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学荒漠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令人担忧和悲哀的现状。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接受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能为良好的文化和人格修养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注重文学熏陶,可以影响孩子终生。丰盈教学的文学意味、创设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拓展阅读文学作品的空间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荒漠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这是一个令人担忧和悲哀的局面。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接受了人类文化的滋养,为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培养打下了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注重文学的熏陶,影响到儿童的终身和丰富的文学教学。为学生营造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拓展阅读文学作品的空间,是学生进行文学启迪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徐林林 《考试周刊》2013,(71):44-44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其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接受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能为良好的文化和人格修养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应注重文学对教育的影响.让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4.
刘璇 《知识文库》2023,(21):9-12
<正>文学赏析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让学生从文本阅读和鉴赏中获取美感、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进行文学赏析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文学有基础的理解和认知。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内容,分析其意义,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学赏析教育,以及如何评价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研究文学赏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寻求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是我国在寻求教育体制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读赏式教学,就是在课本中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使小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的过程中获得文学知识和情感熏陶,使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美好的精神和思想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在提升小学生文化知识和语文水平的同时,也为将来的语文基础和文化底蕴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让训练与熏陶相得益彰浙江叶根娟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相当大,形象的整体感染是文学作品的特点,也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之一。加强语言训练,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形象感染性;加强语言训练,不能不照顾学生情感流程的连续和贯通。怎样既加强语言训练,又能给...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品位、高素质人才,语文教育势必要加强文学课教学。“文学即人学”,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吕沙东 《文教资料》2015,(2):154-156
小学教育专业课堂是我国高师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根据教师教育改革和小学语文教育实际需要,回归经典,回归经典阅读,是文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文学经典解读,可以培养学生文学感受能力和博雅气质。在教学中,教师运用阅读理论和文本解读方法,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真实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多视角、多层面体验感悟,探寻发现经典的多元意蕴及形式魅力。学生在经典阅读实践过程中,体验人类共同文化智慧,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熏陶,获得审美愉悦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9.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是开启学生小学学习之旅的基础学科,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在时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应该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工作。所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是指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载体,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文熏陶工作的开展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思想、情感等优质文化,帮助小学生实现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构建,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的教育作用和语文素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文学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文学作品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由顾黄初、谢海泉先生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新大纲就文学教育的任务,明确提出了三点:一是感受文学,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二:是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简况与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三是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这套教材的选文,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占有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3.
文学素养是指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素养是一位合格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凸显文学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是拥有一件无形的华美霓裳,不仅能更好地胜任语文教学工作,而且能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明历经了几千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各民族共同的瑰宝。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文学归属于快餐文化,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部分青少年对文学的认知程度愈发的浅薄。小学生还处于三观不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有很重要的影响,文学作品中蕴含了大量优秀的思想与事迹,对小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文学素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小学语文的文学素养教育教育产生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文学教育,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将诗歌、语言、小说等各种文学样式所拥有的教育价值转化为教育成果的过程和行为。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文学语言教育、想象力培养、健全人格养成三个方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有许多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地喜爱语文,而是因为必须应付高考才不得不学习,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文学语言教育、想象力培养、健全人格养成的严重缺失。文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的兴趣,对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以及道德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突出体现在文学教育上。文学教育十分必要 ,其内容必须清晰 ,便于操作。教师应依据具有文学属性的课文 ,向学生传授文学基础知识 ,讲析课文中的文学要素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安排学生的文学鉴赏活动 ;在其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 ,达到“立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松芝 《学子》2013,(11):42-43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研究迈入了新的阶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探索不断走向深入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也应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学素养,应该从小抓起,积极引导学生较多地接触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而文学素养的提高应着眼于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的指导,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在小学的“语文”教育,顾名思义,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合而为一。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人格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文教学特点出发,阐述了语文学科与德育、美育的内在联系。首先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质教育。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评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品质进行熏陶,促进其正确品格的形成。作文教学可通过命题的选择、写作角度的切入等形式,联系自身实际,开启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其次是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传授,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感受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