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爱,总认为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辛苦,学习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所以对孩子付出的关心也前所未有。只知对孩子一味的付出,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得到父母的爱越多,所给予父母、给予他人、给予社会的爱越少。这样使得现在的孩子不仅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照单全收,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
<正>一、导入活动:直面关爱,静待花开课前,播放电子相册(父母、老师、同伴、社会、国家、国际关爱照片),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从视频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们要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生2:我们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生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幻灯片上的这张照片,是老师到红色老区  相似文献   

3.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相似文献   

5.
家庭成员间的爱和责任应该是长辈与晚辈间双向的作用,我们却常常注重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而忽视或羞于开展台适的家庭教育,即爱的反哺教育,以促进孩子关爱父母及老人。如何开展此类家庭教育呢?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劳累和痛苦的神情是对孩子最好的呼唤。身体疲倦或不舒服了,父母要清楚地表达你不能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7.
因为我们的宠爱,因为我们的疏忽,现在的孩子天天感受着“人人爱我”的滋味,却少有“我爱他人”的体验。但一个懂得关爱他人的孩子,无疑具有更宽广的心灵,在这个越来越注重情商的社会中也更具优势。如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父母,让我们来听听青岛市普集路小学家长和教师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儿童要低,在访谈中发现,一些聋生谈到家时会显得不安,部分聋生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结合案例,分析了聋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家庭教育现状,并从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要向孩子表达关爱之心、尊重并相信孩子等方面提出了聋生的家庭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灵魂,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教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并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使大爱无限。爱心是种子,只要播种,就会收获金色的秋天。  相似文献   

10.
陈芳 《教师》2015,(1):75-76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扉;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关爱也如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关爱他人的机会,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感受中学会关爱。《弟子规》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关爱说起,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周围的孩子,大多在众星捧月的环境里长大,得到父母的关爱,却不会感恩:得到他人的帮助,却不愿给予。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爱,懂得关心他人、有责任感、乐于分享……但很多时候都没有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来训练孩子爱的品格。在本期关注里,你将看到一群智慧的父母,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训练孩子学习如何去爱。这一群智慧的父母津津乐道的一个宝贵的成功经验:带孩子一起做义工!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13.
学会爱父母     
正宝宝从出生以来,一直在获取爱与关怀,如何爱他人、懂得感恩,这些是需要学习并有机会去表达的。这一期,让我们先从爱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感恩与爱他人的好习惯吧!榜样妈咪梅梅妈妈自从有了女儿梅梅之后,梅梅妈妈对"养儿方知父母心"这句话更加深有体会。每个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可爱,而每对父母又都是那么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忘记自己只是一味地付出,没有教会孩子爱的能力,更加没有培养孩  相似文献   

14.
关颖 《家庭教育》2011,(7):17-17
我不赞成“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回报”的说法。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父母之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15.
感恩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一直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然而面对一群零零后,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学生之意、社会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作为初中班主任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更需要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帮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  相似文献   

16.
顾佳 《家教世界》2013,(8X):266-267
<正>每个孩子的降生一定都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心肝,是父母的期盼,是父母的希望。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健全,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不停止的。所以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着,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孩子则蛮横娇气。为什么上帝创造人类还会有小孩和大人之分呢?是因为孩子的各项机能还没能达标,没处在成熟的界限内。所以孩子活泼,像只飞舞的蝴蝶;所以孩子天真,像块透明的水晶;所以孩子脆弱,像易碎的瓷娃娃;所以孩子懵懂,像支万花筒看不清花花世界。、岁,正是孩  相似文献   

17.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8.
正懂得关爱的孩子将更富有同理心,更懂得尊重他人,这将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孩子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关爱。让孩子了解身边关爱自己的人,并学会关爱他人,将对他的自信、自尊等人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用一些小策略培养孩子的关爱。发现爱:数数他身边的"关爱圈"在孩子的身边有许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你可以鼓励孩子回忆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个真心爱妈妈的人才会真正爱自己。孩子感受父母的爱,也会更爱父母。为妈妈过生日,是孩子感受爱和奉献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教孩子学会感激,心存感激,使他们从小就心存一份真与善,意义十分重大。远离感激之心的孩子,会倒向自私和残忍我们回头看看,孩子身上的许多不良品质,如自私、霸道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做为父母的你一手造成的。于是,你的孩子便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这种不关心,往往会延伸到许许多多事情上去,特别鲜明的就是对待小动物的态度。不久前,我那年仅六岁调皮的独生儿子把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