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理上台湾和福建原本为一体,海峡形成后两地之间的化交流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研究表明,不仅台湾早期的居民来自大陆。而且新石器时代的大岔坑化、凤鼻头化、圆山化都来自大陆,两岸史前血脉相连是颠扑不破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台湾人口二千多万,住民在早年主要从福建与广东迁入。台湾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在民间流传的宗教有十余种。除天主教与基督教在17世纪荷兰占领时期,从欧洲传入以外,其他佛教、道教、回教等大多从中国大陆传入。 佛教在台湾势力很大,大寺庙达4000多座,其收入每年有60多亿新台币。 在社会上佛教信徒到处都是,约占全台湾所有宗教信徒的一半。据李桂玲编著的《台港澳宗教概况》介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台湾的佛教团体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弘扬佛教,如使用广播、电影、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等媒体,举办各种法会、演讲会、旅游以及出版书刊来扩大传教,招募信徒。  相似文献   

3.
慈济经验     
来自台湾的慈济基金会,以宗教和慈善紧密结合为其特点。它的理念、方式和在大陆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可资借鉴2012年6月,苏州市中心景德路上,占地60亩的苏州慈济志业园区已经拔地而起。其中健康促进中心的医疗器械均已运  相似文献   

4.
张伟 《新闻天地》2011,(5):62-64
同样是嫁给大陆男人,台湾新娘张纯华和徐熙媛(大S)的遭遇实在相差太远。 由于大陆方面的反对,张纯华与鲁迅长孙周令飞的婚事阻力重重,甚至有点讳莫如深。新郎为此从日本"逃"至台湾,新娘则一度被大陆人风传为"特务"。  相似文献   

5.
果然 《新闻世界》2013,(5):242-244
随着20世纪后期台湾"新新电影"的发展,大陆观众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台湾电影,并借助电影逐渐了解和认知台湾文化。本文试从大学生这一年轻受众群体出发,并从台湾电影进入大陆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来探究大陆大学生借助台湾电影认知台湾,解读台湾文化方面的效度,以期获得有关在促进两岸文化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胜云 《中国广播》2010,(10):65-67
大陆形象是台湾各阶层民众对大陆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是大陆对台"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两岸交流交往越来越广泛深入,我们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增强传播策略意识,积极主动塑造大陆形象。  相似文献   

7.
闽台一水之隔,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省关系密切。在历史上,台湾曾是福建的一部分,元朝至元二十九至三十一年(1292-94年)曾在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下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后,登台湾府,从此隶属福建长达二百年之久;1887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加强海防设置台湾省,但仍属福建之分省——福建台湾省,闽购协台,台粮济闽,交流频繁,互惠互利。自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闽台关系虽受到影响,但两岸经贸往来仍绵延不断,并于1945年台湾光复后迅猛发展。1949年以来,闽台关系因两岸的对峙…  相似文献   

8.
福建第一大民间信仰——浅论妈祖信仰在福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文化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台湾文化的交融、邻域文化的渗透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宗教文化除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四大宗教外,福建民间宗教在福建民也极为盛行,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9.
竞争激烈的台湾出版业李岩今年3月23日至4月9日,笔者随团赴台湾地区参加了94年大陆图书展览。这次"1994年大陆图书展览访问团"由内地21个省、市、区88个单位、99人组成,代表181家出版社,是历年访台团组中单位最多、规模较大的一个访问团。在台1...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主办的“海峡两岸清史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宜兰举行,来自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地及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本地的学者共有百余位与会。  相似文献   

