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育仪 《科教文汇》2013,(6):131-13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并提出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疑乃思之端,学之源,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有效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陈娇容 《科教文汇》2013,(18):131-13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并提出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疑乃思之端,学之源,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有效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松 《科教文汇》2008,(34):129-129
学贵知疑。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指出:“学问,是什么意思呢?学就是学习,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下,克服多数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设疑,学生被动做答的现状;尽力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多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只需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才能提出问题、并能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就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放飞思维。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从质疑开始。我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从"揭示课题时质疑,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整体感知时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细读体悟时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总结时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四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质疑,以疑促思,使学生在质疑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必先引导学生疑,而要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疑在困惑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方面来阐述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有关内容:一、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3)通过问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通过设疑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二、课堂教学应怎样设疑:1)设疑责在"准";2)设疑贵在"精";3)设疑贵在"活";4)设疑贵在"趣".  相似文献   

8.
从“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则须疑”开始论述,从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在分析中加入了教学实例来加以佐证,最后阐述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能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袁宇宏 《科教文汇》2007,(12S):59-59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方面来阐述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有关内容:一、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3)通过问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通过设疑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二、课堂教学应怎样设疑:1)设疑贵在“准”;2)设疑贵在“精”;3)设疑贵在“活”;4)设疑贵在“趣”。  相似文献   

10.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怎样提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入文学鉴赏的大门呢?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往往还真能"问"出个新天地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庄立华 《科教文汇》2009,(22):122-122
中学数学教学中设疑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自己设疑的能力,要掌握设疑的技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在英语新课标教育教学的理念下,新课改的继续深化,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为此,我县尝试了用"导学互动"进行教学。导纲是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思"为基点。通过激情导入、出示导纲、自学设疑、小组交流、展示评价、质疑解难、学生归纳、教师指导、拓展运用、编题自练十个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的教学,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注重学法指导,使师生、生生之间和谐交流,  相似文献   

14.
吴传坚 《科教文汇》2009,(24):119-120
古人云:“学贵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设置疑问,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辨别,定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疑导式"教学模式的主线和核心是显疑、探疑、质疑,意在既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启发、点拨、引导作用,更突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技巧和方法。本文对"疑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浅探。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礼凯 《知识窗》2010,(6X):53-53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  相似文献   

19.
许冰 《科教文汇》2009,(8):153-153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创设一种鼓励质疑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发问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看法;给学生质疑的勇气,允许学生对教师或教材说“不”;解放学生的脑和嘴,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由此帮助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学缘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引疑法,会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