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下武术的艺术化现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在以"视觉文化"为主导型文化的时代,武术的艺术化应是武术发展的时代选择,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武术艺术属性的凸显。同时,武术的艺术化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并为其发展开拓了空间;武术艺术化也是当下人们"减压"的一种良好方式,更是和谐社会理念下武术发展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3.
休闲时代的到来是武术发展难得的契机,武术独特的修身养性以及其富含的文化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休闲时代人们健身、娱乐、交友、心里放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武术的发展应顺应休闲时代人们对武术的需求,整理挖掘武术的休闲特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播武术,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建立一批武术休闲养生基地,开发武术旅游休闲项目,让武术结合休闲,成为回归自然的新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与人们对它的价值、意义评价密切相关,只有更好地培养武术品德,才能全面体现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认可武术,以致更广泛地推广武术文化。因此,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受到异族文化的挤压,武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社会中的主流文化沦落到边缘文化。文章按照武术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对武术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武术的发展策略进行大胆的探讨。武术要想回归主流文化的地位就必须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符合时代的需求,必须以遵循市场规律为主导,以迎合大众心理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武术运动的综合创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调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对武术有重要的意义,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对武术进行综合创造是武术发展的正确道路。竞技武术应向有利于竞赛、有利于向国际推广和提高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对武术技击特点和民族特点继承的重任,将主要由在民间流传的武术来承担。民间武术的发展应使它更有利于人们的练习和满足人们的喜好。  相似文献   

7.
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20世纪的改良,今天的武术已经与我们先前所传承的武术产生了本质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的出现,一方面有人认为,现代武术是对昨天(传统)武术的扭曲,呼吁还武术以昨天的面目;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时代与社会变迁在昨天武术的社会功能逐渐脱落、削弱后,现代武术是保障武术生存的有效手段。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寻求正确的迎合时代变革要求的武术发展理论、诠释武术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一、武术发展的双重性格回顾20世纪武术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8.
围绕武术发展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武术理论研究中的热点论题。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今社会时代特点,对武术发展的理念展开探讨。研究认为,“本体与人本统一”应作为武术发展之理念指导,这是当今时代对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武术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表现在:(1)文化的时代性——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社会的形成要求武术发展应密切关注人的需求;(2)文化的民族性——“中国梦”的实现要求武术进行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本体与人本统一”对于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当今社会也为武术发展贯彻、践行该理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武术与中医文化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传统武术与中医文化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三方面,论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武术与中医文化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武术的功力可以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千百年来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它的理论体系对武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武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特有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展武术运动,可以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能培养人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人们公平竞争的观念,促进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发展武术产业,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传播武术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描述当前社会现状,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影响的浪潮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并对这一巨大变迁之下武术发展的境遇进行分析,得出武术前进的基点,即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武术健身、娱乐功能出发,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武术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防身、修身、娱乐为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武馆也随之大量出现。文章通过对武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商业武馆的现状和对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释放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为进一步探讨武术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更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深入国人的生活世界,成为国人心中不可或缺的、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它在经济上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在政治上与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在军事上与强大国防不可分割,在文化上更是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而且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价值和功能的揭示能为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点思路,并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应用和感受武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奥运后中国武术在市场中的发展进程和中国武术迈向全球化为研究方向,从而使中国武术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激发出人们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建国以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从回顾中可以看出,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有着对应的关系,不同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不同的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状况。从而证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与国家政策和国家综合国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武术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缺乏武术文化氛围,武术教育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发展武术应立足于武术的文化基础和优势,加强武术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把武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习武者的日常生活中,武术文化教育应以中小学生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是不具备完全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群体,少儿业余武术训练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少儿家长是决定少儿参与业余武术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家长的思想观念有时会强加于子女,子女对体育选择的支撑力来自父母。文章对家长影响其孩子参加业余武术训练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