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福州文儒坊     
2011年恰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福州“三坊七巷”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多位辛亥革命英烈旧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均曾求学其文儒坊“蒙学堂”。“三坊七巷”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其中曾居住数以百计的高官显贵、学者名流。“三坊七巷”堪称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有形容其为研究中国城坊建设历史的活化石。当地大量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风貌完整,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的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和“明清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正>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又称“火柴标签”“寸磷票”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象反映了社会时代风貌,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把时间与空间、人物与事件结合,将历史上有意义、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通过方寸画面呈现给世人,是历史的佐证。2017年1月20日至2月27日,《走向共和——晚清民国火花展》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晚清民国火花3000余枚,以形象生动的方寸贴画再现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历  相似文献   

3.
汤伏祥 《寻根》2007,(1):46-53
在辛亥革命期间,曾有不少外国记者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站在相对“中立”和“超脱”的立场上,审视这段历史,报道这一历史事件,评说其中的人物,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参考。丁格尔就是其中的一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8-78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增订本),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撰,并附有辛亥革命大事记。与此同时,该出版社于同年还出版了华东师范大学廖大伟教授著述的《海上风云一辛亥革命在上海》、复旦大学沈渭滨教授著述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增订本)等书。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5-265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围绕辛亥百年在全市、各社区开展“三巡”系列活动。“三巡”系列活动分别是:“孙中山·上海·辛亥革命”巡展、《上海1911》电视文献片巡播和“上海与辛亥革命”、“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等专题讲座巡讲。  相似文献   

6.
历史评论主要是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甚或对立的评价。就拿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的巴黎公社起义来说吧,资产阶级成员、历史家、学者将之视为一场灾难性的暴乱,而马克思却将之称为:“在过去发生的一切运动当中,最近的和最伟大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7-37
8月25日,由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虹口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型图片展“辛亥革命与虹口”开幕式在虹口区图书馆举行。展览分为“宋氏老宅与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81-281
由土山湾博物馆主办的“辛亥百年——民间收藏展”于10月8~23日在土山湾博物馆举行。本次民间收藏展览主要分为:标识,认识辛亥革命;史料,印证辛亥革命;币章,彰显辛亥革命等3部分。  相似文献   

9.
由四川省政协史学习委、成都市政协史学习委、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历史学会等17个单位、团体联合举办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纪念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运动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下旬在四川金堂县召开。来自四川省各高等院校、科研、方志、博、档案、新闻出版机构和党政机关、史馆的120余位专家、学与研究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18
10月9~16日,由上海市政协主办,民革上海市委、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管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在上海”文献文物展和辛亥百年美术作品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相似文献   

11.
与研究前代历史相比,研究辛亥革命运动史,在文献资料上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影像资料的丰富,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生动、具象的视觉信息。这是以前纯文字历史记载难以比拟的。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文字表述当然不可或缺,而影像展示更应该加强,尤其是在当今所谓读图时代。在我们选编《辛亥首义图志》的过程中,接触到好几千幅辛亥革命的图片及部分影视资料。为今后辛亥革命史研究着想,这里向读者交代一下这些影像资料的来源问题,同时对其中有歧见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绘画,以题材分花鸟、山水、人物,以技法分工笔、写意,而人物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工笔人物画至晚清近渐成冷门,沦为绝艺。 人物画自古就被画家视为畏途。我国“佛画始祖”、东晋画家顾恺之说,“凡画,人物最难”。确实,无论古今中外,画界都以画人物为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19
9月20日,民革上海市委和上海音像资料馆联合发布一批辛亥革命时期的珍贵影像资料以及辛亥革命先贤先烈后裔“口述历史”成果,让人们首次看到了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真实的市容市貌。  相似文献   

14.
辛亥武昌首义已逾百年,辛亥革命博物馆在征集文物的过程中,获得辛亥首义志士李次生后裔李志新捐赠的100余件辛亥革命重要实物,其中有一件李次生高举九角十八星旗登上蛇山之巅的画作,为武昌首义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39-240
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大师的时代情怀——陆俨少人物画展”于10月21日~11月6日在上海中国俩院美术馆举行。展览以上海中国画院藏作品《陆俨少人物散页》为主,同时汇集了陆俨少艺术院和陆亨的藏品。  相似文献   

16.
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在迫念辛亥革命的不朽功绩,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弘扬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的同时,也应追念领导辛亥革命的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卓著功业,给予公允的评价,并继承和弘扬他的珍贵精神遗产,实现他的遗志——特别是建设现代化中国和国家统一的遗志。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4-245
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书法篆刻展”于9月27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展览共展出上海书法篆刻家的作品148件,内容均为辛亥革命先驱们的诗文联句等,形式丰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书法篆刻作品集》在展览现场首发。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创新的尝试。清末新政既是戊戌变法的扩大和深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结局。辛亥革命确立共和制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新化运动则是制度创新在化层面的深化。从戊戌到辛亥的现代化历程凸现出改革孕育革命,革命深化改革的趋向,而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  相似文献   

19.
武汉红十字会碑座修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记述了辛亥革命汉口战役后,为纪念辛亥烈士、弘扬辛亥精神,鄂军都督府及红十字会、赤十字会共同修建了辛亥革命烈士碑及陵园的概况。该碑座历经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本文对其修建背景、碑文及与武汉红十字会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对于历史人物曹操,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2)"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对于当代有关曹操的某些看法,文章也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