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莹 《云南档案》2014,(12):38-40
<正>在云南大理有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因外形酷似耳朵,故名洱海。千百年来静卧于苍山脚下的洱海,承天地之精华,沐苍山之风霜,孕育了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民族——白族。根据史记记载及民间传说,白族先民早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在洱海边繁衍生息。公元8世纪,洱海地区成为了南诏国都所在地,在唐王朝的扶持之下,南诏国先后统一了云南大部分地区,于是洱海地区便成为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百  相似文献   

2.
李公 《云南档案》2000,(1):28-28
大理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唐宋时期,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的首都,历时500余年,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明、清至近现代,大理一直是滇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大量珍贵的碑刻、画卷、族谱、家谱和文书档案.现选择其中的<张胜温画卷>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靖康之耻,宋室南渡。金朝庑下的女真铁骑威武桓桓,以电掣雷轰之势席卷中原,并几番饮马长江。考诸历史档案,危急存亡之际,云南高原出产的大理马仰天长啸,裨南宋政权挽狂澜于既倒。公元十世纪中叶,白族首领段思平以洱海为中心,建立起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政权。其疆域,东到今贵州的普安、西至缅甸的杰沙,南到越南黑河,  相似文献   

4.
段钟鹏 《大观周刊》2012,(19):29-29
被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的剑川石窟,不愧为大理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她不仅有精湛的雕刻艺术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还蕴藏着许多文化信息,比如第五、第六号石窟的佛龛采用斗拱式建筑,就告诉我们一千多年前的大理,就应该有与长安一样的中国古代建筑——斗拱。有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建的制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引起了轰动。在大理白族文化研究丛书《白族建筑艺术》中,大量论证了南诏时期的建筑:龙于图城建筑、巍宝山建筑、太和城及洱海周边的早期建筑,然而证据只是《蛮书》中的三言两语或遗址中挖掘出土的瓦当等建筑材料来推断,很难想象当时的房屋建筑结构,也没有图纸文献,所以剑川石窟中的佛龛斗拱应该是最珍贵、最直观的证据了。  相似文献   

5.
李公 《云南档案》2000,(2):40-41
盛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公元738年,唐朝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标志着南诏地方民族政权的建立.南诏进而向云南东部即爨氏统治地区扩展,这与唐朝经营云南,利用南诏抗衡吐蕃的战略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杨雯 《大观周刊》2012,(49):18-19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盛行本主崇拜,每村每社都有各自的本主庙。本主神多种多样,有祖先、英雄、石头神、树神等等。甚至融入了许多佛教神袄,白族人民出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将之改造成了本主崇拜的一部分;同时,正统的佛教本身在大理地区也很兴旺。佛教与本主崇拜融合并互补,成为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本文将主要考察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本主崇拜和佛教的融合情况,并分析其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武文婷  丁萨 《大观周刊》2010,(32):20-21
在大理和丽江之间,有一个地方名叫鹤庆。鹤庆藏着一个古镇,名叫新华村。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集村寨.白族人口占98%.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新华人即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沿着小锤敲过的痕迹,历史蕴育了誉满海内外的“鹤川匠人”。  相似文献   

8.
大理之纯     
大理。一代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诠释的是大理的妩媚浪漫;“背靠苍山,面朝洱海”——苍山洱海展现的是大理的奇伟瑰丽;“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叮咚香茗诉说的是大理的情趣韵味……这是一片沐浴着圣光的宝地!这是一个充满着传奇的地方!火理,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9.
徐伟 《云南档案》2006,(3):14-14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白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股商末期。据考古发掘,当时生活在大理一带的古老居民就已经用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和捕渔、狩猎,能烧制粗陶器。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这里住着许多分散的氏族部落,统称为“昆明”,他们就是今天白族的先民之一。白族族名的称谓很多,其先民,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  相似文献   

10.
<正>千年银器之乡“石寨子”位于大理州鹤庆县,距丽江古城仅40公里,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通往西藏途中的一个驿站。汉藏、纳西、白族等多种民族文化千百年来在此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白族风情。早在南诏时期,石寨子的先辈们就从事手工制作五金工艺品,其中以银器最为有名。石寨子的手工制作开始以家传为主,一户一品世代相传,沿茶马古道将自己的产品和手艺向周边地区传播。如今,石寨子及周边村落的民族工艺品仍沿袭家庭作坊、口传心授、手工制作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家家有手艺、户户有作坊的生产格局,其工艺品远销欧美、印度和西藏等地。2000年被文化部和中国  相似文献   

