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因为笔者发表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同事中也有一些老师会虚心地来“取经”,一些老师还会把文章发到笔者的邮箱里,希望笔者能帮他们修改、润色。许多老师诉苦说,林老师,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没有思想深度,没有理论根据或者不能自如地引经据典?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请南师附中特级教师仇炳生老师来我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在课堂上他提问一位学生,结果那位学生答错了。仇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只是让他坐下,而是对这位同学说:谢谢你  相似文献   

3.
<正>在两年前,笔者听了一堂"退位减法"的课。执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例题:23—7,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计算方法,也就是教材上的解法:把23看作10和13,先把13减7等于6,再加上10等于16,所以23—7=16。毫无疑问,这个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但笔者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迟疑着想举手发言,因为执教老师上得非常投入,可能没有察觉,也可能视而不见,学生就把手放下了。这个细节被笔者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接着,执教老师出示了一组组形式各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来进行口算。课后,笔者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  相似文献   

4.
学生上高中了。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提出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更不要说踊跃发言了。于是乎,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以讲代练,一讲到底司空见惯,学生似乎无话可说,似乎没有话语权。笔者以为,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应有话可说,要还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话语权。一.还给话语权,要让学生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5.
学生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与影响。过去。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的评价。虽然每个学生确实存在着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但是,只要老师善于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就没有没有优点和长处的学生。综合性评价好比一根神奇的魔棒,它能够点石成金。两年来,在“综合性评价”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中,笔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李亚芳 《小学生》2012,(8):71-71
【教学案例1】 笔者走进初---(5)班上课,说:“今天老师什么也没有带,这节课由同学们自己来上吧。”同学们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7.
从工作到现在,我被培训多次,也多次培训过老师。“培训是一项投资”一直是我参与培训不得不说的话题。不管是公费培训还是自费培训,其实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从笔者从事培训工作的十多年经验来看,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从“投资”这个角度来认识各类培训。没有了投资理念,却投了资,也没有多少老师想方设法主动解决这一矛盾,所以在培训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如抱怨、不认真、拿个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笔者有幸观摩了支玉恒老师的现场教学。支老师领着六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初中二年级的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歌声》。课文描绘的是作者在听了中西音乐歌舞大会"中西丝竹和唱"之后的感受,文字华丽、润泽、感性,笔调清雅可人。在支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既没有感到艰涩难懂,也没有感到刻骨铭心,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平淡的温情。笔者则从中领略到语文教学的一种淳美境界,品咂不够,诉诸笔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日前 ,笔者有幸听了北京崇文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赵景瑞的《语言的魅力》一课 ,感到他的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张扬学生的个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的确很有魅力。上课伊始 ,赵老师出示了一幅图 ,图上有一棵大树 ,旁边有个护栏 ,护栏里还有个提示牌 ,牌上没有字 ,赵老师让学生加广告语。学生踊跃发言 ,赵老师顺势提出 :“语言有没有要求 ?”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赵老师书写课题后问 :“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什么叫语言的魅力 ?”“为什么语言有魅力 ?”“什么样的语言有魅力 ?”“语言的魅力从哪里来 ?”…  相似文献   

10.
最近.跟年轻的小杨老师在QQ上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最近上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出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反而厌恶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就感并非公开课上的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听课、评课,  相似文献   

11.
刘淑元 《班主任》2008,(12):41-41
我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上四年级那年,在因为没有老师停课半年之后,终于来了一位新老师.那天全村人都去迎接,他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郑建龙。那时候,郑老师刚刚高中毕业,年轻的脸上挂着稚气与羞涩,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  相似文献   

12.
一双滑冰鞋     
当云的老师找到云的时候,云正在溜冰场上飞奔。云没有发现老师正依在栏杆旁注视着她,她的身影在溜冰场上穿梭滑翔,像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老师没有惊动她,老师想,云将来也许是一名不错的溜冰运动员。直到一位穿着入时的女孩附在云的耳根说了什么,云才停在旁边,眼睛瞅了一圈,目光落在老师的脸上。但云没有脱鞋的意思,老师来了气,很突然地就上来了。老师是在查学生寝室发现云不在才出来找她的。老师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深夜找她了。老师不得不走到云的身边,眼光咄咄逼视着她,“还不想走吗?”  相似文献   

13.
教室的上空氤氲着丝丝春意。讲台上,一位年仅三十来岁,戴着一幅眼镜的女教师笑容可掬地站在那儿。只见她身穿一件粉红色羊毛上衣,头发往后一束。简简单单,朴素而又大方。她就是上海市中华路第三小学教导主任沙维影老师。没有任何装扮,没有任何预演,沙老师便开始拉开了上  相似文献   

14.
刘一文 《班主任》2007,(11):45-45
笔者听到两个关于左手与右手的故事,听后感慨颇深。故事一在一所小学里,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一个学生总是举手,可老师叫起他来,他又答不上来,引得同学窃笑不已。课后,老师问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初三历史课,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填空题,让学生举手到黑板上来填空。可是全班近60名学生,没有一个举手的。老师本来想通过互动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可是现在却冷场了。老师有点急了,又用热切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再一次号召同学们举手到黑板前边来。就在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高高的男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总算有人解了围。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作文的批改历来没有什么好办法,在批改时,老师的评语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创新,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也只是看一下评语草草了事,根本没有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从让学生互批互改入手,尝试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先教学生如何当好老师平时,学生对老师是很崇拜的,一听可以当老师,都跃跃欲试。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笔者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7.
罗中才 《广西教育》2010,(29):29-29,64
笔者平时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是采用这样的做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一篇作文,教师在一周或两周后,学生几乎已经淡忘了作文之后,才能批改完毕;然后全班讲评,总结得失;最后老师再布置学生写一篇与此没有多大关联的作文。一个学期,一年下来,学生看似写了不少作文,可到最后却没能学到多少东西,考起试来,还是没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布局得当、观点鲜明、立意深刻的作文。我们该怎样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两个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案例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粘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也显得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但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重新牢牢地粘在黑板上,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着她的课,对碰没碰到、吓没吓着孩子,并没有过问。一位老师正向全市老师示范《妈妈的吻》这一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如痴如醉地体验着课文带来的“妈妈的爱”。一位学生漂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说:“如果我是你妈妈,我真…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山东教育》2011,(Z2):25-26
最近,跟年轻的小杨老师在QQ上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最近出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出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厌恶起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功感并非公开课上得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  相似文献   

20.
早在几年前,曾有许多专家来印入了我的脑海中。我校指导工作,其中一位便是肖川看到《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老师。那时对他印象并不深,大概时,我简直就是爱不释手了。这本记得他个子不高,有些瘦削,有些书里收录的是肖川老师近年来创黑。作的教育随笔。因为是随笔,便如有一天,偶尔在一本杂志上读他在“自序”中所讲:没有居高临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探索:从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自我反思开始》,深感这位作者是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一位了解老师、理解老师,又用心烦闷。”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漫不为老师的成长指路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