11.
闽南台湾祖地新建的东山县图书馆,去年增设了台湾资料阅览室,陈列有福建通本,泉州府志、漳州府志、东山县志和全省各地文史资料、闽南各县市地方志以及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的史料,移居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之间的新闻交流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每年大量的台湾记者涌到大陆进行采访活动,而大陆新闻界赴台之门始终紧锁着。1992年3月31日,两岸新闻交流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大陆《中华工商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丁望、副社长富强和副总编辑彭波应台湾《工商时报》的邀请,抵达台北,开始了对台湾进行为期12天的参观访问。这是大陆新闻界第一次组团访台。在台湾的12个日日夜夜,三名来自大陆的新闻记者生活在台湾新闻界、工商界及台湾人民的同胞情谊之中。他们实地考察了台湾经济、社会的状况,与台工商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在台湾新闻界结交了许多朋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的“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29日至五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日本和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总计75人参加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37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秦国经副馆长主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艺圃馆长致开幕词。日本冲绳国际大学高宫广卫教授、台湾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彭炳进理事长、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福建所师范大学徐恭生教授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艺困馆长致开幕词,受到与会学者的欢迎和赞誉。他说:中琉友谊源滚流长,可追溯到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台湾80%的同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春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2006年以来,东南广播公司连续十三年策划  相似文献   

15.
业界动向     
两岸合资共建闽台书城 大陆第一家由两岸图书业者合资成立的大型书店“闽台书城”属于综合型书店,座落于福建福州,其总资本额约2500万新台币,其中福建外文书店占65%,台湾业者占35%;组织架构上则由董事会负总责,董事长由福建外文书店担任,副董事长由台方代表担任。 闽台书城除了展售大陆一般出版品与外文图书,在台湾出版品上,初期以13家台湾股东(五南、联经、建宏、展书堂、三思堂、佳音、众文、艺轩、三采、广和、合记、台阳、天龙等)的出版品为主,而后逐渐以当地需要与购买力引进更多的台湾出版品。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约占80%的台湾乡亲祖籍在福建。"同名村"就是台湾一些村落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据台湾通志记载,闽台有190多处同一地名,91处同名村。耶一个个同名村,涵盖着海峽两岸绵延的宗亲、血亲联系,维系着不可割断的亲情、乡情之情结《闽台同名村》祧选出有代表性的同名村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7月29日,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携手台湾国语日报社、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等两岸文化机构,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快乐读书会"暨"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恳谈会"在台湾国语日报社召开。这是由大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冰波和王一梅领衔  相似文献   

18.
台湾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与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依据阅听人研究、媒介使用及认知、态度等文献的参考资料为主,调查台湾的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对大陆事务的认知程度等。文中的大陆新闻以200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选举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新闻,以及世界博览会举办地点等新闻为例,以问卷调查法及内容分析法,探讨台湾大学生获取大陆新闻的情况,以及对大陆的整体印象。研究发现如下: 一、部分人口学变项会影响受访者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和对大陆的整体印象。 二、台湾的大学生获取大陆新闻的媒介管道主要来自电视,其次为网络。 三、台湾的大学生对大陆事务的认知程度普遍不足,有偏低的情况。 四、大多数台湾的大学生对大陆新闻兴趣不高。 五、台湾的大学生多半对大陆的整体印象不太好,认为最需要改善的是人权或民主。 六、对大陆新闻越有兴趣者,对大陆整体印象也越好,认知程度也较高。 七、对大陆的整体印象较差者,越认为台湾的媒体过度美化大陆新闻。  相似文献   

19.
2008“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作品共490件,其中来自数码印刷应用较广泛的北京、上海地区的作品247件,来自香港、台湾、广东地区的作品86件,其他来自天津、浙江、江苏、山东、云南、湖南、辽宁、四川、福建、河南、宁夏等地的作品157件,可令人诧异的是.在这490件作品中,竟没有一件是来自西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台湾电影折射出的"台湾精神"已然发生了微妙但明显的变化,不再强调大陆作为自我镜像,体现出自由与放松的气质。这一方面说明了两岸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抗式冷战思维的弱化与消失,但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显示了大陆在塑造台湾形象与身份方面失去了重要功能。台湾通过发掘自身的地域/自然、本土历史/黑帮以及现代性/摇滚音乐等等文化资源,用以凝聚自我意识及其身份认同。台湾电影在塑造自身形象时的蛛丝马迹,都程度不同地具有某种微观政治学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