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相似文献   

2.
1.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来认识几种不同成因的雨。对流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使得低层空气上升,到了高空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对流雨。下对流雨之前常常会刮大风,并伴有雷电。特点:降雨时间短、强度大。锋面雨暖气团和冷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锋面雨。特点:降雨时间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4.
地面上空气的范围极广,常称大气,离地面200千米以上,仍有空气存在,虽然空气的密度很小,但如此高的大气柱作用于地面上的压强仍然极大.大气压是由于地球周围大气层本身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在纬度是45度的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上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63科学链接这首诗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一边出太阳,一边在下雨,难怪要说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了。这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最容易发生。火辣辣的夏天,常常有雷阵雨,就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温床。雷阵雨和一般的降雨不同,只是一团雨积云产生的。这种雨积云的面积本来就不大,云下降雨的面积当然也不会太大。只是在云下的地方才有哗啦啦的大雨,云影外面的广阔地方,没有雨积云遮盖,照样…  相似文献   

6.
夏、秋的早晨,常可在一些草叶上看到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水珠,这就是露水。许多人以为露水和雨水一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不是,露水是在地面上形成的。在晴朗无云、微风飘拂的晚上,由于地面的花草、石头等物体散热比空气快,温度比空气低。当较热的空气碰到地面这些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便会凝结成小水珠滞留在这些物体上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露水。如果夜间有微风,那么  相似文献   

7.
百科快餐     
为什么秋冬的早晨时常有雾白天,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就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散热较夏天要迅速,以至地面温度下降得非常快,这样就使得接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所以,秋冬的早晨时常有雾。  相似文献   

8.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持技术仪器探究:在接受相同的太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下,空气中N2、O2和CO2温度变化情况;红外灯照射下空气和CO2的温度变化情况;在相同太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下,含有不同浓度的CO2的大气气温变化情况。从而比较它们的温室效应强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其中不少谚语不仅精炼明了、形象生动,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这里略举几例。1、霜前冷雪后寒春天和秋冬季节的夜晚,地面上的物体如草木、石块等的温度降得较快,如果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霜,因此,下霜前人们感到冷。雪是高空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后下降到地面的。下雪后,在阳光照射下,雪化成水,需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舒适的奥秘     
舒适是指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一般说来,影响人体舒适感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气温、风、温度和阳光等。科学家们发现,像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微弱,离开了合适的温度,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夏季,在闷热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是件十分烦恼的事。如果有风儿阵阵吹来,你便会觉得既凉爽又舒适。风之所以让人感觉凉爽,并不是因为风降低了温度,而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体热量的散发。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同样影响人体的舒适感。夏季高温季节,如果空气湿…  相似文献   

12.
家·味     
5月27日 晴 我要把生活的一点一滴夹在书里珍藏 金黄色的阳光像打翻了的奶酪,洒在地上,玫瑰花的绯红轻印在精致的木椅上,28℃的温馨弥漫在空气中,是一种粉红色的香味。 我的家庭很普通,拥有一点点忧郁,一点点愉悦,一点点伤痛,一点点幸福,一切都刚刚好。  相似文献   

13.
出现雷雨天气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面温度高,二是大气湿度大。地面高温,靠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能上升得很高。当这种湿度大的高温空气上浮到高空,就会形成雷雨云。天空中有了雷雨云,才可能有雷雨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对流层大气主要依靠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愈接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愈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递减规律是:每七升100米温度下降0.6℃。  相似文献   

15.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露与霜一样,大都出现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附着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但是,露与霜不一样的是,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的夜间,地面物体逐渐冷却,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也慢慢下降,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气温升高,它就蒸发消…  相似文献   

16.
①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裹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做大气层。②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空气十分稠密,越往高处越稀薄。在海拔6到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空,大气已经十分稀薄。③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6.5摄氏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夏季车内温度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找到温度随停车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改善车内温度环境的措施。车内空气温度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脚部位置温度最低,随空间高度升高而逐渐升高,顶部温度最高。车内高温情况下启动空调制冷,需要15~20 min才能达到人体适宜温度。实验表明:采取阴凉处停放、贴车窗膜、遮阳等措施均可降低车辆停放时的车内温升。  相似文献   

18.
①在太空中,宇航员是生活在智能化密封舱内的。舱内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气压以及空气成分,而且可以使空气不断地流动,还能将废气、废水等重新处理。另外,通过广播、电视通信设备,宇航员可以收看地面上的电视,可以与地面中心及家人通话。以"和平号"空间站的密封舱为例,密封舱内设施齐全,有丰富的食品、足够的饮用水和生  相似文献   

19.
龙卷风大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气团中。那里空气剧烈地抖动,导致上下温度相差过大,冷空气急剧下降,热空气迅速上升,上下层空气快速对流,在空中形成小旋涡,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  相似文献   

20.
夏季气温高,大量的水分蒸发为水汽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湿度增大。水管中水很凉,使水管本身的温度比环境温度要低。当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温度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表面冷凝成水珠。水汽的冷凝也叫做液化,是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烧水的热锅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在锅盖上凝结成密集的水珠,也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汽接触到了温度较低的锅盖后发生了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