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相似文献   

3.
黄若虚 《红领巾》2009,(10):I0012-I0013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读《点绛唇·蹴罢秋千》,可以看出一代才女李清照也热爱运动,哪怕香汗渗透薄薄的罗衣也不在乎。  相似文献   

4.
赵莺 《广东教育》2009,(1):34-36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点绛唇【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相似文献   

5.
罗娟 《阅读与鉴赏》2006,(10):57-59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的充满纯真的童年,以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中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少女生活,随着宋代社会的动荡而成为美好的往昔。处于两宋之际,士大夫沉溺之时的李清照常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  相似文献   

6.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一首《点绛唇》中这样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自己荡罢秋千,因腼腆害羞不愿见人而慌忙逃走的情形刻画得活灵活现。词中,原本一些平凡的词语,一旦被作者巧妙地嵌入诗词中时,便灵动起来,静态的文字就有了动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正心要多强大才能承受住那份孤独与凄凉?才能承受住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的悲苦?寻觅,寻觅,无论是当时还是时隔千年,李清照到底觅得了何物?一份冷清万般愁绪,一曲《声声慢》让我们穿越千年依旧能领略到李清照那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孤独与痛楚。曾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曾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相似文献   

8.
王春花 《考试周刊》2014,(38):19-20
<正>心要多强大才能承受住那份孤独与凄凉?才能承受住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的悲苦?寻觅,寻觅,无论是当时还是时隔千年,李清照到底觅得了何物?一份冷清万般愁绪,一曲《声声慢》让我们穿越千年依旧能领略到李清照那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孤独与痛楚。曾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曾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相似文献   

9.
雷克思罗斯的"创意英译"在美国深受赞赏,他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西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在翻译中国诗词中女性形象时出现了一些误读。本文以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下简为《点绛唇》)为例,分析出现的误读及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否定《点绛唇》 (蹴罢秋千 )一词为李清照所作的 ,前人成说逐一加以辩驳 ,认为还是暂将此词定为李清照作为妥 ,同时从词史发展的实际和古人对李词的解读出发 ,对学界将词中抒情主人公等同于词作者本人的倾向提出质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词作解读的一般原则 ,认为“模糊性”的解读方法更符合文学鉴赏、文学接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否李清照作品,历来争论不断,难以定论。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说:“此首别作苏轼词,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又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续草堂诗余》卷上、《古今词统》卷四、《古今诗余醉》卷十二、《花镜隽声》卷七、《诃汇》卷七、《同情集诃选》卷四。别有误作周邦彦词。按一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学史》第五编第四章,  相似文献   

12.
秋千荡呀荡     
熊兄弟仨在荡秋千。大熊荡的是大秋千,中熊荡的是中秋千,小熊荡的是小秋千。大熊“呼呼呼”地荡秋千,又高又快。中熊悠悠地荡秋千,不快也不慢。小熊“嘎吱、嘎吱”地荡呀荡,又轻又慢。刚荡了一会儿,就听大熊喊道:“哎呀,我看到山的那一边啦,还有蓝蓝的大海和白色的帆船呢  相似文献   

13.
宋代大文豪苏轼称赞唐初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都是艺术,两种艺术形式糅和一体,不足为奇。数学也含有相当的艺术成分,数学题与诗糅和一体,知之者可能不多。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数学巨著《直指算法统宗》中,用词《西江月》给出了一道数学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这首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少女荡秋千的欢快场景,它又是一道在当时颇有份量的数学题。当时,一步合五尺。题意如图所示:AC=1(踏板离地一尺),CD=10(送行二步),BD=5(五…  相似文献   

14.
这是李商隐难得的一首单纯的小诗,他以传神的笔触为我们定下了中国少女(广而言之亦可是东方少女)的美之标准,那就是既天真烂漫(前四句)又含蓄复杂(后六句)。她照镜画眉、踏青游春;她弹琴学艺,有谙男女之别,甚至躲避亲人;而最终她却是满怀心事在春风中的秋千下悄悄地哭泣。这里,她呈现的美之奥妙与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回避。  相似文献   

15.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对唐诗孟浩然《春晓》和韩僵《懒起》的承袭与隐括,并加以戏剧化展现。宋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从版本源流、与韩僵诗《偶见》关系、“倚门”词义演变诸方面分析,李清照作品可能性甚微,署无名氏为宜。许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深受“文史不分家”传统影响,极力将这两首词与李清照真实生活互相印证,由此作出的解读和判断,难免牵强附会。这对于准确把握《如梦令》创作特色,理性考证《点绛唇》作者,有误导而无助益。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我发现自己不做梦了。我很奇怪:以前我老是做梦,现在是怎么回事?晚上,我终于又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我坐在白云秋千上玩耍,小兔子打开窗子向我招手,大象让我把它的长鼻子当成滑梯玩。我正想跳上"滑梯",忽然从远处跑来一个古怪的精灵,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耳朵毛茸茸的。小妖精冒冒失失地冲了过来,似乎在寻找什么。忽然,它向着白云秋千走了过来,啊!它居然冲着我的秋千张开了大嘴。我气呼呼地拉起它,问它是干什么的。没想到小妖精倒是很诚实,  相似文献   

17.
快乐秋千     
目的:通过全身协调地运动摆动秋千,感受到荡秋千的惊险与欢乐;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力,培养勇敢精神。器材要求:轮胎秋千、网兜秋千、木板秋千、翻斗秋千。玩法:轮胎秋千(用废旧轮胎做成秋千):幼儿坐在轮胎中间,双手握住绳子用力将轮胎秋千向上荡起。教  相似文献   

18.
无端想起那个把酒东篱的女子,曾经将青梅嗅,也曾暗香盈满袖。她的窗前,必定是种满了梧桐,园中,定绽开了芭蕉,桌前,定是采满了黄花。心心叶叶的缠绵,点点滴滴的呢喃,伴着她,听潇潇暮雨,看云起霞飞。她的脚边也许会有缭缭的香炉,她的碧纱橱里也许会有清香扑鼻的素笺。那盈盈袅袅的是她采菊的身影,那平平仄仄的是她感性的语言。她,曾在春色中弄花香满衣;她,曾荡罢秋千,轻移莲步上兰舟;她,曾沉醉于藕花深处,不知归路。那时年少,可爱调皮几分羞。顾盼间,芙蓉如面;低眉处,脉脉含情。那时风流,一腔心儿托明诚。她与他琴瑟和谐,绿水荡漾处,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9.
欢言     
一木头的秋千,红色的花朵。女孩坐在秋千上轻轻地荡,一上一下,远处满眼的绯色也随之晃动起来。顽皮的男孩把秋千猛地一推,女孩一个趔趄重重地摔到了地上。膝盖钻心地疼,委屈的泪水弄花了女孩白净  相似文献   

20.
秧秧的秋千     
神圣午睡 《顽皮娃娃》2011,(5):I0012-I0012
最近.秋千成了秧秧的烦恼,由于小区里的公共秋千太受孩子们欢迎.秧秧总是因为排不上队而哭闹。为了懈决这个问题.我在网上买了一歉便携秋千。我把秋千装到小区里的单杠上,秧秧乐滋滋地坐上去悠呀悠。我如释重负地说:“秧秧.现在你想玩多久就可以玩多久!”秧秧乐呵呵地说:“别的小朋友想玩.我也让他(她)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