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平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日常报道应该不出任何差错。政治性差错不应出,知识性、技术性差错也不应出。因为后者常常反映着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同样关乎公信力。编辑、记者不可能是“万事通”,但只要多学、多问加细心,差错也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两例差错。  相似文献   

2.
报纸上出现了一些重要差错,在社会上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有损于党报的威信。造成报纸差错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有的通讯员未把事实核对清楚,就仓促向报社发稿;有的记者采访时不深入,结果报道失实;有的编辑在编稿时疏忽,把稿子改错;有些由于校对人员失职造成差错;在印刷出版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差错。造成差错的原因如此复杂,一文难以概全,本文只能谈一些发生在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部分差错,使读者可从一个方面来了解报社领导和全体办报人员,是怎样为消灭报纸差错而不断改进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报纸差错一直被报人和读者所深恶痛绝,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差错总是难以绝迹。所以,防错纠错被视为报纸出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采编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新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新闻采编又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差错的出现。一旦记者在采写环节埋下“地雷”,就很难在后续的流程中加以彻底、准确的排除。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7,(9):60-62
<正>国内大部分报社已经采用新闻采编网络系统,实现了报纸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报社上了采编系统平台后,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编辑记者及报社领导查寻相关数据提供了方便,但报纸上的重稿、差错仍时有发生,有些报社甚至出现了签发后的大样文件被修改的人为事故。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困扰很多报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第七届新疆双十佳报纸评选中,《伊犁日报》汉文版再次以高分跻身于新疆“双十佳”报纸前列。尽管我们报纸的差错率,控制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范围之内,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小差错时有发生,有时还出现政治性问题的苗头,幸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防止报纸差错,尤其是防止政治差错事关报社发展大局,事关报纸在读者中的声誉。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读者对报纸差错反映强烈。杜绝差错有许多工作要做,抓好报纸检查工作就是其中之一。检查是报纸出版过程中最后而又很重要的一环,因作者、记者、编辑、校对以及制版工人、印刷工人的不慎而产生的众多的差错,如能经过检查人的锐眼,在极短的时间内,迅敏地挑剔出来,并正确地给予纠正,必能大大减少见报差错。这虽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早在4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今天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并照此付诸实践,减少乃至消灭报上的错别字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办报是给人看的,如果报纸上经常有错别字出现,直接降低报纸的威信,还会影响报纸的发行。所以,采取坚决措施消灭错别字是摆在报纸同仁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错别字的情况。现在每天只要你打开报纸,就会发现有错别字。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作者计算疏忽,文稿中的数字估计加统计发生的差错; 作者凭记忆写稿,文稿中的“引语”出现错误,或搞不清楚的用别字替代,结果错别字连篇; 记者(作者)采访不深入,道听途说,信手拈来,造成文稿中地名、人名、职务等出现差错。 编辑粗心大意,对文稿中“五要素”问题未提出质疑,加之删改不当等,也经常出现差错; 题文不符也是报纸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等。 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数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闻报道作为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更离不开数字表述,业内称之为:“用数字说话”。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新闻事实必须真实、准确,这就对数字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许多报社日益重视编校质量,报纸的见报差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数字差错却呈上升趋势。本结合报纸校检工作的实例,拟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字差错进行梳理和分析,共同探讨防范之策。  相似文献   

9.
钱峰 《新闻实践》2015,(2):63-64
减少办报错误、提高办报质量,是一张报纸最基础的任务,与每位采编人员息息相关。本人从事记者职业13年,在防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前不久绍兴晚报举行报纸防错座谈会,就记者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报道出错一般可以分为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对此一一进行解剖分析,做到警钟长鸣。一、技术性差错:往往是自己大意或者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报纸差错一直因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和减少差错成了纸质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报纸差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党报的声誉,影响宣传效果。报纸因为差错惹上新闻官司、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报纸因为出现导向偏差或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  相似文献   

