札记,虽然卷册无多,然而创获颇丰,无论训诂实践还是训诂方法都给后人以诸多启发,本文试从因声求义、以形索义、溯本求源三方面论述该书词义训释的具体方法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南航 《文化交流》2008,(5):14-16
浙江瑞安于2000年举行"孙诒让研究国际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许嘉璐亲临会议,中国训诂会会长及各个国家的一大批学者也纷纷赶赴瑞安与会.这让人想起孙诒让当年逝世时,从日本到北京、从上海到浙江纷纷举行悼念的情景,凭吊者达8000之众,章太炎为他写了传,末代状元张謇为他写墓表,<清史稿>有他的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