11.
陶红  朱丹  王毅 《大观周刊》2006,(26):16-17
亿万年天地造化,铸就了大理这个让人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千百年岁月沧桑,炼就了留传世代的南诏、大理国文明。 1293年前,开疆拓土的贤君、勤劳智慧的南诏先民一砖一瓦,在苍山的云端、洱海的霞光中,建起了一个叫崇圣寺的净地,铸起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南诏、大理国的辉煌文明。 1293年后的今天,我们正经历着中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世。和谐的社会、蓬勃的经济、善良的人们,一切曾经照耀过人类的文明都为今天的盛世重放光芒。在妙香乐土的轨迹上,我们寻找祖先精神的华彩乐章;我们将以博大的胸怀、卓群的才智,让文明在一次次涅集中越来越灿烂…… 2006年7月12日,10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将为国内乃至世界较大的佛教寺院之一的崇圣寺举行开光大典。这必将是红尘中的你我今生今世决不容错过的盛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进云南省档案馆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独具云南特色的木雕屏风,雕刻题材源于云南山水和花鸟鱼虫,作品出自剑川白族能工巧匠。剑川隶属于云南大理,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有6个民族居住,其中白族占人口总数的92%,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历史上,汉传佛教、印度密宗、藏传佛教在这里融合,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多元民族文化在这里激荡,使得剑川白族匠人能够吸纳更多  相似文献   

13.
南诏古建筑     
南诏国是我国唐朝时期西南地区的一个小王国,其存在时间与唐朝相始终。南诏国的出现是唐朝时期西南各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虽然这个小王国的历史已经逝去了一千余年,但南诏时期的文化遗迹却至今犹存,特别是南诏时期的古建筑仍然熠熠生辉,光彩犹著,并促进着南诏国旧地——大理地区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拟将南诏时期的古建筑作一粗浅的概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一定本土特色的“阿嵯耶”观音在南诏、大理国可谓一脉相承,颇受推崇的护国信仰,更是历来学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大理国密教仪轨《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表明,大理国除本土观音类护国信仰外,亦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多元化特征,同时也显示出这些护国信仰实则皆为汉地传入南诏后的遗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十分丰富的,但损失也是巨大的。以白族"铭刻类"为例,据有的学者估算,整个大理地区明清两代的碑刻至少也有上万件之多,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4,(Z1):100-101
<正>一、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大理位于中国云南西部,是我国西南地区以白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辖12个县市,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和谐相处,现有人口约346万人。大理,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13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的文献名邦大理,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自古以来,它以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赞美与咏颂。那是1961年初秋,著名诗人郭沫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身份率团赴印度尼西亚和缅甸访问回国,途经大理,留下了《大理石厂》、《观音塘》、《万人冢》、《天生桥》、《大理温泉》、《望夫云》、《洱海月》、《蝴蝶泉》等十首优美的赞赏诗篇(后整理成《游大理》十首,编入郭沫若文集《东风集》)。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解放初期,中共进行了政权建设.采取的是先侧重接收以保证接管的完整性,后彻底改造以保证政权的民主性.本文论述了先以接收旧政权为主的原因,并侧重从改造方面来阐述中共为建立代表人民利益的哈尔滨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步骤.由于哈尔滨是中共接管的第一个大城市,因此哈尔滨政权建设为其他城市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民主政权的草创阶段 哈尔滨解放后,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团结全市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文化遗产是白族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宗教、民族、地域研究价值,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民族道德教化价值,探讨其价值属性,调查与分析其流失现状,对于明确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月初,一则题为《记者紧急呼救:我拒收了大理市政府送的红包和熊胆后,反遭威胁,该怎么办》的帖子在天涯社区、大旗社区等各大社区广为流传。发帖者是中华建筑报社驻云南记者站负责人李坤,他称自己在独立调查“大理景区洱海公园里建豪华别墅”一事时,当地官员收买他不成,就对他进行恐吓威胁。(2月5日云南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