11.
徐勤 《新闻三昧》2008,(11):14-15
防止报纸的差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报纸的质量和声誉,甚至关系到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因此,它不仅是编辑的一项重要职责,也与记者和通讯员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大家一道来努力,减少和杜绝报纸的差错。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差错问题,到目前还没得到满意的解决。通常,报社大多采用评报议报的方法在“事后”查找问题。但是,这缺乏对差错的定量分析,忽视出现差错的规律,因而也难以有效地控制差错。报纸上的差错,由系统性原因造成的称为系统差错,它们总是围绕着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学科或某一类事情而发生。用质量管理图控制报纸的差错率,是减少系统差错、提高报纸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方法可  相似文献   

13.
敬振伦 《新闻窗》2013,(3):61-61
夜班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总加工、总组装和总把关的重要环节,夜班编辑工作很大程度决定报纸质量和舆论导向。而差错是报纸质量的大敌。一个差错见报,不仅影响报道质量,还会损害报纸声誉。在日报的采编流程中,白班编辑把记者和群众来稿(纸质文稿)编好后,送到夜班。夜班编辑,尤其是一版夜班编辑,除了要把白班编辑的纸质文稿对照电子文稿逐字逐句删改,处理常规稿件外,还需编辑记者的临时性重要来稿、急稿和领导活动稿。要按照值班老总的意图,根据当天的新闻内容和临时性来稿安排处理版面。  相似文献   

14.
坚决纠正 “无错不成报”的现象 现在,“无错不成报”几乎与“无错不成书”齐名,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报纸文字差错的主要表现:一是用错字,二是生造词,三是措辞不当,四是语法错误,五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这些差错,不仅每天的报纸上有,而且几乎每个版上都有;不上小报有,而且中央大报也有;不仅文章中有,而且标题上也有;不仅副刊、广告上有,而且要闻版上也有。难怪人们要说“无错不成报”了! 纠正“无错不成根”的现象刻不容缓。去年光明日报开展消灭差错活动,因时半年,已有成效。我体会关键是抓好四件事: 其一,记者不写错。记者来稿有错,是报纸差错之源。消灭  相似文献   

15.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规定谁的文章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编辑、记者、总编辑概不例外。刘黑枷在一篇散文中把苏轼诗误为杨万里诗,更正时即署上自己的姓名。  相似文献   

16.
彭林 《新闻前哨》2004,(6):41-42
近年来,报纸因差错惹上新闻官司、被送上审判席、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报纸出现导向偏差和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报纸差错已成为社会公害,困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或减少差错成了媒体当前亟待解决问题,也是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只要出报,产生差错的几率就同时存在。怎样把报  相似文献   

17.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读者对报纸差错反映强烈。杜绝差错有许多工作要做,抓好报纸检查工作就是其中之一。检查是报纸出版过程中最后而又很重要的一环,因作者、记者、编辑、校对以及制版工人、印刷工人的不慎而产生的众多的差错,如能经过检查人的锐眼,在极短的时间内,迅敏地挑剔出来,并正确地给予纠正,必能大大减少见报差错。这虽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也有规律可寻。长时期来,我通过工作实践和不断的资料积累,细加分析,然后综合归纳,努力找出检查中差错发生的规律。我认为,检查必须注重以下要点:——标题导语互核,不要矛盾出错。由于时间关系,编辑制作标题,或是由于匆促,未暇细究;或是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新闻已成为当今报纸一大卖点。经营好体育新闻的最起码要求就是防范报道常见易出的差错。一、差错类型体育新闻报道常见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事实有出入。这类错误主要反映在记者对某些事实真相了解得不深, 凭武断推测或从网上弄一些道听途说  相似文献   

20.
李踊跃 《青年记者》2009,(18):56-57
地方报纸的编辑每天都要选用多篇新华社电稿。新华社的稿件绝大多数文字质量很高、没有错别字和语法毛病,但如果因为其质量高而一略带过,就有可能把遗憾或差错带进版面。因此,我在编辑新华社电稿时努力做到细心、细致、细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