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3.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的确,只有以山脚为起点,脚踏实地,才能逐级登上山腰直至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 :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上得好坏 ,也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 ,教师认真上好了语文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就能很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增强语文意识。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研究人员更要重视语文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然而 ,近些年来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被忽视了 ,从上至下 ,从全国各地的“赛课”、“教研课”、“示范课”等等看来 ,绝大多数是课文的第二课时 ,即分析课。似乎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上得好不好 ,不那么重…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如山脚,第二课时如山腰,第三课时则是山顶。山顶自然风光无限,山腰也是春光烂漫.如何让不被大家看好的山脚也能风光迷人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10.
王红娣 《成才之路》2014,(35):13-13
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抓好朗读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朗读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及朗读训练的主要方式进行探讨。曾几何时,语文教师在无形中达成了一个共识: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没有意思,公开课不讲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真的很难出彩吗?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第一课时要抓好字词教学,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一览众山小的景色自然是壮美的,可是登山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而枯燥的。留心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传达出的信息是,老师们不喜欢上第一课时,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2.
如果将阅读教学比作登山,那第一课时的教学就好比山脚。虽然没有繁杂的教学环节,没有花哨的教学手段,却有着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它的朴实无华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我想只要教者下工夫,第一课时也可以成为一  相似文献   

13.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想说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只有矗立在风中想你噎噎”用此歌词来形容目前小语老师对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处理、态度与感受一点不为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常常被老师们有意无意地逼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只要留心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竞赛课、展示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彩.那么随堂课中的第一课时就更不用说了,要么蜻蜓点水应付了事;要么错位越位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4.
综观目前各种级别和范围的阅读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等,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的讲读分析教学,很少有人单独上第一课时。为什么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一是不少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分分段落、写写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的讲读分析扫除障碍,课堂教学很难"出彩";二是有的教师认为第一课时头绪繁多,涉及到导入、字词教学、划分段落、整体感知课文等环节,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这么上,教学模式容易僵化,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乏味。如何安排好第一课时?针对此问题,本期刊发了一组文章,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阅读教学比作登山,那第一课时的教学就好比山脚。虽然没有繁杂的教学环节,没有花哨的教学手段,却有着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它的朴实无华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我想只要教者下工夫,第一课时也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十分关注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却被认为是"工兵"干的活,有的教师即使为之,也是蜻蜓点水。而薛法根老师却用《燕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也能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一、扎实地教学基础知识片段一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语),谁会读?(生读:微风掠过稻子翼翅荡漾)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张目——究题眼。题眼,即题目的重点词。众所周知,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毫无疑问,教师巧造势,妙设计,让学生在课始解题:初读、体会、质疑、猜测、品读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欲。如我在讲授《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我揭题…  相似文献   

19.
笔者听了许多语文课,发现观摩课、展示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我们也很难找到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教师们怎样上第一课时?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听了26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课。  相似文献   

20.
笔者听了许多语文课,发现不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展示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平时与老师们闲聊发现,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名堂,总之,第一课时难以把握。从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刊杂志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结果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寻味的第一课时现象。一、问题的诊断问题之一:越位的第一课时场景扫描:1.教师导入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