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末爆发的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我国的玩具出口面临极大的挑战。欧盟作为我国重要的玩具贸易伙伴,占据我国玩具出口份额的35%以上。欧债危机所引起的欧元贬值、消费萎缩、贸易保护主义重燃等可能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影响。文章分析了欧债危机影响我国玩具业出口的可能途径和机制,并运用玩具出口数据对危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欧债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对欧玩具出口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永恒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地处恩施民族地区的民营高新技术小微企业,也是一家民品企业。自欧债危机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幅度萎缩,许多光伏企业都步履维艰,而永恒股份却化危机为机遇,通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经营视角瞄向广阔的国内市场,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新生。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爆希腊债务危机,并由此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先后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时至今日,欧债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欧债形势恶化至当前的状况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的说来,过度举债、超前消费、欧盟制度缺陷以及外部原因等因素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与持续恶化。面对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需早作谋划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4.
张凡 《未来与发展》2012,(12):27-32
2009年底爆发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发展蔓延了两年多,波及了欧元区几乎所有的国家。导致此次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既有来自外部国际市场的,也有来自欧元区内部的。然而,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欧元区边缘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出现了错误。鉴于此,本文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提出了两点建议:物质与非物质产业要平衡发展、处理好"三辆马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学界对EU ETS的研究,并试图寻找欧债危机对EUA碳价的可能影响。我们提出三种效应:信贷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对存贷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的分析表明欧债问题会给ETS带来信贷效应和价格效应。最后我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检验了以前学者的结论,估计了价格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黄思明 《科技广场》2012,(7):214-216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民生之本、创新之源。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而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由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所导致的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唯有通过探索融资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才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各地区也急需因地制宜,结合地区实情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尹小健 《科技广场》2012,(6):214-216
欧洲债务危机不仅给欧元区、欧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深刻影响。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实体经济空心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长期存在于欧元区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8.
胥蓓蕾  卢平  李敏 《科技广场》2012,(8):182-18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2010年爆发至今愈演愈烈,欧洲经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危机正在通过进出口贸易和银行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欧债危机恶化使欧元区银行自顾不暇,业务从新兴市场国家收缩,有利于中国银行业抢占其他新兴市场,有利于中国企业以更低的价格获取自己需要的资产和技术,有利于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欧债危机重创中国对外贸易企业,不断挤压中国对外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生产信心不足;欧洲银行资金撤出新兴市场国家会引发金融恐慌,严重影响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造成欧盟碳排放权总量过剩,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减排效率。TARCH-M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紧缩性的碳排放权管理制度缓解了宏观经济冲击的市场化碳减排方式负面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也从风险中性转向风险厌恶,但是欧盟在京都履约期缺乏弹性的碳配额供给政策使过剩的碳排放权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欧盟的经验提示中国应尽早建立碳配额供给弹性调节机制,发挥碳排放权价格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0.
赵优珍 《未来与发展》2010,33(12):34-37,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和未来战略的新起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金融背景下全球新能源发展的新动向,接着分析后危机时期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并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探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最后从新能源产业整体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个体等两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逐步演化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2009年12月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7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开始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2011年3月穆迪下调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进一步蔓延。2011年9月19日,标准普尔公司将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为A,前景展望为负面。2011年11月28日穆迪称,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光伏产业2008-2012年期间暴发的危机与政府不当的产业促进政策有关,但是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后续一系列配套措施有效地扭转了产业危机。这是否说明政府能够通过“干中学”提升产业规制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新一轮产业规制对光伏产业过度投资和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供给侧规制总体上能够显著抑制产业过度投资并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但是也存在着解决老问题引发新问题、产业整体代价过大、民营企业受挫等弊端。政府在实施深度介入式产业政策时,仍须利用市场机制、把投资主动权交给企业,尽量保持政策的平稳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介绍,分析了传统工业化过程导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以及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从产业层面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如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价值分配和产业结构。针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技术路线图的角度对光伏产业链进行分析,认为应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实施来实现技术、资源、市场的科学、合理配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对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主要存在金融市场、贸易和预期三个影响机制。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广东高新技术的出口、就业、融资和产出都面临下滑的压力,产业集中度将会有所提高。应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进行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耗散结构的光伏产业链风险演化条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8,(1):21-26
构建光伏产业链复杂网络系统,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判断该系统是否满足达到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构造并优化光伏产业链风险熵流指标体系,构建耗散结构评判模型判定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是否处于耗散结构的状态,计算光伏产业链正负熵值,查找光伏产业链风险因子,提出建立创新机制、技术机制、产业升级动力机制、融资机制等条件机制,促进光伏产业链由无序过渡到有序,进而实现耗散结构状态,有效降低产业链风险。  相似文献   

16.
徐鲲 《科技与管理》2012,14(1):82-86
为探寻破解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途径,针对集合债融资模式,运用协同理论对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模式的内部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发行的两支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券"07中关村债"和"10中关村债"的财务数据,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挖掘集合债发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可以从完善融资集群组建过程中的甄别机制、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降低集合债融资成本等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态势的评述,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运用专利分析,定量研究了光伏技术发展趋势及热点,并结合江西光伏产业发展实际,找出科技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都更加突显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构建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二者动态博弈与相互学习作用,推导出在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业采取低风险策略的理想区域和向理想区域转化的有效途径,得到资本监管约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激励的条件是存在破产风险、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和市场约束作用,有效地论证资本监管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动态作用机理,并提出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推动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是其中一个可以有巨大潜力的发展项目,其技术是利用广泛分布的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实现绿色能源,零污染的目的。本文通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组成以及近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在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光伏产业在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通过以上分析给予其他省市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调整做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竞争机构分布、专利相对指数、机构研发团队投入/产出I、PC分类等指标,对中国专利信息中心(CPIC)数据库中光伏发电产业相关专利申请与授权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强劲;我国光伏产业专利优势不在于光伏电池与组件封装环节,这与我国的光伏电池与组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为不符;相对于科研机构与大学而言,国内光伏企业人员投入强度较弱。研究旨在为我国光伏发电产业专利战略的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