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李岚清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标准》),它通过音乐音响直接呼唤、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因此,充分发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必由途径。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一段优美的旋律,常由规模不同、形态不一的旋律波状组成,随着感情的变化,时而平缓流畅,时而跌宕奔放,来感染听众,引起共  相似文献   

2.
朱丽萍 《成才之路》2010,(14):11-12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那些共鸣于心灵深处需要的旋律和音素,才会成为一种欢快、愉悦的活动。也只有这时,学生的体验才会充满幸福。音乐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切喜爱,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的本质就是表达情感并且感染大众,而优美的旋律正是音乐最感动人的地方。"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等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理解的过程。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情感也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的力量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从而对音乐艺术产生真正的爱。下面以音乐欣赏课《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激发学生情感的。《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欣赏曲),乐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表现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展示一个刚直…  相似文献   

5.
张琳娜 《新疆教育》2012,(13):188-189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元素中重要表达元素的旋律,它在单声部的音乐当中是核心,同时也是多声部音乐的关键声部,并且还能够构建音乐作品的核心。旋律线思维是音乐作品中本质以及外部形式比较大概的把握,它是展现音乐曲子神形兼备的表述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旋律线的辅助,来帮助小学生抓准音准,体会音乐的形象,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技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谈一谈旋律线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由于它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听觉艺术;二是时间艺术;三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音乐教学必须掌握这三个特点,遵循音乐艺术的规律,才能使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舒蔓:《论音乐与音乐家》)。一个人的听觉应该具有听辨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能力,具有感知这些要素合成的主题、旋律、乐段、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能力,具有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境的能力。教学中应该从培养这些能力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觉。如训练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可根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听音记谱练习:低年级学生听记单音和简单的旋律(先是听老师唱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教学应从情感表达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对歌曲的处理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的重要途径。在此,我谈谈是如何利用"歌曲处理"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培养。一、捕捉音乐情绪与意境既然音乐是情感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艺术实践活动都将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反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种给人带来享受的艺术形式,但是在对音乐进行感知的过程中,除了要从旋律的角度出发,体会乐曲旋律的优美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情感和文化体验的角度来体会音乐,从这一角度来看,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学生在表演技巧方面的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理念和实践机制进行合理的引导。基于上述角度,本文从"新国标"对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影响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新国标"对于地方高校在音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的重要意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音乐作品鉴赏课是对学生音乐情感、艺术内涵的培养,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学生能够率进入高雅艺术氛围,接受先进音乐旋律的熏陶。然而,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课,其学习与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天分,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情感与热烈的音乐欣赏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与情感的带动下主动融入教学课堂,塑造良好的音乐情感,带动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沟通学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她通过音的高低起伏,力度的强弱对比,旋律线的丰富绵延,汇成了音乐独有的语言表达,时而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时而如耳语般温柔缠绵.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投入的过程.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赋予了人们展现情感的空间,作品中的情感与欣赏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更激起了人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进入音乐就犹如无意中闯进了一座陌生的森林。音乐的表现力是以丰富的节奏、乐感和旋律来体现的,在音乐教学过程和音乐艺术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的培养和音乐的审美享受,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高中音乐作品鉴赏课是对学生音乐情感、艺术内涵的培养,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学生能够率进入高雅艺术氛围,接受先进音乐旋律的熏陶,然而,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课,其学习与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天分,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情感与热烈的音乐欣赏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与情感的带动下主动融入教学课堂,塑造良好的音乐情感,带动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有声的表现形态,用声音之美演唱出动听的旋律,传递着动人的情感。而舞蹈是无声的艺术语言,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融入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中,用身体演绎出作品的内涵、表达情感。在音乐课教学中融入舞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音乐课堂上融合舞蹈律动,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源于生活,优美动听的旋律中饱含着世间万物的丰富情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境激发、体验、创作,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中对艺术类的学科教学教育越来越注重。音乐作为能感染人、陶冶人的艺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完美呈现与音乐教学质量紧密相连。情感是音乐的精髓,能影响音乐演出的成败。因此,在音乐的演奏中除了要对节拍、旋律熟练地掌控,还要对情感的把握与表达做到灵活运用。初中音乐教学是音乐的基础性教学,更加要注重情感的教育与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杜圆圆 《文教资料》2006,(33):144-145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种驰骋想象的空间。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应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挖掘音乐形象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体验音乐的情感。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任何情感都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对其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它既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歌唱的情感表现来源于作品内容、旋律起伏、节奏节拍的变化等,同时也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刺激,如歌唱的环境等。歌唱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通过表演、声音力度、演唱速度、声…  相似文献   

18.
毛书波 《现代教育》2014,(11):72-73
声乐是把文学中的语言和音乐中的旋律进行巧妙结合,直接将人们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极易被人们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娴熟的发声技巧和正确合理的歌曲处理,将歌曲的旋律与思想内容用真实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笔者二十余年来一直探讨的课题。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见解和体会与方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艺术之美存在于优美的旋律中,而旋律之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得以感悟,通过感悟才能起到陶冶情操、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作用。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就是教师“教一首”,学生学“一首”,学生对音乐缺少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育教育也失去了意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所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而且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