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为研究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我们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利民,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自任职以来,一直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针对全区教师逐步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协助教师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给予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心理教师逐步走向专业化,提升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化及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拘泥于心理学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取向"常常使其步入误区,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模式、小众模式、学科模式和单一模式等具有代表性,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基于教育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性质,是一个"教育命题",需要从教育整体上进行设计,由"心理学取向"向"教育学取向"的转型势在必行。与之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发展模式、大众模式、活动模式和辐合模式,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自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的学校心理服务工作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初由于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关注和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致使人们对这项工作有着多种多样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心理学等。直到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才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将中小学的此类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目前我国对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称呼,现在常见的叫法有: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学老师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简称为“心理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理论培训,在中小学从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设心理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家长教育等)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刘先和 《文教资料》2009,(20):222-223
本文首先进行了我国学生心理与行为分析,其次从心理学视角透析了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指明了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潜在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容.师生关系,从其本质上看,是一种心理关系,其核心的东西是"心灵的碰撞",构成了一种"以人教人"的氛围,发挥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从心理层面来看,师生关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协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为推动积极心理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提出了研究正常个体的整体分析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及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 心理健康,在我国又称心理卫生。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中,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0.
在积极心理学思想和理念基础上,美国积极心理学家提出了“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并进行了科学研究与积极实践。为了推动积极心理教育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发展,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普及与深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了这次“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至今得到了区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东城区逐渐形成了“由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德育心理研修室负责业务管理,教育心理学研究会负责课题引领”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中小学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三层防护网”。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参考》2010,(5):27-27
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协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积极心理学思想和理念基础上.为推动积极心理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而举办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将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系统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广州市执信中学形成了三路径的特色"润心工程":设计"问候心灵"系列心育课程,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构建生涯指导体系,提升学生主动发展生涯的积极力量;构建多方心理护航体系,增值心理困境学生的心理资产.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途径,而阅读活动本身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阅读能力还是智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发积极的、健康的具有人文关怀的阅读资源,使学生的心理在阅读中得到抚慰,通过阅读获得成长,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种较为新颖的、可行的、必要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调查了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知识、观念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今后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高教师对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学素养;培养专业教师队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上;让广大教师掌握心理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心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心理学有关人性的消极隐喻及其对消极心理研究的过度偏爱,强调人性的积极性,主张心理学重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应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当下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北京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胆引进和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理念,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电子职业学院几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  相似文献   

18.
薛党星,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西省青少年心理与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讲师  相似文献   

19.
程曦 《中国德育》2013,(12):67-69
孟万金中国教科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新世纪以来,世界积极心理学运动催生了我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热潮。这股热潮引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矫治补救向积极主动、发展预防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性中的积极方面。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等方面梳理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并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目标,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