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既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又使学生学会学习,这就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因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数学教学必须落实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知识中学习知识,经历过程,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施红玉 《科教文汇》2009,(35):132-132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激活其思维,达到学习新知识并利用新知识解决有关的新问题为目的。本文就以下例来谈谈学生的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高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滟君 《科教文汇》2011,(33):97-9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做到:(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立足生活实际,学生易懂乐学;(3)结合实际生活,提高探究能力;(4)回归生活空间,体验应用价值。体现数学"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形成适合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补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数学作业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是提高作业效果的关键。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数学作业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资源。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以最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刘菊霜 《科教文汇》2020,(5):129-13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发展,以此完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师需要从教材知识角度出发,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将生活与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与进步。还要对学生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1.
周和枫 《今日科苑》2008,(12):228-229
要贯彻素质教育,确保浙江省高中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在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的"告诉式"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新教材学习中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种变革性要求的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与交流,使之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在知识内容、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着社会现实,始终联系着人们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它体现着数学的人文价值,内涵十分丰富。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真真正正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文化的共鸣,一点一滴地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本文将从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应该从课堂创新教学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陈永辉 《知识窗》2012,(9X):75-75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战胜困难的动力。多媒体技术能把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声、光、图、影、色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沈莎莎 《科教文汇》2011,(12):99-99,142
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课本也在不断地更新,数学新课程标准相对于原标准,它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切实运用各种手段,更加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构建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文首先阐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教学的重要理论,从三个方面谈论了高职数学教学:指出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建构"认知能力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情景创设"构建认知情绪背景;以问题为主线,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深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函数图形的描绘"为实验案例,呈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流程,通过实验并结合课堂观察、小组录音、学生反馈、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高职数学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高职学生深入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成就与情感的发展;差生转化和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蒋凤春 《大众科技》2012,(5):187-188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教师要认真耕耘好这块"土壤"。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问题,围绕问题逐步解决,把生活常识数学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