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2.
"关注学生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智对语文教学的生成,及时巧妙地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的"生成"更有深度、更有智慧,在"生成"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现我结合高一数学"随机抽样"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一、自主提问是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 心理学家认为:"需要引发动机,推动人行动以实现目标."这就是说,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本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如果疏忽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的需要,过多地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教学过程,制造许多人为可控的因素,学生对完成学习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学习目标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当今小学数学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做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的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天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而理想的课堂是在有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互动生成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尊重。它揭示了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只有在生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真实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5.
何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具备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善于驾驭的教育艺术。拘泥预设而导致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不断生成。但因教师局限于课堂预设而有意无意地造成了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竞争与合作》一课时,先  相似文献   

6.
徐恒宝 《小学生》2013,(3):22-2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无意生成一些错误,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我们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些生成性差错。通过学生生成的差错,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次教学经历,谈一谈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差错"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所以,错误是课堂上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预测错误,呈现多元的课堂;要及时捕捉错误,生成顺畅的课堂;要不断反思错误,构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的呆板陈旧已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本质就应该建构符合师生发展需要的"学习共同体".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样,也是一个生成过程,是在不断的设计、实践、反思过程中的不断超越.课堂教学的情境生成就是为了突破政治思想课的冗沉呆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展开得很充分,难免会出现教学“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的这些问题是他们结合了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而生成的问题,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和创新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谈错中求解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过去我们只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而没有考虑将学生看成是  相似文献   

13.
刘珍 《考试周刊》2014,(51):109-109
<正>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交往过程,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合作学习的教学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生成",于是生成性教学的策略与实施已成为当前广大政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成性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例如: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话、冲突等,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生成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动态资源,综合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来丰富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一系列课程教学概念的重建,如"学习""课堂教学"等等。"学习"不是单纯现成的知识积累,而是经验重建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将从"人(教师)—人(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学生)—应答性环境系统"。作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作业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进行反思。因此,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加强作业管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断捕捉课堂上的生成,并以此重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包含生成过程.生成是头脑中的知识经过加工、转换、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它反映了神经网络的涌现特征.生成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蕴含于生成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缺少生成是学生创新学习缺乏的主要根源.教师通过设置生成任务、示范生成策略、褒奖生成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初中科学课堂采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将课堂中的"被动因素"转变为"主动因素",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等。针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日后教学做出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这指明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生成超乎预设的教学现象,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启发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重视生成性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是不确定的、动态的,教学中的学生更是充满个性、灵性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中必定会出现无法预设的生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