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子》2004,(12):13-13
张连俊,字钟英,号张草,吉林白城市人。主要担任过中共黑河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嫩江地委常委、副专员,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等职务。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副主席。在各报刊发表书法作品60余幅、诗词400余首。出版有《张连俊诗书四体帖》、《张连俊书唐诗四体帖》、诗集《爱水怜草》、《塞北风》、散文集《山水行》、史书《东北三省革命文化史》(与人合著)等著作。还主编有《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黑龙江省志·文学艺术志》。有10余幅书法和百余首诗词与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古今书法…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4,(2):43-43
正2013年10月19日,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2013年,《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掀起了全民对手写汉字的重新审视。与汉字有着紧密联系的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好诗词》借用电视手段,为观众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诗词欣赏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金娴 《江苏教育》2012,(Z1):26-27
作品简介:《诗词小札》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古典诗词之所以为那么多人所喜爱,就因为它确确实实体现出了古人的生命感,并且能够历经千古一直流传到如今,让我们读来还能感受到一种生命激情,似乎觉得唐人、宋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就是因为古人与我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这是文化血脉上的一脉相承,是在生命感受上的相通。蒋述卓:广西桂林人,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教师》2012,(8):F0004-F0004
笔名牧云,福建尤溪人。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福建省楹联学会理事.世界汉诗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紫阳诗词》(内刊)主编。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多种书报刊载,出版有《中学生作文程序设计》《诗词笔法四十讲》《闽师之光》《牧云诗词》等多种著作。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47):114-115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表达,然后以李煜著名的诗词《虞美人》为例,探讨了进行英语诗词英译的前提条件,并对《虞美人》一词中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列举了翻译实例,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传达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翻译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词大会》已繁华落幕,对广大观众热爱古诗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带来对诗词教学的启发远不止于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扬说"人文教育的特征是厚积薄发,期待《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多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唤起的‘诗心’,引导‘诗教’的勃发"。  相似文献   

7.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8.
诗词教学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素材,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在涵咏古诗词的过程中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观看经典节目,营造诗词氛围要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就要创设一个诗词环境,形成一种诗词氛围。我把近几年媒体上出现的经典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我爱古诗词》等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9.
革命诗词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运用革命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2,(3):32-32,34
李一信,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1983年转业到中国作家协会。曾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等职,现任中华诗词学会驻会顾问、《中国诗词文库》编委等职。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多种文体,已出版有《恋情祭》、《人生有缘》、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一直论辩不止,迄今没有达成共识,而实际上,一部分文学史家早已将其编写入史。需要讨论的不是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入史的问题。这意味着文学史如何书写旧体诗词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而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在这个问题上予以了新的思考和回答。《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以新文学名家的旧体诗词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助于重塑现代作家的当代文学史形象,有助于重织新诗与旧诗、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纽带,还有助于重构新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述史情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而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充满了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其教学方式也非常吸引人,让人能够自主地代入其中参与古诗词的探究,可谓影响力巨大。为了促使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启发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词是中国文艺百花国中一朵最为艳丽夺目的奇芭。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一路发展,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词人艺术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在万紫千红的诗词圆地,开得最为鲜艳。吟唱这些诗词,令人尝心悦目,饱尝艺术和精神上的享受。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祖国的这份文化遗产而骄傲自豪。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诗词创作衰落了,人们实在为之伤痛。回顾中国诗词发展的轨迹,总结半个世纪以来诗词创作衰落的原因,对迎接21世纪中国诗词创作再度兴盛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首发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分为蒙学基础、诗词美学基础、经典子集研修、传统文化与艺术4个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适当收集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读中国古典诗词,常有一个感觉,即叙事诗词特别少,而且叙事也有其特色。世界各民族的诗歌,各有特色。欧洲古代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藏族长诗《格萨尔王》,云南少数民族长诗《阿诗玛》等等大作,都是杰出的叙事诗,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珠宝,被人们所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以汉语撰写,没有出现过几千行、几万行的长篇叙事诗,数百句的《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等,已经被人惊呼为巨制了。  相似文献   

17.
况新华  吴慧琦 《海外英语》2012,(9):227-228,237
随着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使用图式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进行解释和研究,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望庐山瀑布》的许渊冲英译本为分析材料,从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图式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它在古诗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分期,已有学者曾做论及,如公木先生的三段六期之论(《诗人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注释赏析》,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此外马连礼(《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李人凡(《辊鹏之路》,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等亦提出过稍有差异的分期意见,但均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止于1976年前)军事革命和政治斗争和阶段性进程,扣应毛泽东诗词的“诗史性”特质展开分期,注重挖掘诗词的政治背景、思想风貌和精神内涵。然这种分期、分段显然存在着忽视毛泽东所谓“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古典诗词和音乐从起源到发展一直是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在  相似文献   

20.
李欣 《考试周刊》2008,(53):25-26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从古老而优秀的中国诗歌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共有二十三篇讲读篇目;另有十几篇诗词是课外读背篇章。可以说,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古诗,但直到高中二年级他们才大量地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学最耀眼的"精华"。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