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以“推进民主”为战略口号,利用“街头政治”的形式,使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相继爆发了“颜色革命”,成功的建立了“亲美”政权。本文试从“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的成因、特点及其实质等方面凸显美国推行“民主化”战略的实质,以及对中国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继格鲁吉亚"天鹅绒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之后,位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近来也爆发了所谓"郁金香革命",该国局势今年3月24日发生突变,大批示威者在数小时之内迅速攻占了政府大楼,总统阿卡耶夫最终被搞"街头政治"的反对派"和平夺权"。这些国家先后建立起亲美政权,街头政治愈发成为美国搞垮别国政权、推行自己全球战略、扩大战略利益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如何推行“街头政治”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街头政治”,对美国来说,就是鼓动和支持一国的反对派发动民众,走上街头,向当局施压,直至和平夺权。最近十多年来,美国使用文武两手,即通过军事入侵和“街头政治”,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妨碍其霸业的国家政权,扶植了一批亲美政府。在这方面,美国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浅议街头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街头政治通常是指某些政治势力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发动民众走上街头进行游行示威或围困、冲击政权机关的活动。继苏东剧变后,街头政治能够在南联盟、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得手,导致其政权更迭,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但内因是主要的。美国则将街头政治作为其改变一国政权性质、扶植亲美政府上台的一个有力工具。街头政治会造成一国政局动荡、政权更迭的严重后果,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街头政治”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重要手段,是“颜色革命”的关键环节。美国加紧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性是由其国家利益、阶级本性、霸权主义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我们必须对美国可能对我国实施“街头政治”手段保持高度的警惕。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青年学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无疑要提高青年学生对“街头政治”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塔列朗一生经历了路易十六时期的波旁王朝、法国大革命、督政府时期、拿破仑时代、复辟的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并且在这些急遮动荡的政权变革中屡屡出任高官,是为六朝重臣,被称为“不倒翁”和“政治变色龙”。拿破仑曾大骂这个不忠实的臣子:“只要有人肯买,他可以把他任何可以出卖的人卖掉。”“他无耻之极,是穿丝袜的狗。”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七月革命,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12日,教育部社科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及我们的对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结合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对“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的含义和实质、“颜色革命”发生的内外背景、美国推行“街头政治”的策略和手段、“颜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必然性和现实威胁性、新形势下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以及渠道和手段、如何应对美国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925年11月,北京工界、学界发起国民大示威运动,掀起了以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为目的的群众斗争高潮.当时,这一斗争被称为“首都革命”①.这一群众斗争是五卅运动的继续,是大革命时期北方革命运动高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群众斗争掀起高潮之际,中共中央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最近北京连日的民众示威暴动,已是人民夺取政权之起点,在民国十四年军阀混战史上,现出一条政治变动之新的道路”,并发出号召“全国革命的民众,革命的国民党,革命的军人,其速起响应北京的暴  相似文献   

9.
关于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革命往往与腥风血雨相联系,而近两年来独联体国家相继爆发的“颜色革命”似乎赋予了革命温柔的特色。但这种温柔革命的背后则折射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无论什么形式的革命,其深层原因无不是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产物;“颜色革命”尽管代表了普通民众渴望民主的善良愿望,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往往被反对派所利用;“颜色革命”的实质是“街头政治”,其背后依然被西方国家所操纵,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继续;“颜色革命”既未能改变经济贫困、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现状,也难以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无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政治统治联结在一起。 他们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建立的民主制度,就是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政权,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一种以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力属于人  相似文献   

11.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十分重视革命政权建设。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学说。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革命政权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国自由主义反对派与1917年二月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是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全欧现象。俄国自由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广泛传播等几个历史阶段。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利,使自由派与沙皇政权的矛盾尖锐起来。自由派以国家杜马和社会组织为阵地,提出“信任内阁”、“责任内阁”等口号。向政府中的“亲德派”展开进攻,并得到军队上层和“大公党”的同情与支持,自由派力图挽救“国家危机”和避免“革命灾难”,二月革命爆发后,自由派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由,建立了杜马临时委员会和临时政府,他们虽然掌握了国家政权,但并不能避免历史的厄运。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初期文学成为革命表征的符号修辞,文艺工作者通过文学想象与革命历史实现某种程度的“叠合”,生产、修改、传播曾经经历过的革命战争小说,使文学符号转化为具有询唤功能的国家意识形态符码,进而在公共舆论领域发挥意识形态、真理意念和符号权力的功能,通过作品内容和艺术形象向新中国民众宣传、普及共产党及新政权从形成到建立的“历史”和“知识”,从而在文艺大众化的基础上实现文艺化大众的目的,为新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白皮书编纂发表经过及美政府编发该文件的意图,认为美编发白皮书意在推卸对蒋政权失败所负的“责任”,并为与蒋政权脱离关系作准备,应付国内反对派批评。在分析各方反应时,文章认为国民党受打击最重,却作了冷处理,是敢怒而不敢言;中共发起了一场批判白皮书的运动;美国内反对派掀起了“辱骂风暴”。文章也分析了各方作不同反应的原因:国民党方面作冷处理是为继续争取美援;中共是要通过批判白皮书教育全党,转向中国革命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美国内政府反对派则由抨击白皮书转向“谁丢失中国”的政治辩论。总之,白皮书是一份不成功的历史文件,其实际政治后果与其炮制者的最初意图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需要它,巩固政权更需要它。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极其伟大的,同时又是无比艰巨的。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的反动派。”面临如此强大的敌人,除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全国人民的同心同德,国际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支持以外,如若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革命加拚命的精神,要打败极端疯狂的日本帝国主义,要消灭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反动派,赢得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胜利,显然是不可能的。长期的革命斗争深刻地说明,“革命”是跟“艰苦奋斗”联系在一起的;艰苦奋斗就是革命,革命就要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6.
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一切革命党所面对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实质,也是政治的主要问题.国体和政体是国家政权的两大要素,决定着这个政权的运作形式和运作效率.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民主联合政府一是抗战形势发展的要求,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二是成立联合政府,能够为改革国家政权机构、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美国在别国策划的"街头政治"屡屡得手,已经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拓展其势力范围和在别国建立亲美政权的有效工具.美国推行"街头政治"有其特点和策略,而"街头政治"的得手也有一定的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后期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前,爱国主义是他的思想主流。抗战爆发后,他走出书斋,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专制独裁、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斗争浪潮中,把自己同人民革命事业融为一体。他在政治思想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提高:他坚信反动政权一定灭亡,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北方”共产党和人民政权身上,认定人民是革命的真正力量。最后他把鲜血献给人民革命事业,是他革命思想达到光辉顶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女性·革命·政治──论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历了“左联”时期女性自我意识模糊和失落的丁玲,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着眼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在“革命与人”、“战争与人”所涵盖的社会政治文化层面,探索着新的政权体制中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和命运,显示出丁玲女性意识深化和超越的螺旋式上升轨迹和来自自我反思的批判意蕴:对“革命”内涵的感悟;站在“性别/政治”的文化立场,对革命内部的封建性──男权意识的批判。丁玲的作品呈现出“两种话语”交融、互渗而又矛盾对立的文本风格。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