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山东省地方高校2005-2008年度R&D投入状况分析,了解山东省地方高校科技投入现状及水平,发现高校科技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改进重点及发展方向,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江苏和广东三省市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经费投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中国区域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模式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属科研院所主导协同型,科研院所经费投入对企业经费投入有带动作用;江苏属企业主导协同型,企业经费投入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费投入有带动作用;广东属企业主导但协同不足型,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之间有效协同不足。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提出促进创新系统主体间有效协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科学研究开发活动经费支出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云南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小、科研能力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科研机构总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对大理州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及统计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及统计工作的对策措施,为全省共同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研发经费投入及统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浙江RD经费投入情况,全面把握浙江RD经费投入发展趋势,认为存在RD经费投入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投入增速放缓、经费来源和支出均以企业为主、过分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均RD经费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坚持优先保障RD经费投入、健全科技创新体制、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均RD经费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亚 《科技广场》2014,(7):197-203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所突破,RD经费总量全国第一,经费投入强度逐渐改善,科技人员投入不断增加,同时科技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但是经费投入结构仍然不合理,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改善。"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应该努力加快RD经费的投入,通过人才的引进以及自主创新实现科技驱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和支撑地方科技工作发展的强大后盾.甘肃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省份,在自有科技经费投入上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充分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拓宽经费来源,不断改善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和资助环境,是实现甘肃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学研究重要的方面军之一,担负着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的任务。高校科学技术经费和人员投入的多少及其增长速率,不仅反映了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而且也反映了国家对高校的科技政策。在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中,经费投入的多少及其分配比例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现有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并使高校科技经费的配置更趋合理,这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而研究和发展活动(R&D)人均投资强度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方面  相似文献   

8.
研发经费视角下中美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中美两国高校研发经费的变化、来源、构成和分布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提出加大高校研发经费投入,合理配置研发经费资源,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支持西部高校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56-1662
 基于1994-2009年我国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分析考察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区域环境(地方政府科技支持、地区企业吸收能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而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有:考察期内,人员投入、企事业单位科技经费拨入、地区经济增长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正向作用,政府科技经费拨入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负向作用。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有必要调整和优化政府对高校技术转移的支持,并更好地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是支撑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重和强度偏低,与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是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投入极少,财政基础研究科目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只有六成,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低,高校R&D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在分析基础研究经费来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的科技工作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的科技工作在高校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稳定人才和引进领军人才是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地方高校科技工作创新发展存在着指导思想等方面的误区.本文提出了地方高校科技工作创新发展需要摆正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几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西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师范大学从2000年以来利用贷款资金实施的“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为例,总结高校加大经费投入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探讨高校完善投入机制,推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2001~2006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的投入产出比.结果发现:在过去6年中,高校科技工作的投入产出比整体快速增长;人员投入效益的增长趋势整体优于经费投入效益的增长趋势;不同年度、不同产出类型、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科技效益差距明显;不同类高校的科技效益与其校均科技投入和人均科技投入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不同类别高校在科技效益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实现专利投入的最大效益化,从高校专利转化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2009—2013年这5年的高校科技经费、人员投入、专利产出量及出售量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应合理调整经费投入、人员投入量及专利产出量,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应考虑资金的分配,适度向普通本科及专科学校倾斜。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27个省区作为决策单元(DMU),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1年不同省区地方高校科技投入产出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展开松弛变量分析,分析投入冗余指标和产出不足指标,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创新机制,对提高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等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科技创新能力受资金和人力投入、创新软环境、基础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等的影响。在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指导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以三级指标系统、全面地反映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阵地,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强的重要保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是高校获得持续稳定科研经费支持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基于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据研究发现,基本科研业务费可提升青年教师基本科研能力,其投入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呈现显著正相关,但在孕育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方面尚需加强。通过进一步与英国、德国和日本稳定性科研经费资助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资助体系中存在着稳定性经费投入不足、占比过低和过程管理较粗、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旨在推动我国高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南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密集的省份,存在着对省自然科学基金需求大而基金经费投入又相对不足的矛盾。为破解这一难题,十一五以来,我省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改变过去惟基金而基金的作法,提出了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培育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能力,服务地方创新战略、形成前沿技术储备和高端人才培养的能力的工作思路,加强重大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朱建育  赵红军  方曦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7):149-153,164
以上海高校10年的科技统计年报数据为基础,采用混合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了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服务社会能力等的情况。混合模型拟合度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985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效果远优于科技人力投入,而对于非985高校,在一定时间内,科技人力的投入对于科技成果的增加效果较为明显,有利于该类学校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模型结果能较好说明不同类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间差异。分析结果对于科技主管部门和高校制定科技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